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环球网

【环球网报道 记者 文雯】余之舟,一位以细腻笔触和独特风格著称的插画师,他的作品既充满童趣,又蕴含着对自然的深刻理解和细腻情感。他的插画不仅为孩子们打开了一扇通往自然世界的大门,也为成人读者带来了美的享受和思考。在世界读书日即将到来之际,环球网有幸采访到余之舟,听他分享自己的成长经历、创作心得以及对未来的展望。


从自然观察到绘画创作:童年的启蒙与艺术的萌芽

余之舟的艺术之路始于童年。他的母亲是一位美术老师,从小便引导他观察自然,无论是云的形态变化,还是绿叶的色彩层次,都成为他早期绘画的灵感来源。他回忆道:“母亲放任我在地板和墙壁上涂鸦,没有束缚我认知世界的天性。”这种自由的创作环境,让他始终认为绘画是认知世界的其中一种工具,而不仅仅是艺术的表现形式。

虽然余之舟的童年缺少精美的绘本,但小学后期接触到达利的作品,却给他带来了极大的震撼。他被达利画作中无尽的荒诞和神秘所吸引,仿佛看到了用画笔一本正经地“讲胡话”的奇妙世界。尽管这种痴迷并未直接影响他后续的创作风格,但它无疑为他打开了艺术的另一扇门。

独特风格的形成:自然的启示与绘画的执着

余之舟的插画风格独特,既有童趣又充满细腻的情感表达。他认为这种风格的形成,源于多年来对绘画的持续观察和实践。他说道:“在观察和完成绘画之间的一些习惯和相对固定的偏差,可能就成了所谓的风格吧。”他始终追求“画得再准确一点,再放松一点”,这种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绘画的执着,让他在创作中不断探索和进步。

余之舟深知自然的奇妙与完美,他从自然中汲取灵感,努力在绘画中呈现自然的真实与美丽。他坦言:“当观察自然造物久了,就会感叹各个物态构造都出乎意料又合乎情理,没有一个是不完美的。”这种对自然的敬畏,让他在创作中始终保持谦逊和学习的态度。


(自然科普插画作品)


(自然科普插画作品)

创作中的挑战与突破:从单幅到绘本的跨越

在插画创作中,余之舟遇到的最大挑战是没有完整的绘本创作经验。他之前更多的是完成单幅科普绘画,而在绘本创作中,画面叙事的连续性和节奏感至关重要。他在创作《趣味自然抱抱书——昆虫旅馆来了新客人》时,尽管因健康问题需要与周全合作完成正稿,但这种合作不仅让他学到很多高效的工作方法,也让绘本呈现出更完美的效果。

余之舟表示:“跟周全合作我也学到很多高效的工作方法,获益良多。”他们通过调整分镜角度,使画面更具冲击力,尤其是步甲捕猎和胡蜂来袭的镜头,成功抓住了孩子们的心。

余之舟认为,团队合作对创作有着重要的影响。通过交流、碰撞和合作,创作者们能够相互学习,取长补短,最终呈现出超出预期的作品。


(《趣味自然抱抱书——昆虫旅馆来了新客人》绘本内页绘画)


(《趣味自然抱抱书——昆虫旅馆来了新客人》绘本内页绘画)


(《趣味自然抱抱书——昆虫旅馆来了新客人》绘本内页绘画)

插画的力量:自然科普与儿童教育的桥梁

余之舟希望通过自己的插画作品,让读者尤其是孩子们更多地关注自然、观察自然。他认为自然是我们学习的宝库,无论在哪个领域,自然都能提供取之不尽的素材和灵感。他强调:“我们不但要去观察现象,还要思考其内在的联系,激发创造的欲望。”

在他看来,插画是儿童教育和自然科普的重要媒介。它以儿童喜欢的形式搭载信息,使小读者更乐于接受知识,同时也能激发他们对自然的探索欲。好的绘本还能引导有绘画兴趣的小读者模仿学习,用画笔记录自然。


(自然科普插画作品)

从自然到宇宙,拓展认知的边界

余之舟的阅读经历也对他的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他特别推荐了《虎凤蝶》这部绘本,它以写实绘画的方式呈现了一只蝴蝶的生活史,将手绘感和写实性完美结合,同时在着色上也有明显的取舍,体现出一种叙述倾向。这部作品让余之舟意识到,看似不能突破的地方仍有突破的可能。

他还推荐了《大历史》这部作品,它以精美图文和精确图示配合文字,诠释了整个宇宙诞生、地球形成、生物演化、人类出现和文明进展的过程。虽然内容对孩子来说稍显复杂,但在家长引导下阅读,对孩子的宇宙观和世界观的形成会有很大帮助。

余之舟的插画作品,如同一扇通往自然世界的大门,既充满童趣,又蕴含着对自然的敬畏与热爱。他的创作之路,始于童年的自然观察,成长于对绘画的执着追求,未来也将继续探索自然的奥秘。他的作品不仅为孩子们带来了知识与乐趣,也为成人读者带来了美的享受和思考。正如他所说,希望未来的作品能为读者带来更多惊喜,让自然的力量继续在画布上绽放。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