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据央视新闻等多家媒体报道,修订后的《婚姻登记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日前公布,自2025年5月10日起施行。



《条例》修订的主要内容一是增加婚姻家庭服务工作内容,二是实行婚姻登记“全国通办”,三是优化婚姻登记服务。

《条例》规定,婚姻登记机关办理婚姻登记,不得收取费用。根据《条例》内容,办理结婚、离婚登记都无需再出示户口本。



婚姻登记将迎来一次重大改革,在社会各界引发了热烈讨论。

根据最新发布的政策文件,一系列与婚姻登记相关的证明材料将被全面取消,这无疑为广大准备步入婚姻殿堂的情侣们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然而,与此同时,也有一部分网友对此表示担忧,特别是那些有闺女的父母,他们担心这样的改革可能会带来一些潜在的问题。



网友的担忧并不是无根据的,仅凭身份证和书面声明作为核心审核依据的模式,客观上扩大了身份冒用与虚假登记的风险敞口。



当前简化的婚姻登记程序,客观上为不法分子实施婚恋诈骗提供了便利条件,通过伪造身份信息、隐瞒真实婚姻状况等手段,实施骗婚敛财等违法犯罪活动,这无疑引发社会尤其是育有女儿家庭的普遍担忧。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4年结婚率已跌破5‰,创下1980年来的历史新低!这次政策调整,明摆着要给犹豫中的年轻人“推一把”。



尽管政策越来越友好,但年轻人对结婚的犹豫并未减少。

为什么年轻人“不心动”?

其实,不是不爱,而是现实的“门槛”变了。

房子、彩礼、婚礼、育儿……随便一项都能压垮普通家庭。

有网友调侃:“结婚证9块钱,但结婚成本900万。” 一线城市一套房动辄千万,年轻人掏空六个钱包也未必够首付;职场竞争激烈,生育可能影响晋升甚至,被裁员。



婚姻从“情感选择”变成了“经济博弈”,让人望而却步。

另一方面,近年来,离婚冷静期、家暴案件、财产纠纷等话题频繁引发争议。

许多人担心:“万一选错人,离婚比登天还难。” 再加上社交媒体的普及,婚姻中的矛盾被放大,年轻人对婚姻的信任度降低,宁愿“谨慎入场”。

正如一位网友所说:“政策简化了结婚的手续,但婚姻的质量,还得靠两个人用心经营。”

或许,当社会能给年轻人更多底气去追求爱情,而不是被压力逼进婚姻时,“愿意结婚”才会成为一种自然而然的选择。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