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猫叔儿,喜欢人文历史,换一个视角为大家解构历史故事【上方点击关注】
公元前658年,晋国的宫廷中。
晋献公问大夫荀息:“灭虢,需要几步?”
荀息伸出两根手指:“第一步,借道虞国;第二步,收尸。”
这段对话背后,是周王室最后一位铁杆打手虢国的末日倒计时。
那么,这个让晋国处心积虑的虢国,究竟是何方神圣?与晋国又有着怎样的恩怨情仇?
翻开《左传》,你会发现它被提及次数,比齐国还多。
它既是周文王亲弟弟的封国,又是“唇亡齿寒”成语的苦主,更是春秋时代第一个被大国吞并的姬姓诸侯。
今天,咱们就用一篇文章,讲透虢国的历史……
分封之初:众虢国的由来
虢国在历史上是一个很特别的存在。
因为基本上在同一时期,史书上针对虢国有着许多不同的称呼:有东虢、西虢、南虢、北虢、小虢。
让人看得眼花缭乱,不明所以。
不过,若要仔细梳理一下,其实不难发现,历史上所谓的虢国原本只有两个:东虢和西虢。
东虢和西虢的关系,其实是有点类似于鲁国和周公的关系。
虢仲、虢叔大概率是周文王的堂兄弟。
这俩兄弟,一个留在宗周担任王室大夫,一个到东虢就封成为诸侯。
两国共同祭祀同一个先祖,也就是虢仲和虢叔的父亲。
西虢是虢叔的采邑,地理位置大概在现在的陕西宝鸡,注意西虢并不是独立的王国。
西虢的位置十分重要,这里堵住羌戎东进的咽喉,堪称丰镐西大门。
虢仲被分封在如今河南荥阳,在此建国史称东虢国。
东虢国控制虎牢关,相当于洛阳东面的安检站。
因《穆天子传》里周穆王在此擒虎,故得名“虎牢”。
这哥俩的封地就像两把铁钳,死死卡住周王室的东西通道。
东虢于幽王之变后不久,被曾经郑武公灭掉。
郑国人曾在东虢国避难,可以说郑国人在此上演了一出农夫与蛇的故事。
郑国随后在东虢设立制邑,也就是武姜起初要求分封叔段的地方。
再来说回西虢国,周宣王初年,因感到宗周局势微妙,西虢整体东迁到山西平陆到河南三门峡一带。
西虢东迁以后,仍然保留了宗周的采邑,一直到平王东迁之后,无须到宗周朝王,这块封地也就废弃了。
不过,大量未能跟随东迁的民众依然以虢为号,也就形成了后来所称的小虢,在公元前687年被秦国吞并。
东迁到三门峡一带的西虢建都上阳,由于地跨黄河两岸,被习惯地分为北方和南方。
位于黄河以北的地区被称为北虢,黄河以地区被称为南虢。
南虢和北虢不属于独立国家,它们都是西虢东迁后的一部分,只是因为黄河的分界,被分成了北方和南方两个单元。
搬迁后的西虢,最后也被晋国假途伐虢灭掉。
独特身份:卿士世袭制的“活标本”
历史上对于建国的东虢和留在宗周的小虢并无太多的记录。
大多数关于虢国的记录,实际上都出自有贵宠在身的西虢。
西虢国最牛的是世代垄断周王室的卿士职位,用今天的话说就是“常务副天子”。
咱们来盘点一下关于西虢的历史记载:
周穆王时期:就有虢城公与毛伯班同侍天子的记录。
周夷王时期:虢公长父带兵讨伐太原之戎,把戎人赶到汾河以北。
周厉王改革时期:当其他诸侯装死时,虢公坚决支持周厉王的“专利”政策(山林湖泽收归国有),并且随周厉王远征淮夷。
周宣王时期:西虢国举族搬迁至三门峡立国,虢宣公为周王室征伐“猃狁”大获全胜,又有虢文公名季劝谏周宣王“不籍千亩”之事的记录。
周幽王时期:虢公石父作为周幽王铁杆支持者,在骊山之乱中同周幽王一并殉难了。
二王相争时期:周幽王死后,虢公翰拥立周携王,与周平王唱对峙了二十余年。
最后周携王被晋文侯所杀,虢国与晋结仇。
在周平王晚年,虢国和平王因为共同的敌人郑国和解,虢公忌父重新被任命为王室卿士。
从这一份历史记录我们可以看出,虢国自始至终一直都是周王室的铁杆诸侯。
一直为王室鞍前马后,充当爪牙,初心从未改变。
为什么虢国这么拼?
可能是将生是周王的刀,死是王城的哨,刻进DNA了吧。
这可能就是,周公分封最初期待的那种血缘纽带。
春秋大逃杀:当打手遇上“内卷”
当周携王被晋君杀死,平王东迁后,剧本就突然崩坏。
这个曾经王室的死忠,如今身份十分的尴尬,不得重新审视这个自己曾经唾弃的,弑父上位的周平王。
恰逢此时,郑庄公自恃功高飞扬跋扈,周平王也急需力量制衡郑国。
王室和虢国又惺惺相惜,重新走到一起。
周平王的地位是靠着大量的利益交换获得的,使得西周王室赖以生存的礼制秩序瞬间崩塌,东周已经进入诸侯不尊王互相攻伐兼并的时代。
这个时候,又是虢国这一铁杆站了出来,守护王室最后的威严。
虢公先后三次率军讨伐晋国曲沃叛军,延缓"曲沃代翼"进程达25年。
最激烈时曾逼退曲沃武公对翼城的围攻,救下晋鄂侯。
公元前707年,虢公统帅周王室右军,与郑庄公激战于长葛,虽战败但也牵制了郑国扩张。
前703年,虢国直接干预晋君废立,试图维持晋国大宗正统。
《左传》:王命虢仲立晋哀侯之弟缗于晋
公元前669年,虢国收留被晋献公驱逐的晋国公族,成为反晋势力大本营。
虢国作为周王室最忠诚的诸侯国,在东周初期成为周王室最后的军事支柱,协助王室对抗崛起的郑国和晋国。
虢国的三门峡封地纵跨黄河两岸,南虢(河南)、北虢(山西)行政分裂,地理位置却十分重要,看护着成周的西大门。
这在世仇晋国看来这就是“一盘红烧肉分两碗装”,曲沃代翼后重新归一的晋国早就对虢国垂涎三尺。
公元前655年,晋国玩了一出“假道伐虢”,彻底扫清了这个南进障碍,周王室也失去了最后的屏障。
尾声:三门峡虢国的青铜回声
今天站在三门峡的大街上,看着众多虢国羊肉汤的馆子,估计很少人会想到这个曾经深度参与王朝决策,世代拱卫王室的直系封国。
三千年前,你以“两手搏虎”的勇武之姿崛起于周原,用青铜与铁剑铸就了捍卫王室的钢铁长城。
从文王卿士到平王卿士,从西虢铁骑到东虢雄关,你始终是周天子最锋利的剑、最坚固的盾。
虢季子白盘上的铭文,镌刻着你“斩首五百”的赫赫战功;玉柄铁剑的寒光,映照着你“投之亡地而后存”的铁血精神。
即使面对晋国的毒箭与郑国的刀锋,你依然选择沉鼎殉国,以“晋人得之,必不祀我先祖”的绝笔,写尽了对周礼的坚守。
今日,当我们在三门峡的黄土中重见你的车马与剑戈,仍能听见那穿越时空的誓言——“生为周臣,死护周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