厨房的烟火气正在从中国家庭中消散,美团数据显示2024年外卖订单量突破200亿单,相当于每个中国人每周点3次外卖。

卫健委最新报告显示,我国每周家庭聚餐不足3次的群体占比达53%,30岁以下年轻人日均做饭时间仅18分钟。


28岁的互联网运营陈晨已经连续吃了47天外卖,她的冰箱里塞满速食包装,最近体检报告显示血脂逼近临界值。

这种变化背后是撕裂的现代生活图景——写字楼里996的年轻人用30元轻食沙拉续命,城中村出租屋里飘着9.9元特价螺蛳粉的味道。


资本正在重塑我们的肠胃,2023年预制菜市场规模突破6000亿,某网红酸菜鱼品牌被曝使用18种添加剂。

营养学教授李岩指出:长期外卖饮食导致三大危机——30岁以下群体胃病发病率增长120%,生育年龄女性贫血率突破40%,儿童挑食问题加剧。


更隐秘的危机藏在人际关系里,00后女孩林悦坦言:全家上次围坐吃饭还是除夕夜,餐桌上父亲刷短视频的声音盖过了碗筷碰撞声。

当厨房变成手机里的虚拟空间,我们失去的不仅是妈妈的味道。那些在等餐间隙讨论工作的夫妻,在配送超时中爆发的争吵,正在解构中国式家庭的温度。

有人尝试突围,32岁的张涛发起「周五厨房运动」,却在第三次活动时因成员集体加班宣告失败。都市人像被困在外卖系统的骑手,明知不健康却停不下接单的手。

舌尖上的中国正在变成塑料盒里的中国,当吃饭变成生存刚需而非生活仪式,我们的幸福感是否正在被算法精准收割?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