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旅居云南”正在成为云南旅游的升级版,在这一全新转变中,越来越多的旅居者发现,昆明很好在。
昆明的城市很美,乡村很美,历史文化、风物气候和生活方式,也受到很多人喜爱。旅行者们在追求更高程度的休闲中,爱上昆明,旅居昆明。
以下,就是我们找到的一些旅居者的昆明故事……
网络自媒体账号“蓝天学长”运维人杜春波
“蓝天学长”是一个活跃的旅行博主,2022年以来,他长期在云南停留,走遍了16个州市,当选过云南文旅推荐官,入选过云南十佳正能量网络账号。他说,昆明浓缩了云南的特色,是个很宜居的城市。
环游中国,去想去的地方
“蓝天学长”本名杜春波,山西晋中人,大学学的计算机通信,毕业后在一家电信企业工作了21年。辞职后,他开始环游中国。2021年3月20日,他驾驶一辆蓝白色国产面包车,从广西东兴出发,用时300天,沿着219、331和228三条国道,走完了我国的陆地边境线和海岸线。他一路走一路拍,收获很多粉丝,小蓝车的形象也深入人心。
旅途中的杜春波
“那一年我想给自己放个假,就把工作辞了,去所有想去的地方。旅行途中我想把这个过程记录下来,所以就注册了'蓝天学长'这个账号。”杜春波说,“蓝天”这两个字是他的QQ网名,也是他的第一个网名;至于“学长”,那是2019年他在拉萨开“五年一班”客栈,跟客人都是“同学”相称,加之自己年龄大一些,所以就自称为“学长”。
杜春波在抖音、视频号、百家号、快手和小红书等平台都注册了“蓝天学长”的账号,目前全网粉丝接近150万,其中,抖音粉丝最多,为92.4万。
被云南迷住,待了超过三年
杜春波第一次到云南,是在2015年。当时他自驾去了大理、丽江和西双版纳。“那会儿对云南也没什么了解,就是走马观花,对,还去芒市过了泼水节,这个印象很深,民族文化氛围很浓。”他说,觉得自己真正到了云南,应该是2022年4月4号。头一年,他环游完中国,第二年想专门到云南看一下,“2022年4月4号来了,一直就待到现在,超过3年了。”
“当时决定不离开云南,就是因为去了沙溪古镇,还有建水、泸西。走完建水、泸西,做了视频,效果很不错,于是就想把云南的129个县城都走一下。”杜春波的这个目标现在已经实现一半多,超过70个了。他说自己在云南找到了在其他省没有找到的东西,“云南特别浓缩,不管是从官方的角度,还是从学术的角度,大家都认为云南最大的特点是多样性,这个确实就是云南最吸引人的地方。无论从地理、地貌上,还是从气候、物产上,或者说从动物、植物上,或者是民族、节日上,多样性这个特点都非常的突出。”
杜春波在云南参加少数民族节日
“在云南,两个城市之间,两个民族之间,他们离得很近,但是风格却完全不一样,你不用走太远,就像换了个世界一样,这个真是特别吸引人。”他说。
2022年这一次到云南,杜春波本来只想待二十天,结果待了超过三年。被云南迷住的杜春波,被网友称为“走不出云南的旅行博主”。他说,就算到了现在,他也没打算离开云南,因为他还有很多地方没去,还有很多想拍的、想体验的,还没有去拍、去体验。
昆明浓缩了云南,最宜居
谈及跟昆明的交集,杜春波说,昆明是云南省会,到云南肯定要先到昆明。2022年4月他来到云南,就在昆明住了一段时间。
和少数民族老人在一起
“当时机缘巧合,我的一个粉丝在昆明有个文化群,里面都是昆明很多院校的老师啊、教授啊,甚至是博导。我想做一期昆明的视频,大家就给我轮番上课,讲这个讲那个,然后我就做了'十个字说昆明',分了两期,也算是对昆明有了个大概的了解。”杜春波说,昆明是云南省会,所以它就有条件聚集云南的很多民族、很多文化,“等于说昆明它是一个浓缩了云南各个地方特点的一个地方,尤其是在历史文化方面。”
杜春波受邀参加民族节日
他也承认,昆明最吸引他的地方,第一点就是气候,“昆明的气候是整个云南我最喜欢的一种,待着特别舒服,最宜居。”至于第二点,就是自然环境和生活环境好,到处是花,尤其像斗南,让人叹为观止,“我第一次去斗南花市,就是那种刘姥姥进大观园的感觉。”再就是接地气,比如那个木水花野生菌交易中心,还有那个篆新农贸市场,都让人觉得特别有烟火气,“在昆明生活,它不像北上广这种大城市,特别的忙碌,它能慢下来,生活气特别足,这是非常吸引人的。”
昆明最吸引人的第三点,杜春波认为是文化。他说,昆明有中原文化,有少数民族文化,还有外来文化,也不乏历史的厚重,现在城市里仍然有很多中原文化的痕迹,也有很多外来文化的痕迹,少数民族文化元素也非常多,这点非常有意思,非常吸引人。
