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世纪的新中国的建国之初,在这个欣欣向荣,风云际会的国家注定是一个人才和英雄辈出的时代,在中国成立的前三十年里面曾经涌现出无数的英雄。
在那个时代,各行各业的拔尖的人物,不知道有多少人曾被视为英雄模范为国人所敬仰,因此有诸多的社会人士崇尚英雄,渴望成为英雄。
但是就是在这种氛围的营造下,反而被上世纪的60年代的一个小人有机可趁,甚至被写进了语文书中,直到时隔多年才当窗事发暴露在大众视野。
究竟是什么造成了语文课本居然会被小人有机可乘混入其中?
再造“英雄”
20世纪60年代,那是一个物资匮乏又十分崇尚英雄的年代,在甘肃农村的一个贫困家庭,一个名叫刘学保的男人,一门心思的希望自己可以成为英雄,改变命运。
早年的刘学保受到社会上的各种媒体宣传,英雄这个字眼仿佛牢牢的刻在他的心间,成为其毕生的渴望。
为此,刘学保也在一直努力着,可是年轻人心比天高,根本看不上小的“表彰”,而是更看重的是一场来自“全国的褒扬”。
出于这种虚荣心的影响,刘学保毅然决然的选择投身部队,渴望在部队中建功立业,早日达成自己的目标。
但是来到部队之后,刘学保发现部队并没有自己想象的那么好,虽然部队的条件已经比农村好太多,但是自己的目标还是很难的的得以实现。
因为自己出身农村,家中的贫困使他根本没有机会接触学习一些才能,在部队几乎是泯然于众人。
然而这些根本无法阻挡他想要成名的决心,不管是什么样的任务,他都会第一个冲在最前方去执行,希望以此获得上级的青睐。
但是,部队的日常任务执行所获的荣誉,只能仅限于部队这个大集体的宣传,部队以外很多的根本无法得知这一消息。
他清楚的知道只有自己做出英雄奉献的大事件才能有此机会,为了使自己可以实现更大的“扬名”,刘学保决定开始准备了一场更大的谋划。
执念入魔
1967年12月,此时的刘学保被调往甘肃省林场工作,此时的他正一门心思的思考如何才能“扬名立万”,眼前突然的一个男人的出现,使他突然生出了一个大胆的念头。
眼前的这个男人叫做李世白,当他突然映入眼帘,刘学保突然想起了他有着“国民党宪兵部队副连长”的前科和身份,此时的他意识到机会来了。
要知道当时的人就假如因为之前有“反革命”的相关身份,在当时就会受到来自周围群众的监督,以及缺乏来自群众的信任。
看着眼前的男人,刘学保突然生出了一种“保护大桥”的想法,由于二人在工作期间相处的不错,李世白对于他还算信任。
一天傍晚,刘学保和李世白一同对于周围的林场巡查,二人逐渐的分开各自巡逻自己所负责的区域,不多久刘学保突然便神情严肃的返回。
他告诉李世白他那边发现了情况,有人鬼鬼祟祟的在大桥那边,好像是要图谋不轨,他来喊上李世白一同前往,以防出现变故。
看着刘学保紧张的神情,李世白不敢怠慢,直接跟了上去,二人加快速度向着大桥偏僻的方向赶去,但是殊不知李世白的此去再也没有了返回的机会。
当二人赶到大桥,李世白急忙询问道:“你发现的可疑人员呐”,早已在身后准备好的刘学保直接拿起身边准备好的石头,狠狠的向李世白头顶砸去。
李世白应声的倒在大桥之上,慌忙失措的刘学保急忙开始准备布置好身旁的炸药准备炸毁桥梁,可是却在慌张之中误触了炸药的引信。
只听见“嘭”的一声炸药的响起,当即引起了当地林场的值班处的留守处人员的注意,迅速往大桥处赶来。
当留守处的人员赶到,看到倒在地上失去一臂的刘学保当即大惊失色,就要赶紧上前搀扶,但是此时的刘学保顿时“戏精附体”。
强忍着胳膊处的疼痛高喊着:“快去桥那边拆除炸药,不要管我,抓住反革命分最为重要”。
最先赶来的留守处人员当即去检查桥上的隐患,此时的桥上哪里还有隐患,剩下的只有血肉模糊的李世白。
后续赶来的留守处人员,赶忙将李世白和刘学保二人送往当地的医院,经过抢救,刘学保最终脱离了危险,失去了一臂,李世白不幸离世。
当刘学保再次的醒来,面对当地公安局的调查,刘学保开始了对自己的美化,告诉调查人员自己在巡逻的时候发现了鬼鬼祟祟的李世白的炸桥行为,在其上前制止的过程中引爆了炸药。
但是在警方的过程中,并没有发现任何李世白的诈桥的嫌疑,不久后当地公安局将此案向上禀报:“不要简单的定义案件”。
但是在那个缺乏理性的年代,刘学保被其所在的部队根据其所描述的情况,直接主怪的被认定为了保卫“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英雄。
刘学保的保护桥梁的事迹,立刻受到了各大媒体的报道,风靡全国,甚至被当成了语文书中的教材。
东窗事发
刘学保凭借着自己的“胆大妄为”梦寐以求的实现了自己的英雄梦,然而李世白却遭受着这不白的冤屈,其家人更是因为此饱受牵连。
直到改革开放以后,李世白的家人不甘忍受此等的冤屈,再次选择向当地的公安局多次的上访。
当地案发的林场的工人也对于当年的“案件”持怀疑的态度,有部分的工人还反应,李世白在林场改造期间态度良好,几乎没有任何的理由选择去炸毁大桥。
1983年,出于对于本案的群众反映和疑点重重,兰州市当地政府组织安排专案组开始重新调查此案。
经过当地公安局的反复走访当地群众和调查案发地点的情况,始终未能找到李世白的作案嫌疑,反而倒是刘学保浑身疑点重重。
经过反复的勘察和核对,最终确定确定刘学保为了荣誉杀害了李世白,伪造了作案的现场,1985年当地判处刘学保无期徒刑。
刘学保时隔18年还是最终难以逃脱法网的追捕,国内的诸多教科书也因为这一案件纷纷的撤下来了关于“刘学保的事迹”的教科书内容。
信息来源:
百度百科——刘学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