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它是中华大地唯一一座被称为神都的城市,有一个很动人的名字,叫洛阳。而龙门石窟是它的一张城市名片。
经历过武汉和许昌的暴雨之后,我们越来越关注天气预报。你务必要精准安排每天的行程,才能节约时间和经费,更不耽误我们整体进度。老公倒是神机妙算,三天时间,有两天要么阴天要么下雨。一天的晴天,老公刚好安排在了户外活动,于是我们拍下了龙门石窟最耀眼、最赏心悦目的深蓝。
龙门山水
景区蓝天
天空越来越蓝
伊河两岸,两山对峙,就像天然的伊阙。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将宫殿城门建于正对伊阙的方位,俗称天子的门户,龙门由此得名。所以说,龙门石窟也位于洛阳城的中轴线上。
刚下车就被门口一座座巍峨的伊阙给震慑住了。
伊阙建筑
去的路上,我们发生了一些小插曲。老公打的到了景区东北门,结果下车看到的除了马路就是来往的汽车,了无人迹,显然走错了方向。一辆的士司机刚好抓住了机会,告诉我们景区在另外一边,没有公共交通,以2-3公里20的价格把我们重新载到了景区入口。所以开车或打的去龙门石窟景区,注意是导到西北门,东北门是出口。索性是到了,可我到售票厅后才知,很多人还在买往返的观光车票,因为从售票厅到景区还有一公里左右。
炽热的阳光在慢慢炙烤着大地上的人们,我终于知道为何有那么多人买观光车票了。还没正式进入景区,我们这群行走的大部队已经是满头大汗。内心不免有些怨言,好在龙门景区山清水秀,风景宜人,加之蓝天白云的衬托,宛如行走在一幅天然的山水画之间,多少抵消了一些炎热。这里确实是块风水宝地,怪不得大诗人白居易在洛阳一待就是18年。走过最多的路,恐怕就是龙门到他家的距离。
进入龙门石窟前,你要先穿过一座古朴典雅的石拱桥。似乎在告诉你,穿越这座龙门桥,你即将遇见千年前的世界文化遗产。
龙门桥一角
其实,一直到我走在景区的石板路上,我都无法相信,自己已然到了遥远的龙门石窟。两天辗转三个城市,很多时候,我们的记忆还停留在上个城市、甚至上上个城市,可当下已经到了新的城市,这是一种恍惚又神奇的感觉。有些梦幻,却又是真真切切的事实。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享受当下!
我们更喜自由,没请讲解。随着人流参观每一个石窟景点,初见石刻艺术,我们对眼前的一座座石窟艺术叹为观止。尽管历经千年风霜,很多也被破坏,却依然无法掩盖每一座佛像的精美和灵动。若不是拥有精湛的工艺,是断然无法呈现惊为天人的视觉效果。它们大小不一,神态、形态也不一,你很难看到完全一模一样的雕像。
龙门石窟部分
若不是亲眼所见,我真的无法相信,在古代技术有限的情况下,如何能造就如此惊人又庞大的石窟雕像?老公则在一旁连连赞叹,他说,古人一辈子都在做一件事情,这才叫匠人。那一刻,我仿佛看到了匠人精神具象化的样子。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无数次的一刀一刻,精雕细琢,才成就了这盛世的辉煌。而如今的我们,在追求快速发展的道路上,还剩下多少匠人精神?
时值暑期,乌泱泱的游客挤满了每个石窟门口,还有不少团队游队伍。除了最大的卢舍那大佛,其他佛龛前小小的场地上完全塞不下如此热情的人潮。
于是你会看到,狭小的平台上,拿着旗子的导游戴着帽子和扩音器在一旁大声讲解;有人在认真听讲;有人在外面独自欣赏佛像;更多的人拥堵在石窟口拍照,几秒钟后又换上新一批游客拍。凌乱中似乎又有节奏,十分有趣。而我,尽管热浪裹挟周身,人潮涌动,依然努力扒开每一个佛龛门口的人群,力争把到过的每一个石窟佛像都装进自己手机。
宾阳三洞
宾阳三洞
据统计,龙门石窟有30%的作品来自北魏,60%来自唐朝。所以也说,龙门石窟开凿于北魏,兴盛于唐朝。宾阳三洞就是北魏时期的经典石窟,是宣武帝为其父母孝文帝和文昭皇后祈福所营造的皇家洞窟。主佛释迦牟尼秀骨清相,面相和蔼,雕刻精美、纹饰多变。而且这个时期的佛像也逐渐汉化,穿上了汉人的衣服。他身体前倾,仿佛在与观者产生无形的交流。
“华盖”窟顶、三世佛造像、布满岩壁的彩绘浮雕,甚至连地面都雕刻了莲花地毯,整个洞窟琳琅满目、构图紧凑,堪称宏观巨作。可惜内前壁两侧的绝世帝后礼佛浮雕被盗走,现存于美国博物馆。
帝后礼佛图
宾阳三洞在北魏时期的开凿就有24年之久,用工量更是达到了惊人的80万+,工程相当庞大。
然而北魏晚期政治动荡,原本计划完成的石窟只完成了中间一个,南洞和北洞是唐朝续建完成,因此有了两个时期的画像风格。唐朝以丰满为美,网红剪刀手佛就在宾阳北洞。其实这并非佛手的原始造型,大拇指被破坏后就变成了剪刀手,反倒走红于网络。
网红剪刀手佛
摩崖洞
摩崖洞
这座洞窟其实是半成品,除了中间的弥勒佛已经磨光,算基本完成外,其他佛像都是半成品,最边上的弟子还是毛坯品。值得一提的是,这座洞窟和武则天有很大关联。按中国的儒家思想显然没有翻身机会,武则天巧妙借助了佛教的力量来铺平自己称帝的道路。弥勒在佛教中代表“未来佛”,而且佛教讲求众生平等,无论男女,武则天借弥勒造势,说明未来已来,而武则天自己就是未来。加之隋唐多元、开放的社会风气,国家富足,天时地利人和,中国的第一位女皇帝顺利登基。想来,唐朝应该也是中国古代女性地位最高的年代。
万佛洞
万佛洞
万佛,顾名思义有上万座佛。万佛洞不仅超万座,甚至达到了惊人的1.5万座,最小的佛像不过两厘米,这需要多惊人的技艺才能完成?主尊阿弥陀佛端坐于莲花高台座上,面部丰满圆润,宽额丰颐,胸部隆起,同样是典型的唐代风格。
难能可贵的是,在洞窟的南北两壁上分布雕刻了两组共十二身精美的伎乐人,其中奏乐者手中持有的箜篌和早期琵琶就是欧洲传入中国的乐器。中西文化的融合和碰撞在这里留下了痕迹。还有跳着胡旋舞的舞伎,这些也是丝绸之路最好的文化佐证。
来自西域的胡旋舞
洞窟外壁上还有很多精美的佛像。有一座仅85厘米高的菩萨像,她手拎净瓶,右手搭肩,仪态自在又随性,尽管面部已毁,但菩萨打破传统,加之扭腰送胯的姿态令人着迷,被称为东方维纳斯。
龙门石窟最美菩萨,右图为复原图
文章过长,下期为您揭晓龙门石窟的精髓,为避免错过精彩内容,记得订阅本账号哦!我们环游中国的故事很长,敬请期待更多大美中华系列内容。
原创不易,请您多多支持,点赞或评论,您的小小举动将会传播大大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