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浩源妈妈

“妈妈,要是你们永远都不会变老就好了……”

最近头上偶尔会冒出一两根白头发,我实在看不惯就喜欢随手把它们拽下来。

昨晚被弟弟看到了这一幕,于是便有了开头这句。

知道吗,对着镜子看着孩子说这句话时的表情,我心里竟然第一次对“变老”有了一种那么强烈的害怕、担忧……



为什么我们对“变老”会如此担忧?

一:这些害怕、担忧背后,是三代人的集体困境:

50-60后恐惧成为子女的"累赘"
70-80后困在"上有老下有小"的夹心层
90-00后挣扎于"996没时间尽孝"的悖论

而我,恰巧处在第二层,你呢?



二:是人们对亲情与孤独的深层思考

有人说,80+岁幸福感高的人往往有“三有”

有能说真心话的人(哪怕只有一个)
有保持联系的老友
有给予温暖的途径(如社区志愿活动)

可事实上你会发现:人越老,圈子越小,小到只剩下三个名字。



老了后才知道,最亲的只有3个人,看到最后一个泪奔了

1:老伴——时光淬炼的镜子

年轻时总是为了生活琐事争吵,为了家庭责任互相埋怨。那时总觉得对方不够理解自己,不够体贴。

当子女有了自己的天空,那个记得你吃药时间、留着你的老照片、吵架后仍给你掖被角的人,成了生活最踏实的底色。

就像豆瓣9.4分纪录片《人生果实》中修一爷爷留给英子奶奶的那句:“慢慢来,不急。



2:子女——反向的脐带

都说“养儿方知父母恩”。

但直到有了自己的孩子,这份感受才愈发深刻。

从孩子呱呱坠地的那一刻起,生活中所有的一切便围绕着他们展开。

小时候,操心他们的吃喝拉撒,哪怕夜里被哭声惊醒无数次,也毫无怨言。

看到孩子露出笑容,心里就像吃了蜜一样甜。

孩子上学了,又开始担忧他们的学业,每天辅导作业,为他们的每一次进步而欣喜,为每一次挫折而焦虑。

等孩子长大成人,步入社会,新的牵挂又涌上心头。

担心他们工作压力大,吃不好、睡不好,害怕他们在复杂的世界里受到伤害。

即便孩子有时会因为忙碌而忽略我们,可只要听到他们的声音,心里所有的思念和担忧都化作了欣慰。

在父母心里,孩子永远是那个需要呵护的宝贝,无论他们走多远,飞多高,都是我们一生的牵挂。



3:自己——最熟悉的陌生人

年轻时总在讨好世界,老了才听懂自己心跳的声音。

年轻时为家庭、为孩子、为伴侣付出了太多,却常常忽略了自己。

为了节省开支,舍不得给自己买一件新衣服;

为了照顾家人,放弃了自己的爱好和梦想。

生病时,总是硬扛着,怕耽误家人的时间。

随着年龄增长,身体大不如前,才突然才猛然惊醒:最该好好对待的人,一直被辜负了,自己为别人活了大半辈子,却很少真正为自己而活。



想去旅行,却因为各种原因一拖再拖;

想尝试新事物,又觉得年纪大了不合适。

那不妨告诉自己:

从今天起,

请允许自己偶尔任性,

允许自己喊累,

允许自己不做“超人”。

你值得一顿不将就的饭菜,

值得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

值得所有迟到的宠爱。

因为走到最后才会懂:

这世上从不离不弃的,

是那个默默扛下所有的自己。

那个陪你熬过病痛、消化遗憾、在深夜与自己和解的灵魂,才是永不背叛的伴侣。人生只有一次,我们也值得拥有美好的生活。



人生就像一辆列车, 有人上车,有下车, 但能陪你到终点的, 不过寥寥数人。

趁时光未老, 好好珍惜这三个人, 更要好好疼爱, 那个辛苦了一辈子的自己。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