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型肺癌是指肿瘤生长在支气管或肺门附近的肺癌类型,约占肺癌患者的60%-70%。由于位置靠近主支气管和大血管,传统手术风险较高。如何科学应对这一疾病?
广东药科大学广州复星禅诚医院肿瘤科五区王健主任结合临床经验指出:“个体化综合治疗和微创介入技术的进步,正在为中央型肺癌患者带来更多可能性。”
王健主任解释,中央型肺癌早期可能仅表现为反复咳嗽、痰中带血,易被误诊为支气管炎。随着肿瘤增大,可能出现胸闷、气促甚至呼吸困难。
“这类肿瘤因靠近心脏、大血管,传统开胸手术创伤大、并发症风险高,并非所有患者都适用。”他提到,“通过低剂量螺旋CT筛查和支气管镜检查早期确诊,结合基因检测制定治疗方案,是提高预后的关键。”
作为肿瘤微创介入领域的专家,王健主任团队近年来在血管介入栓塞术和放射性粒子植入术的应用上取得显著进展:动脉灌注栓塞术:通过1-2毫米的穿刺口,将抗癌药物直接注入肿瘤供血动脉,同时阻断其营养来源。放射性粒子植入:在影像引导下将碘-125粒子精准布控于肿瘤内部,持续释放射线杀灭癌细胞,周围健康组织损伤极小。
“微创技术的核心在于‘瞄准打击、保护正常组织’,”王健主任强调,“例如近期一位68岁的患者,因心肺功能差无法手术,通过粒子植入联合免疫治疗,肿瘤体积缩小了70%。”
52岁的张先生(化名)因咳血就诊,确诊为III期中央型肺癌。由于肿瘤包绕肺动脉,外科评估手术风险极高。
王健主任团队为其制定了“介入栓塞+微波消融”的阶梯方案:
1、先通过介入栓塞术缩小肿瘤血供,使病灶从5cm降至3.8cm;
2、再行CT引导下微波消融,精准灭活残余肿瘤组织;
3、配合4周期低剂量化疗巩固疗效。
4、治疗后复查显示肿瘤活性完全消失,张先生现已回归正常工作生活。
王健主任特别提醒:
1、长期吸烟、有肺癌家族史者应每年进行肺部CT检查。
2、出现持续2周以上咳嗽、血痰需尽早就医。
3、确诊后可通过多学科会诊(MDT)制定个性化医治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