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白昼关闭的,由梦来送给我们。

——赫尔曼·黑塞


CIAC·《柔软的角落:安静》

蓬松的头发,像巨大的云朵;圆圆的眼睛,如暗夜的星辰。少女将自己裹藏,肆无忌惮地做着白日梦


CIAC·《柔软的角落:仰望星空》

温柔、梦幻、治愈,@儿力力用细腻的笔触,捕捉着每个女孩内心深处的柔软与坚韧。

这是第三届全国插画扶持计划(CIAC)金奖作品《柔软的角落》系列。


CIAC·《柔软的角落》

最近,带着对“白日梦小姐”的喜爱与好奇,本花和儿力力相约而坐,聊了聊她的创作故事。


01

春日暖阳,柔软角落,

她治愈了百万都市人的emo


儿力力

大家好,我是儿力力

过去很多年都在从事插画和漫画的创作,题材大多取自身边女孩们的生活故事。

近几年有在尝试让作品有更多的个人表达,所以创作了白日梦小姐的形象,也用手绘的方式画了不少丙烯、油画作品。


CIAC·《柔软的角落:生长》

《柔软的角落》是儿力力的长期创作系列,2023就已出版成册,收录了90多幅作品。早在获奖之前她就已经举办过6次个人画展,全网粉丝300W。

全国插画扶持计划(CIAC)发起人、终评评委金城评价她的作品:以温暖的色彩与笔触晕染出都市人的心灵避难所,画中人物蓬松柔软的头发以可触摸的视觉形式阐释了治愈的内核,极具情感价值。


CIAC·《柔软的角落:春日梦境》


此次在选择参赛作品时做了哪些考量?从数百位竞争者中斩获金奖,您有何感受?

儿力力:《柔软的角落》收录了我大概5年里创作的部分作品,其实分了好几个章节,也有不同的绘画风格。

这次我选了其中关于“白日梦小姐”的一些作品。这些作品都与“接纳、拥抱自己”相关,单独拿出来也可以组成一个柔软系列。


CIAC·《柔软的角落:面包的幻想》

儿力力:这次拿到金奖我觉得蛮惊讶的哈哈,首先感谢CIAC和各位评委们对我作品的肯定。我看了大家的作品,有不少都很喜欢,能看得出创作者对当下的思考,和作品中与传统文化结合的部分,非常用心。

其实感觉自己的画还在一个探索的阶段,需要继续精进。这个阶段的样貌能够被肯定和因此被更多人看见,我觉得是一件很珍贵和幸运的事情。


CIAC·《柔软的角落:深蓝色眼睛》


关于此次参赛的作品,您的灵感来源是什么?创作过程花了多久?是否有遇到什么困难?

儿力力:过去很多年我都在画关于其他女孩子的生活,对我来说是一种向外的探索和吸收灵感,《柔软的角落》更像是“向内寻找”

这几幅作品前后创作时间跨度差不多是两年吧,一开始其实很难定下来说我要画什么样的主题,身边的人也不太能感受得到。但当我慢慢将心里面抽象的感受用画面去具象化表现,积累了一些作品,回过头来,会看到这个系列里有被自己的头发温柔包裹起来的样子,有深夜里与自己的眼泪相拥的样子,有独处时内心长出的热带丛林,有小心翼翼守护着自己的心,也有接纳自己后看见这个世界的彩虹…… 作品和自己是在一起生长的,长出了现在的样子。


CIAC·《柔软的角落:彩虹喷泉》


CIAC·《柔软的角落:和自己待一会》

这套作品采用了黄、蓝、绿等清新的颜色做主调,营造了非常卡通、梦幻的的氛围。其中《彩虹喷泉》与《和自己待一会》采用了相似的设计,却用不同的颜色表达了温暖和静谧两种感觉。

五彩斑斓的喷泉、流水状的巨大丛林,这些超现实元素,赋予了平凡场景童话般的浪漫感。


《彩虹喷泉》与《和自己待一会》的构思过程是怎样的?

儿力力:这两幅作品其实都是在探索同一个主题,关于“怎么样和自己独处”。

对我来说拥有自己的“小角落”很重要,这个角落可以是房间、一张喜爱的沙发、一个人发呆的时间…… 在自己的小世界里,可以“生长”出美丽的热带丛林,也可以让思绪进入到有幸运彩虹喷泉的世界。


CIAC·《柔软的角落:晚安》


“白日梦小姐”诞生在什么时候?她的形象是否有您本人某一部分的投射?

儿力力:大概是2021年,就画了一些白日梦小姐的初步形象。我给她的设定是拥有巨大蓬松的头发,能够将自己整个包裹起来,与外界隔离,给自己一个独处的空间。

我从小就是一个特别胆小害羞的人,所以躲在自己的世界里,对我来说就是最舒服的,也可以在这里面做各种白日梦。人类基因里就喜欢毛绒绒的、软的事物吧,这是一种天性,我们都渴望温柔地拥抱,我觉得我这个系列的创作风格,可能也是建立在这个基础上。


儿力力比赛外作品

《蓝色角落》


虽然发色总是在变,但她的头发总是又多又蓬松,除此之外还有哪些元素是一直保留的?

