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岁的李素妍被迫嫁到重庆,七年来每天承受婆家的刁难与丈夫的冷漠。

当母亲重病需要手术时,素妍决定回家看望。

“拿着这两万块,但记得回来。”丈夫张明出人意料地递给她一个厚厚的信封。

素妍回到家乡后却发现了令她震惊的真相,这让她对自己的婚姻有了全新的认识。

究竟是什么改变了她的决定?

这笔钱背后又藏着什么秘密?



01

那是春季最后一个寒冷的早晨,李素妍站在茫茫的鸭绿江边,望着对岸的中国,心如刀绞。

身旁的母亲紧握她的手,眼泪顺着布满皱纹的脸颊滑落,却强忍着没有发出声音。

“素妍啊,对不起,妈妈真的没有别的办法了!”

素妍低着头,不敢看母亲的眼睛,她知道,这一切都是因为家里的贫困和父亲的离世。

母亲的肺病需要钱治疗,弟弟的学费需要钱,而婚介所开出的条件又是那么诱人——嫁到中国重庆,丰厚的彩礼可以解决家里所有的困难。

素妍木然地点点头,十九岁的她还没来得及拥有自己的梦想,就必须远嫁他乡。

“听说中国的生活条件很好,你到了那里会过上幸福的日子!”母亲努力挤出一丝笑容,像是在说服自己多过说服女儿。

素妍没有回答,她知道母亲心里同样痛苦,这不是任何人想要的结局。

中间人金女士拉着她的胳膊,催促她快点上车:“别磨蹭了,你的丈夫还在等着呢!”

最后回望一眼家乡的天空,素妍跟着陌生人踏上了异国的旅程。

一路上,素妍的心情像是坐过山车,恐惧、不安、期待和绝望交替出现。

车窗外的风景飞速变换,从熟悉的朝鲜边境小城到中国东北的繁华都市,再到最终的目的地——重庆。

当素妍终于抵达这座陌生的山城时,她已经累得几乎站不稳。

迎接她的是一个高高瘦瘦的男人,看起来约莫二十七八岁,面无表情地站在车站入口处。

“你就是张明?”金女士用生硬的中文问道。

男人点点头,眼神在素妍身上停留了一会,没有笑,也没有表现出任何热情。

素妍躲在金女士身后,偷偷打量这个将要成为她丈夫的陌生人。

张明伸手接过素妍的行李袋,低声说了句“走吧”,便转身朝出口走去。

就这样,没有热情的欢迎,没有温柔的问候,素妍开始了她在重庆的生活。

张家是一个传统的工人家庭,住在重庆老城区的一栋老旧楼房里。

楼房没有电梯,素妍拖着行李爬到五楼,已经气喘吁吁。

推开门,一股霉味和油烟味夹杂着扑面而来,让素妍一时不适应。

“这是我爸妈!”张明简短地向素妍介绍站在客厅里的两位老人。

张父是一位六十多岁的退休工人,面容严肃,目光锐利,上下打量素妍的眼神让她感到不舒服。

张母则是一位矮小干瘦的老妇人,眼睛眯成一条缝,看素妍的眼神充满了审视。

“就这么瘦小?能生孩子吗?”张母开口的第一句话让素妍脸红耳赤。

金女士赶紧打圆场:“放心吧阿姨,素妍身体很健康,一定能给你们生个胖孙子!”

素妍低着头,感到自己就像一件被检验的商品,没有尊严可言。

素妍被安排在一个狭小的卧室里,这个房间以前是张明的,现在成了他们夫妻共用的空间。

房间只有八平米左右,放一张床和一个衣柜就几乎没有多余的空间了。

第一晚,素妍躺在陌生的床上,听着窗外不熟悉的声音,泪水打湿了枕头。

张明睡在地板上的褥子上,背对着她,整夜没有说一句话。

语言是最大的障碍,素妍只会一点点简单的中文,根本无法与家人正常交流。

婆婆说的重庆话带着浓重的方言,素妍大多数时候只能听懂一两个词。



“吃饭!”这是婆婆每天对她说得最多的话。

每当这时,素妍就会乖乖地坐到餐桌前,小口小口地吃着不习惯的辣味食物。

张明的父亲几乎不和素妍说话,只是偶尔用审视的目光打量这个外国儿媳。

即使是简单的日常对话,素妍也常常无法参与,只能在一旁尴尬地笑笑。

每天早上,婆婆都会在五点钟把素妍叫起来,要求她帮忙做早饭和打扫卫生。

“嫁到我们家,就得守我们家的规矩!”婆婆严厉地说,“不能光吃饭不干活!”

