本文参考历史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相关文献来源。
(楚庄王熊吕,春秋五霸之一)
春秋时期有俩国家,一个叫做郑国,一个叫做宋国。
郑国在今天的河南郑州,是个小国,但是很有特点,法律很完善,诗书礼乐更是闻名于诸国之间。
宋国呢,在今天的河南商丘,领土面积比郑国要大,能大出两倍到三倍,宋国的特点是什么?是商业发达,非常有钱,在当时来看不能算是小国,在诸国里很有竞争力了。
当时还有一个国家,叫做楚国,楚国的国君,是楚庄王。
在春秋时代,楚国一直被其它国家排除在外,因为楚国不在中原嘛,就被视为是蛮夷,这待遇和位于西陲之地的秦国差不多,诸国的国君到周天子那旮沓去开会,别的国家的主公能进会议室,唯独不让秦国和楚国的国君进去,就让他俩在外头等着。
楚国很屈辱,很不满,而楚庄王又是一个很有雄心壮志,想要称霸天下的人,所以他即位之后发愤图强,猛搞发展,国力开始蹭蹭的往上涨,楚国很快就成了大国。
当时来说,比较强大的国家,就俩,一个是老牌强国晋国,一个就是后起之秀楚国。
晋国在郑国的上边,楚国在郑国的下边,两个大国,正好把郑国给夹在中间了。
而且,晋国和楚国还是敌对国,时常相互用兵,俩大国总是打仗,好死不死,它们一打仗,还总是在郑国的地盘上开战,这么一整,郑国就很容易在两个大国的倾轧中灭亡,没办法,郑国只好采取双重事大政策,和晋国也保持往来,和楚国也保持通信,两边都斡旋着,两边都不得罪。
说白了,郑国就扮演着晋楚两国跟班小弟的这么一个角色。
时间到公元前607年,楚庄王想要进取中原,图谋宋国,于是就要求郑国这个小弟替自己先出头,先对宋国用兵。
楚庄王发话了,郑国不敢违背,只好集合兵力,准备攻打宋国。
宋国这边呢,也不是好欺负的,听说郑国的大军要来了,也集合军队,并且任命大臣华元为主帅,全权负责这场保卫战。
华元,在宋国那是如日中天的人物,而且很有能力,军政他管,民政他管,财政他也管,外交他也负责,简直是个全才,他更在诸侯纷乱,天下动荡的时代里,为宋国撑起了一片天。
所以,派出华元上场,宋人那是非常的放心。
(宋国名臣,名将,华元)
华元带兵,很讲究,很有一套。
一般的将领,打仗之前无非就是申明一下纪律,喊一喊口号,反正就是理想主义那一套,但是华元不同,华元很实际,人家不整那个轻飘的,而是整的非常实惠,他宰杀了很多很多的山羊,做成一碗一碗鲜美的羊肉汤,然后分给了所有的将士们。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你要打仗了,你必须让士兵们都吃饱了,你不能让他们饿着肚子上战场对不对。
全体将士们都吃挺好,但只有一个人,一口肉,一口汤也没得到。
这个人是谁呢?名字叫做羊斟。
我们说宋国有钱,几千头羊,几万头羊,那都是买得起的,但是毕竟这是国家行为,不是说支起几口大锅把羊肉一煮,然后大家一哄而上,这个两碗,那个三碗的,就能随便吃随便喝的,那没有秩序,太乱套了。
华元的做法是,提前登记所有将士们的姓名,按人头分配,按需分配,这样也能保证每一个士卒都吃上羊肉。
宋国的都城,是在今天的商丘,那么商丘本地的朋友们,一定知道一道家乡菜,那就是商丘羊肉垛。
选上两斤羊后腿肉,切成大块,往煮沸的老汤里这么一扔,撇净浮沫,佐料一搁,小火慢炖,然后捞出羊肉,去骨撕条,把一条条的肉铺在干净的棉布上,每铺一层,就撒点佐料,最后铺上好多层,用棉布一包,小麻绳再一捆,找块大石头一压,冰箱里放两天取出来,已经冻瓷实的羊肉一片片再这么切开,蘸着料汁您就吃吧,那叫一个冷食弹牙,清香利口。
以前可能没有这种制作工艺,但是古代有古代的优势,古代的羊,更天然,更自然,更加原生态,那肉味肯定要比现在的羊香。
所以,宋国给将士们做出来的羊肉,味道一定也不错。
那说所有参战的将士们都在合理分配下吃到了羊肉,怎么唯独就羊斟没吃到呢?
具体什么原因,不得而知,我们只能大致猜测一下。
(全军分羹,独我不食)
负责分羊肉汤的人,是华元,刚才我们也说了,华元是个多面手,宋国上上下下他都要负责,什么他都管,分羊肉汤又是一个细致活,就算他只负责大方向的统筹工作,可是工作一层层的分发下去,他也不可能一直盯着,有疏忽是在所难免的。
而且羊斟其实并不属于宋军的战斗序列,他的职务是车御,说通俗点就是马夫,在军队里负责驾驶战车的。
只是羊斟虽然是马夫,但是身份还是有点特殊,他不是普通人的马夫,正是主帅华元的马夫,这是什么概念,这是领导的司机啊,那不是一般人能干的。
那你说都是领导的司机了,怎么这口羊肉还没吃上呢?
