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东省青岛西海岸新区这片充满活力的热土上,中德生态园小学以破界融合的气魄,书写着教育创新的生动篇章。这所由三所村小合并、迁建而来的现代化学校,面对农村教育资源匮乏的挑战,学校以“教联体”为支点,通过“联责任、联资源、联空间”,撬动“家校社”协同育人新生态,打造出“教育共同体”的示范样本。


一、破局:从资源困境到教育生态重构

中德生态园小学坐落于青岛自贸片区·中德生态园内。生源既有周边26个社区的农村孩子,也有园区新兴科技人才的子女。面对科技新城与传统村落的碰撞,学校精准分析资源环境:尽管企业职工子女仅占10%,但家长群体中不乏有高端专业技术人才;园区内有十余个特色场馆,为育人提供了广阔空间。基于此,学校提出“优势资源——问题靶向——转化路径”的解决方案,将企业生产线转化为育人资源链,把社区空间拓展为教育场域,让园区文化场馆变身第二课堂,构建起“家校社协同育人”的新生态。


二、创变:从单一育人模式到“四轮驱动”育人机制构建

为凝聚多方力量,学校苦练内功、外树形象,让学校的努力“被看见”。学校干部教师走进社区、走进企业宣讲、发放明白纸,宣传学校教育教学成果,为社区居民和企业职工答疑解惑;开展全覆盖式家访,对企业职工子女进行重点家访,切实了解家长与学生需求,为家长解决后顾之忧,用真心真情凝聚家校合力。“滴水汇流处,芬芳恰自来”,学校的努力逐渐有了成效,各方力量相聚的“教联体”初步成立。学校以“四轮驱动”机制为核心,推动单一育人模式向多维协同转变。

(一)制度驱动:让组织“实体化”

学校通过“政府统筹、教育主管部门落实、校级实践”的三级联动模式,整合多方资源。青岛自贸片区管委会、中德生态园管委特设“营商部”,直接对接学校需求,链接园区企业、社区、场馆资源,形成常态化协作机制。同时,将“协同育人”纳入园区企业评价体系,确保资源投入的可持续性。


(二)资源破壁驱动:打造“全域共享”资源网络

学校主动出击,打造“生态课程导师团”,聘请园区20多位企业博士专家作为学校生态课程导师,开展“我与博士面对面”活动,开设生命科学、智能制造等特色课程;与清原作物科学有限公司、青岛华大基因研究院、海尔、绿馆书店等十余个园区企业及场馆建立校外实践基地,组织研学参观;借力芯恩教育团队,开设外教口语课程,提升学生英语素养。此外,通过国际交流活动,如联合国中文日、中外人文小使者等,培养学生全球视野,厚植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


(三)双向赋能驱动:从“被动配合”到“主动反哺”

“教联体”的导向不应仅是单向索取的,而应该是双向赋能,互惠互利才能更长久。对方注入了各种资源力量,学校就应该以“优质的服务”输出。这就需要学校用一种“共情”的角度考虑自身和外在因素的需求,量身定做“服务内容”。我校通过“校企双向赋能机制”打造“教育服务包”,除了解决外来企业职工子女入学难问题以外,还开发“3点半成长学院”托管项目,提供个性化课后服务保障。鉴于企业职工下班较晚,不像当地学生有家人看管。学校在常规课后服务的基础上与企业联手,为企业职工子女打造个性化课程服务,个别学生最晚延时到晚上九点。


学校提供晚餐与教室,企业招聘特色专业教师进行托管,以此匹配高端人才子女的培养需求。再就是真正开放学校场馆,如操场、体育馆。主动邀请企业足球赛、篮球赛等集体赛事到学校举行,既丰富了学校文体生活,又凝聚了校企感情。在这种情感凝结下,企业由以前的“被动配合”到“主动反哺”,形成“资源输入——服务输出”的良性循环。


(四)家校融通驱动:从“旁观”到“深度参与”

我们创新构建"一三三三"家委会工作模式:

“一”立核心——以守护孩子全面发展为根本宗旨,将促进身心健康、助力成长作为工作的出发点与落脚点。

“三”架桥梁——精准定位三重角色:做学校教育的协同者、家长诉求的传递者、学生成长的守护者,在家庭与学校间搭建畅通无阻的沟通纽带。

“三”聚合力——倡导三种参与形态:有钱者提供资源支撑,有力者投身实践服务,有识者贡献智慧方案,让每位家长都能找到专属的助力方式。

“三”筑初心——坚守三重责任准则:以热忱之心关注教育动态,以细致之心参与事务协作,以温暖之心做好服务保障,让家委会成为家校共育的贴心伙伴。


三、蝶变:从资源整合到生态育人的立体呈现

“四轮驱动”育人机制下,学校教学质量稳居新区前列,并先后荣获全国红领巾奖章集体五星章、全国青少年足球特色学校、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特色学校等多项荣誉。青岛日报评价其为“让世界知名企业掌门人认可的学校”,生动概括了我校坚持创新改革,深化教育服务的成效,凸显教育服务解决园区人才留驻的助力。如今的校园,不仅是学习育人场所,更成为凝聚社区文化、优化营商环境的纽带。


教育高质量发展需要从“校内变革”转向“社会总动员”。“教联体”以全环境立德树人为根本,将教育的“独角戏”升华为“社会大合唱”,从“独奏”到“交响”的教育革新。这既缓解了学校单兵作战的压力,又让社会资源成为育人的沃土。当责任、资源与空间深度联接时,教育方能超越冰冷的分数竞争,真正成为温暖生命的成长力量。

声明

本文来 源于青岛西海岸新区中德生态园小学。以 上图 文,贵在分享,版权 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内容仅为作者观点,并不代表本公 众号立场。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本文编辑:铁扇公主

责任编辑:林美妮

山东教育发布 |

| | | |

投稿/新闻线索/爆料视频

一经采用将获得线索奖励

点推荐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