素妍不敢抗议,只能按照婆婆的指示行事,即使她根本不懂中式烹饪,也被迫学习。

第一次做饭,素妍因为不适应重庆的调料,做出的菜又淡又难吃。

婆婆尝了一口就皱起眉头:“这是喂猪的饭吗?重新做!”

素妍站在厨房里,手足无措,眼泪在眼眶里打转。

张明经过时看到了这一幕,犹豫了一下,但最终还是没有说话,默默走开了。

日复一日,素妍开始学着适应这里的生活节奏,但每一步都充满了艰辛。

张明每天早出晚归,在建筑工地做技术工人,很少有时间陪伴素妍。

偶尔两人单独相处的时候,尴尬的沉默让素妍更加感到孤独。

“你会习惯的!”这是张明对她说得最多的一句话,既像是安慰,也像是敷衍。

最困难的是饮食习惯的差异,重庆的麻辣让素妍常常食不下咽。

有一次,素妍实在吃不了太辣的火锅,偷偷把碗里的食物倒进了垃圾桶。

婆婆却正好看到了这一幕,勃然大怒:“浪费粮食!在你们那边是不是天天山珍海味?”

素妍红着眼眶摇头,却无法用语言解释清楚。

张明皱了皱眉,罕见地对母亲说:“她不习惯,别难为她!”

婆婆更加生气了:“你现在知道护着她了?她是你老婆还是我是你妈?”

这样的冲突每隔几天就会发生一次,素妍感到自己像是被夹在婆媳关系的缝隙中,寸步难行。

02

张家的房子虽然不大,但素妍却感觉像是住在一个无形的监狱里。

她不被允许独自外出,因为婆婆担心她会迷路或者逃跑。

“你连路都不认识,出去干什么?”婆婆总是这样呵斥她。

素妍只能站在窗前,看着窗外的世界,幻想着自由的滋味。

唯一对素妍表示些许友好的是张明的小侄子,这个四岁的小男孩常常好奇地围着素妍转。

“阿姨为什么说话怪怪的?”小侄子天真地问道。

素妍尴尬地笑笑,不知道如何解释自己的口音和身份。

小侄子却不在乎这些,常常拉着素妍的手让她讲故事,虽然素妍的中文很蹩脚。

这些简单的交流成了素妍枯燥生活中为数不多的安慰。

婚后三个月,素妍的中文有了些进步,能够进行简单的日常对话。

张明见状,偶尔会带她出去走走,让她熟悉一下周围的环境。



素妍第一次真正意义上地“走出”了那个逼仄的房子,贪婪地呼吸着外面的空气。

重庆是一座山城,高低起伏的地形让素妍常常气喘吁吁。

但这些疲惫与她内心的快乐相比不值一提,能够看到不同的风景已经让她感到莫大的满足。

一天,张明带素妍去了附近的一家韩国餐厅,这是他们结婚后第一次正式“约会”。

素妍尝到了熟悉的家乡味道,泪水情不自禁地流了下来。

张明惊讶地看着她:“不喜欢吗?”

素妍摇摇头,努力用蹩脚的中文解释:“喜欢,想家!”

张明点点头,似乎第一次意识到素妍内心深处的痛苦。

当天晚上回家后,张明鼓起勇气对父母说:“我想让素妍在那家韩国餐厅工作,可以吗?”

“不行!”婆婆立刻反对,“她连话都说不清楚,出去工作像什么样子?”

“正因为她说不好中文,才适合在韩国餐厅工作,那里的客人大多是韩国人,”张明难得坚持自己的意见。

经过一番争执,婆婆最终勉强同意了,但条件是素妍的工资必须上交。

素妍不在乎这些条件,能够有机会走出房子,接触外界,对她来说已经是莫大的解脱。

在餐厅里,素妍认识了几位同样来自朝鲜和韩国的女孩,终于有了说母语的机会。

“你老公对你好吗?”一位已经在中国生活了十年的朝鲜姐姐问她。

素妍想了想,摇摇头:“不好不坏,但婆家很难相处!”

朝鲜姐姐拍拍她的肩膀:“多数中国婆婆都这样,你要学会保护自己,不能事事忍让!”

这句话让素妍陷入了沉思,是啊,如果她继续沉默和退让,情况只会越来越糟。

素妍在餐厅工作的日子让她渐渐有了一些自信和自由。

第一次拿到工资时,素妍攥着那几百元钱,心里涌出一种从未有过的成就感。

按照约定,她把钱交给了婆婆,只留了一点点作为零花钱。

婆婆数了数钱,皱眉道:“就这么点?老板没少给你吧?”

