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创”一词流行至极。尤其是故宫、敦煌等爆款文创的标杆效应,引得无数人竞流其中。然而,何以文创?纵览市场,几成互相模仿的游戏。真正有独特性、原创性和市场生命力的产品,寥寥无几。
一场来自泰山脚下的“在地”手造实践,或可提供另一种思路。其经验乃是“一草一木,皆可文创”。
位于泰安市大津口乡的泰山·东岳山居是一处民宿,更是带农助农携手创富的产业平台。4月14日上午,当记者来到这里的时候,两位村民大姐正在桌台前“和面”。暗红色的“面团”,散发出浓郁的草药香。
显然,这不是普通的面团。“比和面的讲究可多了。”正在劳作的大姐笑着说。原来,其原材料不是小麦或谷物,而是从山间地头采回来的艾草、松针等荒野之物。历经筛选、清洗、晾晒等工序,分门别类地研磨成粉,再按照配方规定的配备比例注水糅合,最终成为我们眼下所见的“面团”。
这些“面团”最终会变成什么产品呢?
谢云燕是泰山·东岳山居的主理人,也是这场“变废为宝”手造实验的发起人和组织者。她带我们看她与村民们一起制作的一系列手造文创,珠子、手链、如意牌、松香等不一而足。
“现在我已经研发成功了19种。”谢云燕告诉记者,这些产品的配方都是她通过一次又一次的实验,一点点摸索出来的。为此,她足足付出了接近5年的时间。“可以说,我们的产品与市面上的任何产品都是不一样的。”
首先是原材料截然不同。谢云燕使用的原材料全部是附近山间地头的草木。比如野生的艾草、坠落的栗子花、剪落的松针等。“我们最大的特点就是变废为宝,原材料成本除了人工近乎为零。”
谢云燕告诉我们,附近村子多有泰山松的盆景种植户,谁家修建松树时,她们就去收集松针。一年四季,山上有什么野生的道地中草药,她们就去山上采什么,然后“因材施教”制作成截然不同的物件。
“你们要是早几天来,就能一起去捡榆树枝了。”捡榆树枝做什么?原来,榆树皮研磨成粉后可以作为粘合剂使用,增加各种粉末的粘合强度。“以前吃野菜窝窝头,靠得就是榆树皮研磨成粉后的粘性,才让窝窝头糅合成形。”
其次是配方均为原创。就形制来看,谢云燕和村民大姐们所制作的一些产品,在市面上也多有多见。不过,这种相似之处仅仅是停留在表面。
“比如添加多少艾草粉,才能既弥漫香味达到养生效果,又不至于刺鼻。在调制过程中,我先是查阅各种资料、请教名老中医,然后又根据实验情况进行反复调试确定比例。”
泰山·东岳山居所在的大津口乡隶属泰山景区管委会,作为身处“双遗产”风景区里的唯一一处乡村振兴产业项目,谢云燕说,她研发的系列手造产品,突出的就是“泰山”元素。
一草一木,汇聚天地之灵。变废为宝,传递泰山祝福。谢云燕坦言,与其他文创相比,他们的产品所依托的最大IP就是泰山。突出了泰山元素,就凸显了手造的独特性。融合了泰山下的草木,就保证了泰山元素的原创性和道地属性。
“道地”作为中药领域的核心概念,意指药材产自核心产区的本真功效。相比而言,谢云燕在手造文创产品中的“道地”实验,突出的更是文创产品的“在地性”色彩。
在地性的核心是强调以地域特征赋予产品以地理标志性。诸如“泰山石敢当”、“桃木雕刻”等,作为泰山脚下传承千年的文创产品,就具有鲜明的在地色彩。但显然,囿于产品形态固化,石敢当雕像、桃木剑等常年以旅游纪念品形式存在,定价低廉且同质化严重,已经严重削弱了自身所具有的“情绪价值”;同时,因为消费场景单一,过度依赖景区实体店销售,未能渗透到大众的日常生活之中,与大众的日常消费场景也就拉开了距离。再者,文化叙事的薄弱,让游客们将石敢当、桃木剑等仅仅视为“泰山特产”,而对其文化内涵缺乏认知。在愈发注重情感共鸣和场景融合的当下,这种传统的文创产品显然不足以赢得市场。
谢云燕“变废为宝”的手造实验则希望重建这种在地性、独特性和情感价值。
“文创产品的核心价值不是造型,而是价值认同。”谢云燕说,自从决定拓展泰山文创产品之后,她多次到故宫等头部机构造访学习。“如故宫口红的走红,本质上不是单纯的IP授权,而是将宫廷文化融入现代生活场景。”她希望通过“生活化”的生产场景构建,让产品重新融入大众的生活场景。
现在,来到泰山·东岳山居的游客都会被其门厅里敞开式的手造现场所吸引,禁不住参与其中。只要游客愿意,谢云燕和村民大姐们都会热心地现场教学,手把手地教游客制作一件独一无二的文创产品——当初,谢云燕就是这样手把手地教会了20多位村民大姐,让她们掌握了手工技艺,从而实现了利用业余时间在家门口赚钱的愿望。
一草一木皆可文创的实验,不仅拓展了村民们的创收渠道,丰富了民宿空间的互动体验,而且构成了谢云燕“又见岳”泰山文创产业的基础。
“又见岳”是谢云燕注册的文创品牌。她希望以“在地性”为锚点,将泰山文化的深度转化为产品的锐度,通过符号再造、技术嫁接、场景重构等,使地理标志进一步转化为情感链接符号,从而实现文创产品的市场认可,形成产业化影响。
让谢云燕欣慰的是,在历经数年的实践探索之后,她目前所研发的19款产品受到了普遍认可,也有越来越多的异业客户或同行表达了合作的意向。而她最不担心的就是产品供给,因为她有着庞大的供应体系——在她合作的5个村子里,还有大量的盈余劳动力可以挖潜。而她的目标就是让村里的每一位大姐都能会一门手艺,在家里也能赚到钱。
一草一木,何以文创?
是创意的支撑。谢云燕不是土生土长的泰山人,而是在济南打拼十余年的创客。时装、美妆和电商领域的成功过往,让她有足够的经验和视野,来到泰山脚下二次创业,以己所能赋能本土手造。
是耐心的价值。为了研发现有的19款文创产品,谢云燕断断续续地付出了近5年时间,没有急于求成。显然,手造本来就是一种功夫活。
是手工的魅力。走在泰山·东岳山居的大厅里,一件件文创作品迎面而来。每一件都是手工制作,始于草木而终于手造,没有添加剂也没有“科技”助力。
眼下,谢云燕正在重新构建属于自己的文创电商矩阵。她希望,藉由丰富的线下场景,输出鲜活的线上内容,让来自泰山脚下的手造,乘着流量的东风融入最大众的日常生活消费场景。
(大众新闻记者 石念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