儿力力:她头发上还有一些彩色的点点、小线条。这些元素我给它们赋予的含义是人的各种情绪和小秘密,她的头发可以将这些都容纳进去,并且重新拥抱自己。




她的身边总是陪伴着一个透明的小怪兽,有什么象征意义吗?

儿力力:这只小怪兽其实是眼泪的化身。

对我来说,当我们太难过的时候,眼泪可以带走我们一部分负面能量,这也是为什么大哭一场之后反而能好好睡上一觉。所以我也给它写下了一句话:眼泪是一只温柔的小怪兽。

还有一个方面是眼泪小怪兽就像一滴水,水是透明没有颜色的,但在不同光线的照射下,它又会折射出不同的颜色来,就像我们各种各样的情绪,也像是内心那个自己的镜像,所以画作里经常会出现它,就像是不断和自己对话的过程。


儿力力认为,那些让人讨厌的烦恼与眼泪是无法逃避的存在,也是人生的必修课。所以,她把情绪具象化,变成一只温柔的小怪兽,包裹着白日梦小姐所有的难过、快乐和成长,告诉她要懂得坚强,也要学会释放脆弱。


她的作品不追求强烈的视觉冲击,而是用柔软的线条、暖心的色彩,诠释着现代人向往的慢生活哲学—— 温柔本身就是一种力量。



02

从报社美编到治愈系画家,

和作品一起生长的十年

一支笔、一块画板、一个调色盘。

天气好的时候,阳光不吝啬光临,白日梦小姐就诞生于这一方治愈的小天地。




儿力力尝试过水彩、彩铅、毛笔、板绘等多种创作形式,现在更偏爱质感厚重的油画和丙烯。



“油画可以画很大,也很自由。作为原作,一个作品是有尺度有厚度有气味的,这些都是板绘没有办法达到的体验。



我们来聊聊您的经历吧,学习美术是兴趣使然,还是一场“意外”呢?在这条路上,有想特别感谢的人或对您影响较深的事吗?

儿力力:兴趣吧,有记忆开始就喜欢画。觉得很幸运,学习阶段自己总是能遇到很好的老师,后来工作也遇到了黎贝卡,在黎贝卡工作室这些年,感受到了很多,积累了不少作品。也很感谢我的家人朋友,一直支持着我。


毕业没几年,儿力力就签约了黎贝卡异想工作室,和Marc Jacobs、资生堂、伊丽莎白雅顿、羽西、希尔顿等知名品牌建立了合作。


儿力力 x Marc Jacobs


异想手帐 儿力力绘

小小的一本异想手帐已经连续出了9年,成为了她和读者们每年心照不宣的约定。



无论是商业作品还是个人创作,都一直保持着自己鲜明的特色。您如何看待两者的区别?商业创作是否对您的艺术理念、技术、风格产生过影响?

儿力力:我还蛮期待能和不同的品牌合作,创作不同主题的作品。

有时候做做“命题作文”,对我来说也是一件能够成长和有意思的事情。只是在商业创作中还是会因为需要服务主题而抹去一些个人的风格,需要平衡,还在学习吧,不管是个人创作还是商业作品,都努力做出好的作品来。


在商业与自我的平衡中,她始终保持着对创作的敬畏,这份态度,或许源于学生时代埋下的种子。

儿力力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动画系、广州美术学院版画系,学校里心无旁骛的创作日子是对一位画者最好的滋养,也是一切开始的根基。

而破土般的历练与成长,大多来自毕业以后。



刚从广美毕业时,您曾说:“人生将要面临一个新的转折,不知道还能不能继续做下去,时间紧迫得宛如生命的最后时光。”除了热爱,一路支撑您走下来的还有什么?是如何度过困难并守住初心的?

儿力力:哈哈好久远的话,自己都要忘记了。其实挺难守住初心的,每个人都在变化,只是创作是一件可以暂停也可以继续的事情,什么时候重新开始都可以的。

我的话,因为毕业后的工作就是在创作,正好这些创作都能成为我的积累。

毕业后,她的第一份工作是南方报社的美编,做过科普配图、数据制图、股市插画、广告动画......3年的时间里,迷茫过、烦躁过、痛哭过,也成长过,但如今回想起来,仍觉得是一段十分珍贵的经历。

她曾笑着说:“我从一个原本只会画小女孩的人变成了万金油哈哈。”



现在很多年轻画师、尤其是毕业季的同学,大多有着当初和您一样“不知道还能不能继续做下去”的迷茫心境,对于他们,您有什么建议吗?