素妍摇摇头,低声解释是因为她还是新手,工资比较低。

实际上,素妍偷偷留了一部分钱没有上交,这是她的第一次小小反抗。

这笔秘密的积蓄,成了素妍心中重要的希望之源,也许有一天,它能帮助她改变命运。

张明注意到了素妍的变化,她不再整天闷闷不乐,开始学着融入这个家庭和社会。

“你变了很多!”一天晚上,当他们独处时,张明突然说道。

素妍抬头看了他一眼:“是吗?我只是在学着生存!”

张明沉默了一会,欲言又止,最终只是叹了口气。

素妍不知道丈夫心里在想什么,他们之间始终隔着一堵看不见的墙。

随着素妍中文的进步,她与张家的冲突不但没有减少,反而更加频繁了。

她开始有了自己的想法和主张,不再只是一味地顺从。

“媳妇不听话了!”婆婆经常这样对张明抱怨,“你管管她!”

张明夹在中间,左右为难,常常以沉默来逃避矛盾。



一次,素妍因为工作回家晚了,婆婆把她关在门外,不让她进屋。

素妍在楼道里站了一个小时,直到张明下班回来才得以进门。

“为什么要这样对我?”素妍质问婆婆,“我只是因为餐厅忙,多留了会儿!”

婆婆冷笑道:“我怎么知道你去哪儿鬼混了?万一跑了怎么办?”

素妍这才明白,在婆婆眼里,她始终是个不可信任的外人,随时可能逃跑的“商品”。

回到房间,素妍忍不住失声痛哭,张明站在一旁,手足无措。

“对不起!”最后,他只能干巴巴地说出这三个字。

素妍擦干眼泪,看着丈夫:“你到底把我当什么?妻子还是你家买来的劳动力?”

张明无言以对,低头离开了房间。

这样的生活持续了两年,素妍的中文越来越好,但她与张家的关系却越来越紧张。

唯一的变化是,张明开始有意无意地站在素妍这一边,试图调和婆媳关系。

03

第三年,一件意外的事情打破了家里的平衡——婆婆突发脑梗,住进了医院。

素妍和张明轮流在医院照顾婆婆,素妍尽心尽力,不敢有丝毫怠慢。

婆婆躺在病床上,看着素妍忙前忙后,眼神中的敌意似乎减弱了一些。

“没想到你这么会照顾人!”有一天,婆婆突然说道。

素妍愣了一下,这是婆婆第一次对她表示认可。

“在我们那里,尊敬长辈是基本的礼貌!”素妍回答,继续给婆婆擦拭身体。

婆婆住院的这段时间,素妍几乎没有休息,既要上班赚钱,又要照顾婆婆,还要打理家务。

身体的疲惫让她消瘦了许多,脸色也变得苍白。

张明注意到了她的变化,一天下班后,他默默地接过素妍手中的拖把:“你去休息吧,我来!”

这个简单的举动让素妍感到一丝温暖,也许,事情正在慢慢变好。

婆婆出院后,对素妍的态度确实有了微妙的改变,不再像以前那样处处刁难。

但这种改变是有限的,她依然控制着素妍的行动和工资,只是语气没有那么尖刻了。

第四年,素妍在餐厅的工作越来越得心应手,收入也有所提高。

老板很欣赏她的勤奋和语言能力,把她从服务员提升为领班,负责培训新来的员工。

这个变化让素妍有了更多的自主权和收入,但也引发了新的家庭矛盾。

婆婆不理解为什么素妍需要加班,怀疑她在外面有了“不正当关系”。

“一个女人,整天在外面抛头露面,成何体统?”婆婆经常这样唠叨。

素妍不再像以前那样忍气吞声,开始据理力争:“我工作是为了赚钱,贴补家用,这有什么不对?”

张明这次站在了素妍这一边:“妈,素妍辛苦赚钱,您就别再说她了!”

婆婆见儿子为媳妇说话,脸色铁青:“我养你这么大,就是让你被个外国女人牵着鼻子走的?”



这样的冲突让家里的气氛常常剑拔弩张,素妍越来越感到窒息。

有时候,她会一个人偷偷爬到楼顶,望着远处的山峦和天空,想象自己能够像鸟儿一样自由飞翔。

日子一天天过去,素妍与张家的关系时好时坏,但她的思乡之情却日益强烈。

每当夜深人静,素妍都会拿出藏在枕头下的家人合照,默默流泪。

电话联系是唯一能与家人沟通的方式,但国际长途昂贵,她不能经常打电话。

每次通话,素妍都会刻意隐藏自己的思念和不适,不想让母亲担心。

“妈妈,我在这里很好,你不用担心我!”素妍总是这样安慰母亲。

电话那头,母亲的声音总是充满了期待:“什么时候能回来看看我们呀?”

