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5日,高等教育专业评价机构软科软科发布“2025软科中国大学排名”。

这份榜单时至今年,已连续发布11年,凭借广泛的数据支持、立体化的评价体系,以及专业、客观、透明等特性,榜单占据着颇具分量的社会影响力和参考价值,受到高等教育领域和各社会群体的广泛关注。

全国上千所高校的评比中,当下陕西各大高校位次如何?发生了哪些变化?位次背后所代表的科教实力、发展成效、人才吸引力等等,透过最新发布的“软科中国大学排名”,更加全面的得以了解。

Shaan

xi

陕西26所高校登上主榜

7所斩获百强

“2025软科中国大学排名”的最终排名对象共计1078所,其中公办大学839所、民办高校231所、中外合作办学及内地与港澳台地区合作办学8所。


“2025软科中国大学排名”的排名对象是教育部最近一次公布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名单(截至2024年6月20日)中办学层次为本科,并且同时符合以下两项条件的高校:

2023年有本科毕业生;

专任教师不少于100人。

“软科中国大学排名”的评价体系设置办学层次、学科水平、办学资源、师资规模与结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高端人才、重大项目与成果、国际竞争力共十个评价模块,细分37个评价维度,内嵌104项评价指标,涉及392个评价变量,是对中国大学办学水平的立体化监测式评价。



而为恰当反映高校在学校性质和学校类型上的差异、确保排名的公平性,软科将高校划分为综合性大学8类单科性大学4类非公办大学,采用差异化的指标体系分别排名。

例如当下国家提出“推进中药相关专业教育教学改革,支持中药学一流学科、一流专业和博士点布局建设”,2025软科中国大学排名新增“中国中医药大学排名”子榜单,将25所中医药大学从原先的医药类大学中单列出来进行排名。

了解了榜单评价规则后,再来看各大高校的排名。

2025软科中国大学排名(主榜)的上榜高校共有589所。

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连续11年蝉联全国三甲,实力强劲。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位列全国前五。西安交通大学以598.5分的总得分,位列第十。


图片来源:软科

此次软科中国大学排名陕西省内公立本科榜单中,共有32所高校在列,登上主榜的高校有26所,商洛学院等三所高校排名均处于500+位次,不做具体排名。

需要注意的是,下图榜单中,西北政法大学等6所高校为单科性分类,所提供数据为单科性高校主榜参考排名,西安美术学院、西安音乐学院作为艺术类院校不做排名。


图片来源:软科

8类单科性榜单分别为:医药类、财经类、政法类、中医药类、语言类、民族类、体育类、艺术类。

值得注意的是,除过民族类大学这一单科性分类外,其余7个单科性分类高校陕西均有涉及,说明陕西高校布局门类相对齐全。

Shaan

xi

西交大稳居前十

西北政法位居单科性榜单第五

将重点聚焦在陕西省内高校。

主榜中,陕西前三甲分别是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和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西安交通大学位居全国第10名,自2021年回归十强后,西交大连续5年稳坐第十“宝座”,也是唯一进入前十的西部高校。

西北工业大学位居全国第21名,较上一年进步了2个位次,近年来保持着稳步向前的步伐;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位居第40名,位次较上年没有变动。


图片来源:西安交通大学官微

其次,陕西纳入主榜百强的还有陕西师范大学(第65名)、西北大学(第70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第71名)、长安大学(第84名)。在这其中,西北农林、长安大学位次有所进步,陕师大、西北大位次降低。

此外,我们可以看到,百强之中陕西以理工类高校居多,有6所;综合类2所,师范类1所,农业类1所。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第115名)、西安理工大学(第119名)、陕西科技大学(第135名)、西安科技大学(第192名)和西安邮电大学(第200名)跻身全国高校前200名。

再看8类单科性榜单,西北政法、西安财经、西安医学院等高校均位列单科性榜单之中。


其中,各自榜单中排名靠前的是西北政法大学,位列政法类榜单第5,主榜参考排名180。

此外,除过西北政法大学、西安外国语大学在单科性榜单中斩获较好名次外,其他高校位次相对偏后,学校整体实力在全国范围内较弱,有着较大的提升空间。

民办高校排名中,陕西表现最好的属西京学院,位列全国民办高校第8位,相比去年后退2位。


图片来源:软科

IXIAN.CN

对高校进行全方位的评价,能够更好的了解学校的综合实力。例如办学层次、办学资源、师资规模与结构等要素,影响着学校对于学生资源、人才资源的吸引力;学科水平、科学研究等要素,影响着学校在人才培养、科研转化、服务城市发展等方面的实力。

当下,高校与城市的关系正在发生转变。于城市而言,教育资源是体现城市竞争力的重要要素,陕西历来教育资源丰富,多层次的高校教育布局,形成了梯度式人才培养格局,输出了大量科研型、技术型、技能型人才。

特别是,陕西以理工类见长的优质高校众多,这些资源将是陕西培育、优化产业结构的可挖掘的“富矿”,高校科研成果的在地转化,高素质人才投入各行各业,能够为城市发展创造更多可能性。

例如西安今年提出要支持建设西交大创新港、西工大空天动力产业园、西电信息港、西北大未来科创城,支持各类高校院所建设科技产业园。并将在6月底前制定关于支持大学科技园推动产业发展实施方案。

以顶尖高校为先行,西安正在放大高校科研实力与产业园区发展之间“双赢”利好。

这份中国大学榜单,也相对全面的呈现了陕西各高校在全国范围内的水平,培育更高水平、更强竞争力的高校,需要高校和地方共同出力。反之,更优质的高教资源,亦将反馈城市发展。

编辑:Lyna

审核:解革

监制:号称嬉皮

部分素材来源于网络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