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0月,一个92岁的台湾老兵萧家福,带着72年的思乡情,从台北飞到重庆。

他想回老家祭拜父母,找找失散的亲人。

可飞机刚落地,他却火了,冲着儿女嚷嚷:“这不还是台北吗?你们耍我干啥?”



一个老兵的来路

萧家福,1926年出生在重庆巴南区鱼洞镇。那时候的鱼洞是个小地方,靠山近水,村里都是些泥墙瓦房,日子过得紧巴巴。

他家六口人,父母种几亩薄田养活全家。他是老大,从小就得帮着干活。早上跟爹下地,晚上帮妈看弟弟妹妹,挑水劈柴,忙得脚不沾地。家里穷是穷了点,但一家人感情好。他老惦记着妈在灶台前忙活的样子,爹在田里教他认庄稼的耐心劲儿。

家里再难,爹妈也想让他念书。他上了两年学,学校是个破草屋,老师从城里来,管得严但讲得明白。他挺用功,晚上借着油灯看书,想着以后考个大学,改变家里光景。课余时间,他跟弟妹去河边抓鱼摸虾,日子苦中有乐。



1943年,他正在田里插秧,村里突然乱了套,国民党来抓壮丁。他跑都没跑掉,被逮了个正着。那一刻,他回头看妈哭得稀里哗啦,弟妹吓得躲在门后,他心里跟刀割似的。

被拉进部队,他干的是运输活儿,每天背几十斤东西爬山,脚磨出血泡,肩膀肿得老高,可他硬是扛下来了。部队离家不算太远,他偶尔还能回去看看,每次妈都给他弄点好吃的。

1944年,日本鬼子打到重庆附近,他被调去前线。战场上炮火轰隆,他亲眼见战友倒下,心里怕得要死,可也没法子,只能硬着头皮上。抗战赢了,他回了趟家,家里人高兴得不得了。可没过多久,内战又起,他再次被拉走。



1949年,国民党不行了,他跟着部队退到台湾省。一路颠沛流离,饿过肚子,生过病,到台北时整个人都垮了。刚到台湾,他跟一群老兵挤在破庙改的宿舍里,晚上睡不着,满脑子都是家里的影子。

为了活下去,他在工地搬过砖,摆过地摊,后来学了点木工和修机器的手艺,在工厂找了份活儿,日子慢慢稳下来。

40岁那年,有人给他介绍了个台湾媳妇。她人挺好,知道他想家,婚后生了三个闺女两个儿子。他当爹很用心,常给孩子讲重庆的事儿,教他们说四川话,还按家谱给孩子起名,想在台湾留点家乡的味儿。

1988年,两岸能探亲了,他高兴得不行。可那时候孩子还小,老婆又有病,家里没钱,他走不开。



后来收到信,说爹妈早没了,爹在他走后没几年就去世,妈也熬不过几年,弟妹日子过得艰难。他读信时哭得喘不上气,后悔自己没回去尽孝。后来城市变了样,弟妹搬了家,联系断了,他只能把想家的念头压心里,可从没放下过。

年纪越大,他话越少,常常一个人坐阳台上,望着海发呆。儿女看他老了,身体也不好,就合计着帮他圆这个梦。他们找了寻亲节目,费了好大劲联系上他的侄子,定下了这趟回重庆的计划。

下飞机那点事儿

92岁的萧家福坐上了飞重庆的飞机,他穿了件深蓝色中山装,胸口别着老兵徽章,头发白了,眼神还挺亮。行李里放着张旧照片,是他年轻时跟爹妈拍的,他摸着照片,心里热乎乎的。

在台北桃园机场,他坐着轮椅,看着飞机起飞,心里七上八下。飞机飞了几个钟头,他一直盯着窗外,脑子里全是72年前离家的画面。



飞机到重庆江北机场落地那天,天挺蓝,风也不大。他下了飞机,进了航站楼,看到大厅宽敞得很,屏幕上全是航班信息,人来人往忙得不行。

他眯着眼四处瞧,越看越觉得不对劲。出了机场,阳光照着停机坪,远处高楼一大片,车来车往热闹得很。他停下脚,指着前面一栋大楼,手有点抖,说这是台北。他觉得儿女骗他,重庆不该是这模样。

儿女赶紧解释,说这是重庆,现在是大城市了,跟以前不一样。他不信,觉得重庆该是矮房子泥巴路,哪来这么多高楼大厦。

就在这时候,他的侄子跑过来认亲,眼里含着泪,喊他是伯伯。他愣了愣,看清对方,才想起来这是二弟的儿子。侄子拉着他的手,他眼泪哗哗往下掉,这才信自己真回重庆了。



车往市区开,他看着窗外,长江大桥气派得很,洪崖洞那边灯火通明。他有点感慨,重庆变了样,跟他记忆里完全不一样。侄子说现在重庆发展快,日子好过了。他听着,心里高兴家乡变好了,可也觉得错过了太多。

几天后,他跟家人去了爹妈的坟地。墓在巴南区一个偏僻山村,路上全是竹林田野,天阴沉沉的。坟前草长得老高,墓碑上的字都模糊了。

他看着,心里酸得不行。儿女们忙着收拾,摆上水果点心和一瓶酒。他点了香,鞠了躬,在儿子扶着下跪了。跪在那儿,他满脑子都是爹妈的影子,想着小时候妈给他夹菜,爹教他种田,眼泪止不住。



祭完坟,他们去了鱼洞镇,想找找老家。镇上全是高楼大街,热闹得很。他站在一个广场,指着栋楼说这儿以前是他们家院子,有井有桃树。可现在啥都没了,他叹了口气,说认不下了。侄子说老房子早拆了,现在是商业区。他点点头,觉得家乡富了是好事。

在重庆最后几天,他跟侄子一家聚了聚。桌上摆着火锅毛血旺,吃着那熟悉的辣味,他说这才是小时候的味儿。

侄子的小孩围着他问台湾省的事,他讲了在台北打工的日子,孩子们听得挺认真。走之前,他拉着侄子的手说以后别断了联系。侄子送了点土特产,答应常联系。机场送别时,他回头看了重庆一眼,心里挺复杂。

回台湾的飞机上,他闭着眼,嘴角有点笑。这趟回来,他祭了爹妈,知道了弟妹的下落,看到了家乡的变化。72年的想念,总算有个了结。回到台湾省后,他常看着那张旧照片,心里踏实了不少。



参考资料
92岁台湾老兵回家祭祖:被迫离乡72年,兄妹5人只剩他一个 上游新闻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