素妍只能模糊地回应:“等我攒够了钱,就回去看你们!”

事实上,素妍知道回家的难度有多大——签证、费用还有请假,每一项都不容易解决。

而且,她担心一旦回到家乡,婆家可能不会让她再回来,或者会以此为借口更加控制她。

04

第五年的冬天,素妍接到了一个令她心碎的电话。

“素妍啊,妈妈生病了,医生说需要做手术!”弟弟的声音透过电话传来,充满了焦虑。

素妍的心猛地一沉,握电话的手开始颤抖。

“手术费要多少?我现在就想办法寄钱回去!”素妍急切地问道。

弟弟告诉她具体的数字,那是一笔对普通家庭来说相当大的金额。

素妍挂断电话后,坐在床边发呆,不知如何是好。

她的积蓄远远不够支付母亲的手术费,而且她更希望能亲自回去照顾母亲。

晚上,素妍把情况告诉了张明,希望他能支持她回家探亲。

“我必须回去看看妈妈,她只有我和弟弟两个孩子!”素妍恳求道。

张明皱着眉头听完,沉默了很久。

“你要多少钱?”最后,他简短地问道。

素妍报出了一个数字,那是手术费加上往返路费的总和。

张明听后没有立即回应,只是点点头,说会考虑一下。

素妍知道这个请求对张家来说并不容易接受,特别是婆婆,绝对不会轻易同意她回家。

果然,当张明把这件事告诉父母时,引发了一场激烈的争吵。

“回去就别回来了!”婆婆怒气冲冲地说,“她一走,肯定不会再回来!”

“妈,素妍的母亲病得很重,她必须回去看看!”张明试图解释。

婆婆不为所动:“当初花了多少钱把她娶过来,现在说走就走,当我们是什么?”

张父也插话道:“如果她真的要回去,至少要有保证,比如把她的护照留下!”

听到这些话,素妍心如刀绞,原来在他们眼中,她始终只是一件买来的物品,没有自由选择的权利。

接下来的几天,素妍心神不宁,既担心母亲的病情,又担心无法回家。

她加班加点地工作,希望能多赚一些钱,但收入的增长远赶不上需求的紧迫。



每天回家,她都会小心翼翼地询问张明有没有决定,得到的总是模棱两可的回答。

素妍开始考虑最坏的打算——如果实在不行,她只能寄钱回去,让弟弟想办法照顾母亲。

一周后的晚上,张明下班回来,手里拿着一个信封。

素妍正在厨房准备晚饭,听到门响,擦了擦手出来迎接。

张明示意她跟他到房间里说话,表情异常严肃。

“这里面有两万块钱,还有你回家需要的证件,都办好了!”他把信封放在桌上,语气平淡。

素妍惊讶地看着丈夫,一时不知道该说什么。

两万块钱对他们家来说是一笔不小的金额,远远超过素妍预计的数目。

“这么多钱,你从哪里来的?”素妍忍不住问道。

张明避开她的目光,简短地回答:“我有一些积蓄,还向公司预支了一部分工资。”

素妍感动得热泪盈眶,这是七年来丈夫对她最大的支持和理解。

“谢谢你,我会尽快回来的!”素妍低声承诺道。

张明点点头,欲言又止,最后只是叮嘱她路上小心。

素妍知道,张明一定付出了很大代价才说服了父母,同意她回家探亲。

当晚,素妍仔细检查信封里的内容——现金、机票、还有必要的证件,一应俱全。

张明考虑得很周全,甚至连回程的机票都已经订好,似乎是为了向父母证明素妍一定会回来。

素妍忍不住哭了,这七年的婚姻生活虽然充满艰辛,但此刻她感受到了一丝温暖。

准备回家的那几天,素妍忙前忙后,买了许多礼物准备带回家。

婆婆对她的态度比想象中好,虽然没有明确表示支持,但也没有再多加刁难。

临行前,婆婆意外地对素妍说:“别忘了回来,明子会等你的!”

素妍点点头,心里涌起一股复杂的情绪。

七年前,她是带着怨恨和无奈离开家乡的;七年后,她发现自己对重庆这座城市,对张家,甚至对张明都有了一丝难以言说的感情。

那些年的苦难和坚持,那些争吵和和解,都已经成为她生命的一部分。

05

素妍坐在飞往平壤的飞机上,心情忐忑不安。

七年的时光,改变了多少人和事?她的家乡还是记忆中的样子吗?

母亲的病情有多严重?弟弟现在怎么样了?

无数个问题在素妍脑海中盘旋,让她无法安心。

飞机降落后,素妍按照弟弟提供的地址来到了医院。

推开病房门的那一刻,素妍的心脏几乎停止跳动,愣在了原地。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