有可能,是华元工作太忙了,百密一疏,唯独就把羊斟给忘记了。
有可能,是华元觉得羊斟是自己人,没必要搞这一套了,你给我开这么多年车了,你还在乎这么一碗羊肉汤么,改天我给你一头羊那都不是事儿。
也有可能,华元就是公私分明,就只给属于战斗序列的将士们吃羊肉,而不给羊斟这种后勤序列的人吃。
反正总而言之,言而总之,当别人吸吮那鲜美的汤汁,大口嚼着肥嫩的羊肉时,羊斟只能在一旁看着,止不住的咽口水...
几天之后,宋军酒足饭饱,战斗正式打响。
郑军和宋军分列两边,剑拔弩张,就等双方主帅一声令下,就要相互冲阵,展开厮杀。
然而,让所有人都想不到的魔幻场面出现了。
双方还都在准备阶段,还在叫阵,这个说你瞅啥,那个说瞅你咋的,这个说你不服啊,那个说就是不服,这个说不服你过来啊,那个说你有本事你过来啊的时候,宋军主帅华元的战车,却突然脱离宋军队伍,直线向前,不一会竟然就这么单枪匹马的冲到了郑军的队伍里。
这个情况一出现,宋军傻眼了,心说主帅这是什么意思?这是投敌了,还是自投罗网了?
郑军这边一看华元都冲到自己跟前儿了,他们也傻了,半天都没敢动,因为他们感觉这肯定是阴谋诡计,是陷阱,所以他们选择按兵不动,看看情况先。
华元呢,他一开始也是懵的,本来他正在观望郑军的阵型,正在思考要采用什么战术呢,突然之间他就发现自己的战车动了,开始往前跑,他还没明白怎么回事儿呢,就看到替他赶车的羊斟像发疯了一样的用马鞭抽打马匹,华元更奇怪了,我也没让你赶车啊,你怎么还能不听命令自己驾驶上战车了呢?
不过,很快华元就明白了一切,因为羊斟一边驾驶战车往郑军阵营里冲,一边还大声对自己喊道:
畴昔之羊,子为政,今日之事,我为政。
前两天你请全军将士们吃羊肉的时候,没有我的份,那是你说了算,今天和你宋军打仗,我把你往郑军阵营里送,我让你自投罗网,哎,我是司机,我说了算。
羊斟说完,战车已经冲到郑军面前,这位老兄勒住马头,稳稳停住,郑军看着华元,华元也看着郑军,大家都不敢动,场面一度非常的尴尬。
( 今日在我 羊斟)
可是随着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郑军一看这也没有什么阴谋诡计要施展啊,就只是一主一仆,一人一马一战车冒冒失失的就冲过来了。
于是,郑军一哄而上,华元当即被擒下。
击敌之强,先取其首,破阵之众,先断其喉。
华元被拿下了,宋军阵脚大乱,郑军乘胜进攻,眼看就要击溃宋军,那么这个时候,宋军阵营里站出一个叫做狂狡的士兵,这个狂狡,战斗力惊人,关键时刻冲入战场,左劈右砍,手持一柄长戟,击退不少宋军,这一下子又把宋军的士气给打上来了,狂狡继续冲锋,对面郑军阵营里也冲出一员猛将,准备要对垒狂狡,把狂狡给拦住,可惜这位仁兄冲过来的时候没注意脚下,一不留神,竟然跌到了一口井里。
正常来说你掉进井里关我何事,你又不是我队友,我接着打我的,但是狂狡认为不对,觉得自己不应该趁人之危啊,更不能见死不救,人家掉到井里了,那我必须拉他一把,把他给救上来,于是狂狡停止冲锋,立刻对掉到井里的郑国将领开始施救,七手八脚一顿忙活,人倒是救上来了,可郑国将领前脚从井里出来,后脚就抄起武器,直接把没有防备的狂狡给俘虏了。
华元被擒,眼下狂狡也被擒,宋军接连失去两位主心骨,再无一战之力,很快被郑军打败。
这一仗,就是大棘之战,发生在今天的河南柘城县安平镇大毛村的西南方向,九几年的时候还在当地出土了不少的墓葬,青铜器,以及兵器,有兴趣的读者,有机会可以去实地探访一下。
而根据史料的记载,宋军这一仗可谓是损失惨重,将士死伤就不说了,光是战车就被缴获了四百多辆。
宋国当时整体国力比郑国高出不止一个台阶,两方原本都不是一个级别的对手,楚庄王让郑国打宋国,也没想着郑国能赢,只是单纯让郑国消耗一下宋国罢了,没成想弱小的郑国不仅胜了,而且还是大胜——正如世事难料,变生肘腋,谁又能想到,决定了战争成败的,竟然是一碗羊肉汤呢?
参考资料:
《史记·卷三十八》、《左传·宣公二年》
卢婧.春秋时期晋楚争霸的几次重要战争.文史月刊,2024
杨清瑞.羊斟惭羹:宴饮背后的失礼与争霸.传记文学,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