做一个旅行博主,有苦有乐
因为周游云南和宣传云南,杜春波当选了2022年云南文旅推荐官,“蓝天学长”这个账号也被评为2023年度云南十佳正能量网络账号。他说,自己对此“受宠若惊”。
“作为一个自媒体账号,本来跟官方没什么交集,获得这些荣誉后感觉不仅得到了粉丝的认可,也得到了官方的认可,觉得自己确实是做了一些工作,所以还是想把视频继续拍好。”杜春波说,被评为2023年度云南十佳正能量网络账号的时候,他正在云南别的地方拍摄,也没有专门赶回来领奖,他没有刻意去追求这些荣誉。
2024年,杜春波受邀参加了在昆明举办的一个网络媒体论坛,当时云南的省领导都在台下坐着,他说自己既觉得荣幸,也感到了压力,“我是个外地人,难得大家这么信任我,我就觉得更应该把这个事情讲好。”
受邀上台发言,杜春波看起来有点腼腆
杜春波说自己做自媒体并不是为了赚钱,只是因为喜欢旅行,从2011年开始,他已经有差不多十五年的自驾旅行历史,以前没有自媒体,没有抖音这些短视频平台,他也一直是在花钱去做这些,因为这就是自己追求的人生目标。
谈及当一个旅行博主的幸福和苦恼,他说,幸福就是获得了很多便利,很多人认识你,认出你,为你提供更多旅行或者拍摄上的便利,苦恼就是太多人能认出你的时候,就会觉得不自由,会觉得压力大,怕做不好,“从一个旅行爱好者变成一个旅行博主,就是把爱好变成了工作。这虽然也是一种幸福的状态,但是变成工作以后,就没有纯爱好那么随意了,比如某个地方邀请你去参加民族活动或者节日,人家肯定希望你在宣传方面做出一点东西来,所以开心之余也有压力,你就得按时去完成工作,不能太随意。”
杜春波在旅途上
还有一点就是常年不在家,会觉得亏欠家人,他说,“你看现在,我就跑回山西了。这两天有点时间,所以我就回来陪陪家人。去年我也把他们接到云南过年,就是想把家庭和工作平衡好。”
留在云南,打造旅居基地
至于未来的打算,杜春波说,这几年还是想重点拍摄云南,把自己想拍的都拍完,不要留下遗憾。
杜春波和孩子们在一起玩游戏
2023年7月,杜春波受邀参加弥勒市的一个文旅活动,无意中说了一句希望到弥勒旅居的话,主持人立马喊话场下观众,问有没有人愿意把房子租给他,场下当即就有很多人举手。最后,他在弥勒市西三镇法依哨村,选中一所废弃小学,计划结合乡村助农打造“蓝天小院”旅居基地。
“就是很感谢弥勒吧,他们特别重视这个事情,给了很多支持。”杜春波说,弥勒离昆明近,气候跟昆明差不多,他特别喜欢,“弥勒发展得特别快,非常有活力,现在来旅居的人也特别多,这座城市足够特立独行,又引人注目,所以能在弥勒建设一个旅居基地,这是我非常开心的一件事。”
旅途上的杜春波
杜春波还写了一本书,名字叫《有一种叫云南的旅行生活》,从一个外省旅行者的视角,把自己在云南的亲身经历与切身体验全都记录在书中。他说,没想到在云南可以发生这么多的化学反应,能成为云南的一员,能够非常尽兴地去不同的地方,感受不同的民族、不同的节日,这个真的很奇妙,这是他和云南的缘分,他非常享受这种感觉。
记者请杜春波给云南文旅、昆明文旅提点建议,他说:“提建议我觉得还不是特别有底气,不过我倒是特别希望在昆明有一场演出,类似于我们山西的‘又见平遥’那种实景剧,让大家能够通过这样一场互动性非常强、非常有吸引力、能够充分表达云南多民族或者说是多样性的这样一个演出,让游客在刚到云南的时候,就能对云南有一个整体的认识,这样的话,我觉得他们再到云南各个地方去旅行,就会更加的感同身受,更加的能看懂云南。”
【记者手记】
杜春波跟云南的缘分,是一个典型的“始于山水 归于烟火”的旅居故事。他用车辙丈量云南,丈量昆明,记录下了自己的旅程,发现了自然之美、民族之美和人文之美。
云南也慷慨地回应他,馈赠他友好的情谊,旅拍的便利,珍贵的荣誉……在这种情感纽带的搭建中,旅居者找到了“吾心安处是故乡”的美好感觉,“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也得以逼真、生动地获得讲述,二者实现了良性互动。
“走不出云南的旅行博主”发现了昆明最宜居的三大特点,那就是得天独厚的气候,美好浓郁的生活气息,以及厚重且兼容并包的文化。这是一双善于发现美的旅者的眼睛的精彩概括,昆明欢迎这样的旅者,也期待他们留下来!(昆明信息港 记者江枫/文 图片均由受访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