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洪梅,女,汉族,生于1977年1月,中共党员,本科学历,山东省济宁市任城区二十里铺中心小学教师。从教30年来,一直坚守在农村教学第一线,长期担任小学科学教学工作及科技社团辅导工作。荣获全国优秀科技教师、省教学能手、省优秀教师、齐鲁名师、省教研教学先进工作者、济宁市第四届“杏坛名师”荣誉称号,先后多次执教省优质课和省公开课,担任“山东省互联网+教师专业发展”远程研修工作坊指导专家等。她长期坚守在农村广袤的教育原野上,数年笃守半亩方塘,在平凡的岗位上烛光影跃,牢记立德树人、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宗旨,用实际行动践行一位教育工作者的初心和使命。
一、扎根农村,树立良好师德模范形象
郝洪梅同志是一位有着18年党龄的老党员,自参加工作以来,她一直能按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勇于承担教学任务,积极参加各部门组织的政治学习,通过学习切实增强了职业道德建设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她始终牢记人民教师的神圣职责,为人师表。她把师德规范转化为教师的内在理念和自觉行动,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在工作中她视责任如使命,视使命为生命,将青春年华献给她挚爱的农村教育事业,献给渴求科学真理的孩子们,树立了良好的师德模范形象,2021年她被授予“济宁市四有好老师”荣誉称号。
二、创新前行,探索开创独特教学风格
教学中,郝洪梅同志坚决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始终把学生放在课堂的中央,把学生的个性体验放在小组合作教学的核心位置上。在教学内容和目标的实施上,不强求“齐头并进”,而是正视事实,追求“差异发展”。
在教学方法上突出落实学生的主体意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致力于培养学生广博的科学学习兴趣,通过多年的教学钻研和反思总结,探索出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四个途径”,分别是:1.创设活动情境,激发学习兴趣;2.利用结构性材料,诱发探究兴趣;3.运用多媒体教学,引发学习兴趣;4.注重课内外结合,延伸探究兴趣;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趣、实、活、新”的教学风格。在她的课堂上,学生的潜能逐渐被激发,记忆被唤醒,心智被开启,情愫被放飞,呈现出了敢想、敢说、敢问、敢标新的精神风貌,在全市小学科学教学领域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和带动作用。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在她的不懈的努力下,2009年被评为中国教育学会优秀教师;2011年荣获山东省教学能手;2014年被评为山东省优秀教师;2015年被评为济宁市第四届杏坛名师;2022年认定为齐鲁名师;从2020年至今连续五年被聘为山东省“互联网+教师专业发展”小学科学工作坊指导专家;现被评为为山东省小学科学专家库成员等。
三、组建社团,多彩活动提升学生素养
在乡村小学,学生家长普遍存在着“科学课是副科”的偏见,对科学课程不关心、不重视。针对这种情况,郝洪梅给学校领导申请为学生订阅了大量的科普杂志,如《我们爱科学》《科普画报》《小哥白尼》《小百科》《好奇号》等,这些杂志不仅拓展了孩子们的视野同时还激发了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关注。近二十年她还尝试摸索先后组建了具有思想性、科学性、趣味性、创造性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科普教育活动,如航模、争当小实验家、魔方等一系列科技社团,努力让科技实践活动与学校办学特色相结合,课内和课外相结合,校内和校外相结合,让学生在活动中充分体验学习、创造、动手、动脑的乐趣。在循序渐进的社团活动中,培养了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提高了学生的科技意识和创新能力,提升了学生的科学素养。在此过程中,她开发了魔方校本课程。依托社团和校本课程,先后有400多名学生参加科技活动大赛,其中26人获得省级及国家级荣誉,200多人获得市级荣誉,她的这些做法被家长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孩子们科学素养的提高和日益增加的科学兴趣,以及独具的创新思维,改变了家长和学生对科学这门课程的认识和态度。因为她在科技社团活动中作出显著成绩,2011年被评为航模科技教育先进个人;2014—2018年郝洪梅连续5年被评为济宁市科技优秀教师;2015—2018她连续四年被评为全国优秀科技教师;同时学校也连续3年获得优秀组织奖并被评为山东省科普学校教学示范基地。
四、引领辐射,培养梯次发展教师队伍
