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体育
是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基础性工程
是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
建设教育强国
和体育强国的重要工作
孝感市实验小学大课间旗操展示。
孝感市航天小学教育集团阳光大课间活动。
孝南区黄香路小学学生在课间比拼滚铁环。全媒体记者李文勇 摄
为进一步推进我市学校体育工作,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日前,孝感市教育局印发《孝感市“活力校园211行动计划”》,决定在全市中小学实施“活力校园211行动计划”(即每天综合体育活动时间不少于2小时、每天开设1节体育课、教会学生1项运动技能),并于2025年在全市首批遴选活力校园优秀案例20个、活力运动队(社团)50个。
落实课堂教学
开齐体育课程
严格按照部颁标准开齐体育课程,初、高中毕业年级不得以备考、统考为由随意挤占体育课。
实行体育课表网上公示制度,接受社会监督。
开足体育课时
小学一、二年级采取“4+1”模式,没有体育课的当天,利用课后服务等时间统筹增加1节体育课。
小学三至六年级采取“3+2”模式,没有体育课的当天,利用课后服务等时间统筹增加2节体育课;初中阶段在保证每周开足3节体育课的基础上,统筹利用课后服务等时间增加体育课时。
严禁其他学科以任何理由挤占体育课时。
提高教学水平
严格执行“健康知识+基本运动技能+专项运动技能”体育教学模式,突出足球、篮球、游泳等特色项目教学,提高体育课教学质效,科学安排运动负荷,帮助学生掌握1-2项终身受益的运动技能。
大悟县泉水实验学校学生们参加课间活动。
开展课外活动
开展课间体育活动
落实15分钟课间休息时间,督促学生课间走出教室、走向操场、走到阳光下进行体育运动和远眺。
积极推动每天上午、下午各30分钟大课间体育活动,校长率先垂范,教师积极参与。
严禁挤占学生课间活动时间。
开展课后体育活动
根据学生兴趣爱好和运动基础,课后服务探索走班教学,开展分类训练,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进一步提升课后服务品质。
鼓励学校聘请退役运动员任教,让学生享受更加专业的体育训练指导。
布置体育家庭作业
根据学生年龄、性别、健康状况、身体素质等实际情况,通过线下线上相结合方式,在周末和节假日布置体育家庭作业,营造良好的家庭体育运动氛围。
孝南区黄香路小学学生在大课间玩跳房子。全媒体记者李文勇 摄
强化体育锻炼
常态化开展田径训练
提高师生对田径运动重要性的认识,每校均设立田径运动队,通过体育课、大课间、托管服务等开展田径训练,培养学生跑、跳、投等基础运动能力。
积极开展足球等专项训练
深化体教融合,大力推进体育传统特色学校建设,开展足球、篮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游泳、武术、健美操(啦啦操)、体操、毽球、激光枪、跳绳等特色项目常态化训练,大力培养体育后备人才。
完善学生体育竞赛体系
建立健全覆盖小学、初中、高中三个学段和市、县、校三级学生体育竞赛体系。
各学校建立校运动队选拔机制,支持运动员参加各级体育竞赛活动。
市级每年举办青少年儿童体育竞赛、每两年至少举办一次综合性运动会,县(市、区)每年举办一次综合性体育竞赛,学校每学期举办1次全员参与的综合性运动会或体育节,促进各类体育竞赛活动全员化、常态化、品牌化发展。
孝感市晒书台小学学生在大课间武术操展示。
孝感高新区城际小学将课间休息时间延长至15分钟,学生们参加活动。
夯实体育基础
加大体育设施建设力度
把学校体育设施建设列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重要内容,结合强县工程和办好乡镇优质初中,加强学校体育基础设施建设。
合理开辟、利用校园各类体育活动场地,满足学生体育活动需求。
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监测评价锻炼效果,提高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积极性。
加强体育师资队伍建设
加大体育教师招聘、人才引进工作力度,配齐配强体育专业教师。
通过设立专兼职体育教练员岗位、引进优秀退役运动员担任体育教师或教练员等方式进行有益补充。
充分发挥教联体辐射带动作用,推动体育教师跨校兼课、跨学段任教,实现优质体育资源有效利用。
市级每年开展体育教师专业培训不少于300人次。
强化体育教研活动
健全市、县、校三级学校体育教研体系,加强市、县专职体育教研员队伍建设,学校设立体育教研组,每周至少组织一次集体备课,市、县两级每年组织一次体育教师教学研讨活动,每两年举办一次体育优质课比赛,每三年举办一次体育教学技能比赛。
来源:孝感日报 全媒体记者沈红明 通讯员 罗梦曲 彭卫红 李波
制作:包梦婷
校对:李舜钇
责编:徐文
终审:朱霞
出品:孝感市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