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被“揍”服了?特朗普放话认怂!
随着美国总统特朗普持续挥舞关税大棒,让美国面临艰难、棘手的局面,如今正遭遇着前所未有的阻力和压力。
自特朗普第二次上任以来,关税问题一直是他经济政策的核心。他延续了第一任期所谓的贸易保护主义思路,对进口商品加征高额关税,试图以此推动美国制造业回流,减少贸易逆差。但事与愿违,这些政策不仅引发了世界各国的不满和反击,也给美国国内经济带来了诸多负面效应。
4月15日,据台湾“中时新闻网” 报道称,就在14日,特朗普表示,正考虑对25%的进口汽车及零件关税进行部分豁免,理由是让车厂有更多时间调整供应链,以便在美国建立生产设施。这一表态,无疑是特朗普关税政策的一次重大转向。此前,美国对汽车整车加征了 25% 关税,针对零部件的关税原本最迟于5月3日生效。
据有关消息显示,自特朗普宣布豁免政策后,美股汽车股直线拉升。福特汽车、通用汽车盘中一度涨近 5%,Stellantis一度涨近7%。从市场的反应来看,特朗普的这一决策显然是顺应了市场的期待。
但问题来了,一向强硬的特朗普,为何突然对进口汽车及零部件关税松口了呢?这背后,恐怕是美国国内汽车产业的强烈诉求。美国汽车制造商们早就对高额关税怨声载道,因为这不仅增加了他们的生产成本,还可能导致供应链断裂。毕竟,现代汽车产业是一个全球化的产业,美国汽车厂商在全球范围内采购零部件。高额关税使得从国外进口零部件变得异常昂贵,这无疑削弱了美国汽车产业的竞争力。
不仅是汽车产业,在其他领域,特朗普的关税政策也遭遇了挑战。
近日,美国媒体报道,制定 “对等关税” 税率公式的白宫贸易政策顾问彼得・纳瓦罗正在被边缘化。纳瓦罗一直是特朗普关税政策的坚定推动者,但如今,他的影响力似乎在逐渐减弱。与此同时,领导与他国就关税问题进行谈判的财政部长贝森特如今受到支持。这一变化,或许暗示着特朗普政府内部对关税政策的态度正在发生转变。
还记得不久前,特朗普政府对智能手机等电子产品的关税豁免 “橄榄枝” 吗?4月11日晚,美国政府相关网络平台发布信息,对部分电子产品豁免所谓 “对等关税”。但特朗普4月13日却在社交媒体上发文称,美政府并未宣布任何关税 “豁免”,相关产品只是被转移到另一个关税类别。商务部长卢特尼克也表示,对部分电子产品的关税豁免只是“暂时性的”,不是永久性的。
这一番操作,让人看得眼花缭乱,也反映出特朗普政府在关税政策上的摇摆不定。
英国广播公司(BBC)网站曾在一篇文章中明确指出,特朗普政府显然被吓坏了。这一说法并非毫无根据。特朗普的关税政策虽然初衷是保护美国产业,但实际上却引发了一系列连锁反应。一方面,美国消费者不得不为高价的进口商品买单,这无疑加重了民众的生活负担。另一方面,美国企业也因为供应链受阻、成本上升等问题,面临着巨大的经营压力。这些负面效应,最终可能会影响到特朗普政府的支持率。
正因如此,特朗普才考虑有关产业的豁免政策,实则是一种妥协,面对多个国家的有力反击认怂。
其实,背后还有更大的局
特朗普的关税政策是对全球化进程的一次挑战。在过去几十年里,全球化让世界各国的经济紧密相连,而特朗普试图通过关税手段来打破这种格局,重建美国经济的 “独立性”,这显然是逆潮流而动。世界各国也不会坐视不理,纷纷采取反制措施,这使得全球贸易摩擦不断升级。
如今,特朗普对进口汽车及零部件关税的部分豁免,只是一个被动的开始,并不代表特朗普就此收手,未来,我们或许会看到更多类似的政策调整,但美国并不会停止挥舞关税大棒。
而且,只要美国还坚持那一套所谓的贸易保护主义那一套,全球经济格局的变化,依然是个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