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头条
中国首家顾问式新媒体,定制属于您的媒体内容
钦州市灵山县一名9岁男童用爷爷的手机玩游戏,并充值1.2万余元,还将支付记录删除。家长向游戏公司要求退款遭拒。
4月14日,记者从灵山县市场监管局获悉,在该局太平市场监管所的帮助下,游戏平台已退回9300元。
4月9日,黄女士外出购物,使用微信支付时显示绑定的银行卡内余额不足,而她并未用这张银行卡消费,也未查询到微信的消费记录。
她多方查询发现,有数十笔消费金额流向了游戏平台。经询问,她9岁的儿子承认是自己用爷爷的手机玩游戏,并在“蛋仔派对”“第五人格”等网络游戏上充值1.2万多元,用于通关、购买皮肤、装备等。为了不被发现,他将微信支付记录删除。
黄女士说,她向网络游戏平台申请退款,对方表示无法证明充值行为是未成年人,拒绝退款。她只好向市场监管部门求助。
▲市场监管人员向黄女士了解情况
太平市场监管所工作人员向游戏平台客服说明情况,并收集了黄女士提供的平台上的充值记录(时间、金额、订单号详细信息)、孩子的年龄证明、监护人的身份证明等相关证据,上传至游戏平台进行申诉。经协调,游戏平台最终退还了9300元。
该类事件在国内发生不止这一起,不久前成都莫先生的孩子也有类似游戏充值案件。
“孩子不满8岁,他的这些消费,家长也不知情,应该全额退款。”市民莫先生的孩子在使用家长手机完成学校阅读打卡后,私自下载某游戏并进行代币充值,累计消费2042元。
莫先生申请退款无果,遂通过全国消协智慧315平台对该游戏公司进行投诉。投诉称,由于支付密码与手机解屏密码相同,孩子在完全不知道是支付购买的情况下进行了支付,从而产生了费用。
游戏公司以莫先生未能提供监护人证明为由仅退还1021元。莫先生补充提交监护人证明后,游戏公司虽同意退还剩余款项,但未实际履行且未说明原因,亦未主动沟通。
成都市消委会收到投诉后,将投诉分流至市消委会下属投诉站四川弘和道勤法律咨询有限公司投诉站处理。调解人员接诉当天即完成三方沟通,厘清争议焦点:企业退款审核需核验实际机主(孩子奶奶)信息。
“家长虽然存在对密码管理的疏漏,但监护人过失不构成企业拒绝退款的合法理由。”经投诉站调解人员指导消费者完善亲属关系证明、电话卡主信息等材料,企业当月完成审核并退还余款1021元。
市场监管部门提醒,家长日常应加强对孩子的监管,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和价值观,妥善保管手机,谨慎设置免密支付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