为了助力更多的科学教师成长,她坚持开展师徒结对,认真落实青蓝工程,培养梯次发展的教师队伍。作为教研组长,她带领学校全体科学教师共同研究教学规律,改进教学方法,从课堂教学入手提高教学质量,每一次教研活动时间,她都搜集最前沿、老师们乐于接受的学习资料,展示给老师们,让老师们有耳目一新的感觉。按照学校教学常规要求,每个学期都要听全体教师的课堂教学,但她从没有应付的心态,都是认真准备、精心设计,按照“示范课”、“公开课”的标准来上,以便起到典型引路的作用;手把手地帮扶,坦诚点评青年教师课堂教学的优点和不足,从不保守,期盼共同提高。当老师们在教学中碰到困惑时,无论工作再忙,她都抽出时间来与老师们共同琢磨,寻求有效的突破口。
近些年,根据区领导安排她还积极参加城区小学的视导检查工作,通过听评课,指导青年教师40余节课,对每节课都指出优、缺点,并提出改进建议;同时她还以评委的身份多次参加了任城区小学科学优质课、公开课、教学能手的评选活动;在全区的教研工作会议室开展讲座、分享经验;2022年9月至今带领任城区青年科学教师共录制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下册微课31节,在教师科学素养和信息技术能力提升的同时,所录制资源也在全区以及有需要的县市进行分享,获得大家的一致称赞。在她的指导下,2022年运河实小吴鸿哲老师执教了省级公开课;2021年葛亭小学赵传丽老师执教市级创新优质课;2022年实验小学孙辰老师获区级教学能手;2021和2024年二十里铺中心小学郝真真老师分别执教区级公开课和优质课等,共培养省、市、区级教学能手、优质课、公开课执教者20多人,得到了区、学校领导及同仁的一致认可和好评。
为了充分发挥名师的示范、引领和辐射作用,2019年11月她在互联网+教师教育网平台上建立了齐鲁名师线上工作室,上传资源、定期开展学习交流活动和全省的科学教师共同成长。
2019.10.7—2019.10.21参加了山东省教育厅组织开展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齐鲁名师名校长赴西藏日喀则市送教活动。日喀则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虽然面临着高原反应和一些困难,但想到是为西藏的孩子们送教,她便坚定信念,在学校领导和家人的支持下,跟随山东省师资培训中心刘文华主任来到了日喀则。分别在日喀则市的白朗县、江孜县、谢通门县等个七个县进行“同课异构”,课后探讨交流,受益师生达2000余人 ,是赴日喀则送教活动开展以来,历史最长、覆盖最广,送教里程最长的一次,加深鲁藏两地的教育交流,截止到目前还有西藏的老师通过微信与她交流。
2020年至今她连续五年担任“互联网+教师专业发展”工程省级工作坊指导专家,通过在线指导、现场指导、专家讲座、执教公开课等形式,把省级工作坊的工作成果辐射到全省的小学科学教师。
五、以研促教,扎实建构立体研究体系
立志成为“学习型、专家型、创新型”的教师是郝洪梅同志多年来追求的梦想,为了让梦想照进现实,她努力做到“三个坚持”:坚持读书,坚持学以致用,坚持写教学反思。她深知作为一位科研型教师,一定要注重以研促教,所以坚持带领团队教师做好“三个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课题研究与常规教研相结合,教育科研与培养创新型教师、争做名优教师相结合。近几年连续承担了四项课题:两项省级课题、一项市级课题和一项区级课题。主持的省级课题《农村小学开展科技教育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与实践能力的研究》和《促进农村中小学科技创新能力发展的创客教育研究》分别于2019年和2020年结题,课题聚焦于培养学生的科技素养和实践能力;主持的市级课题《基于信息技术微能力学习培养创新思维研究》和区级课题《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小学课后服务助力“双减”的实践研究》均在2023年顺利结题。
2018年,她作为副主编参与编写了《小学科学课程与教学》,由吉林出版社出版发行。在2020年2月,作为副主编编写了《致敬生命—让德育回归生活》,由光明日报社出版发行。2022年初加入了国标版小学科学青岛版教材编写组,参与编写了第三套小学科学教材,目前已发行。
在此期间她还撰写了多篇论文,如《教育游戏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实践与应用》《《沙漏》教学案例》《基于小学科学课程对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研究》等分别发表在《华夏教师》《科教导刊》《天津教育》等刊物上。
“山东省教学能手”“山东省优秀教师”“齐鲁名师”等称号的加冕,对她来说,已经不单单是一种荣誉,更成了一份成长的自觉与激励、一份责任与使命。生命不止,奋斗不息,工作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她立志用青春谱写生命历程中最辉煌的篇章,在农村教育这方沃土中精耕细作,用耐心播种爱心,用爱心培育希望。
声明
以 上图 文,贵在分享,版权 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内容仅为作者观点,并不代表本公 众号立场。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本文编辑:铁扇公主
责任编辑:林美妮
山东教育发布 |
| | | |
投稿/新闻线索/爆料视频
一经采用将获得线索奖励
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