儿力力:建议说不上,毕业后大多数同学面临的就是工作,工作之余要保持个人创作是很难的,所以大家可以做好心理准备。

如果找工作的话,尽可能找一份能够提升自己能力、见识和积累创作经验的工作,其实是可以给我们储蓄创作能量的,所以也不用焦虑。

很喜欢儿力力在采访中的一句话:作品和自己是在一起生长的。

早期,她的作品更具艺术感,《双生瞳》和《小菱》系列在可爱的表象下暗藏一丝阴郁,折射出了刚毕业时对世界的不安。


《双生瞳》



《小菱》

多年后,她的笔触更加柔和,曾经那个淋雨的女孩被柔软的头发和温暖的小怪兽包裹,拥有了治愈他人的力量。


“也许人需要先被填满,才知道该留下什么。”

被填满的过程,就是在迷茫中默默扎根的时光。


当被问及最满意的作品时,她思考了很久,最后坦言:“很难决定,因为都蛮喜欢的,但也都不满意。还是最期待自己接下来的作品能有什么样的突破。”

作品和自己是在一起生长的,未来自有未来的样子,最好的永远在路上......

03

AI时代,不能被替代的是什么?

和儿力力老师聊天的过程很舒服,能感觉到她身上有一种“简单”的气质,这种简单不是“浅显”“单调”,而是“敛于内而不炫于外”


不疾不徐,谦逊内敛,笃行求索,悦纳世界,但执拗不过的部分,也不与自己过分为难,是一位思想很有力量的画家。



您的名字“儿力力”有什么特别的寓意吗?

儿力力:比较喜欢“小”这个概念,一滴水是小的,我们在这个浩瀚的宇宙中也是非常的渺小。

“儿”也是一种小。学生时代给自己取的名字叫“儿粒粒”,后来逐渐成长了吧,觉得“小”并不只是单纯的弱小、可爱,小小的事物也可以发出自己独有的微光,是一种不起眼但确实存在的力量,所以也给自己改成了“儿力力”。


您希望通过自己的作品向观众传递什么呢?

儿力力:几年前我会去考虑,我创作什么是能够被看到,并且它要强烈传达一些什么意义?后来想不通,就直接画吧,画自己喜欢的、感受到的。

我没有办法传递我够不到东西给大家,所以我的作品通常都蛮简单的。后来发现,即使是简单的东西,保持一份真诚吧,它就能吸引到同频的人。

每个人经历不同,看画也会有不同的感受,如果大家能在看我的画时,停下来,心中有生起微微涟漪,我就觉得很好了。



近年来AI工具在绘画领域的应用因其“拼贴”“缝合”等问题受到了不少画师的抵制,但也有人认为这为零基础的人接触绘画降低了门槛。对于AI的应用与作画者创造力之间的冲突,您有什么样的看法?

儿力力:AI的被运用对艺术创作者来说,肯定是一种挑战吧,迫使我们需要对创作有更多的思考——绘画中不能被替代的是什么?

当机器能模仿人类外在技能时,什么才是我们不可替代的本质?

Deepseek的一句话曾风靡网络:“所有让你颤栗的作品,本质上都是你灵魂深处早已存在的回声,我不过是偶尔经过的山谷,让你听见了自己声音的重量。”
(源于小红书:猫和老鼠)

AI作品是对海量数据的重组,它没有感受过阳光洒在皮肤上的温度,也不会为一场别离心碎。而人类作品的核心,恰恰是那些无法被量化的痛苦、狂喜、困惑,这些才是艺术震颤人心的根源。


就像如今,AI已经可以模仿手绘质感,但人们依然会去美术馆参观真迹,因为颜料的厚度、笔触的力度、人类创作中的犹豫、笨拙、意外,都让作品有了生命的痕迹。

就这一点来说,钟情手绘的儿力力,从一开始就给出了自己的回答。


所以,与其说AI在威胁人类,不如说它在逼迫我们重新回答那个古老的问题:“艺术为何存在?”

而这个问题的答案,永远属于人类自己。



3月8日,您的个展《柔软的种子》在成都开幕,可以跟我们介绍下这次展览的主题和理念吗?方便聊聊接下来的创作计划、展览计划吗?

儿力力:“柔软的种子”是“柔软的角落”的一种延续,一颗颗积蓄了美好能量的种子,等待时机发芽生长,长出自己喜欢的样子——“面对真实、脆弱的自己,恰是生长的开始。”这次展览里面也有不少新面貌的作品,和植物、果实、爱有关系。

接下来是7月份会在广州有个人作品展,和祝福相关,会是一个全新的面貌。




最后,第四届CIAC征稿已经启动,请您给我们的投稿者一些建议吧!

儿力力:真诚地表达自己的热爱吧,这是一件非常有价值的事情。


没有什么比忠于自己的创作更加珍贵,没有什么比真诚的热爱更打动人心。

就像儿力力所说,小小的事物也可以发出自己独有的微光。

愿每一个创作者,都能不被时代浮华所裹挟,不在迷茫中气馁,永远真情热烈地点燃自己的火种,自在生长,绽放光芒。


今年儿力力老师将担任第四届CIAC终评评委,从参赛者到评委席,她将以新的身份继续传递创作的初心。

我们,期待和你相逢。


文章图片由@儿力力提供

版权归插画师本人所有,未经许可请勿私自使用

编辑: TXin

【征稿信息】

第四届CIAC征稿开始啦!

15w+奖金,四大赛道,大咖评委阵容

也许下一个插画新星就是你!

(点击下图查看征稿详情)

【赛事合作伙伴】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