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以来,DeepSeek成为各个行业所聚焦的热点话题。这个融合了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分析的前沿平台,正逐步揭开其神秘面纱,展现出对各行各业颠覆性的潜力。随着DeepSeek技术的不断成熟与普及,我们正站在一个由数据驱动、智能引领的新时代的门槛上。它不仅仅是一项技术革新,更是人类生活方式与思维模式的深刻变革。那么,将DeepSeek运用到美术评论上,会有怎样的效果?为此,中华网山东&文化视界网特此开设“DeepSeek谈艺”栏目,旨在探索人工智能与美术评论的跨界融合,为传统艺术领域注入新鲜活力。
——编者按
在上海潮湿的画室里,俞晓夫手持画笔,如同一位执着的时间考古学家,用颜料一层层剥开历史的沉积岩。他的画布从来不只是平面的图像呈现,而是一个个精心构建的记忆剧场——在这里,爱因斯坦会与上海弄堂的老茶客对坐,莎士比亚的幽灵游荡在现代库房的货架之间......俞晓夫的绘画风格独树一帜,他将斑驳的历史感与鲜活的当代性熔于一炉,让不同时空在同一个画面中产生奇妙的对话与共振。
俞晓夫 怀念经典——爱因斯坦在上海
布面油画 210cm × 350cm 2017年
《怀念经典——爱因斯坦在上海》则是一幅充满历史与幻想交织的油画作品。画家通过高超的技艺,将阿尔伯特·爱因斯坦置身于上海的老式街道,营造出一种时空交错的独特视觉效果。这幅画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色彩,成功地再现了历史与幻想的碰撞。画中的每一个细节都经过精心雕琢,使得整个画面充满了生动和真实感。爱因斯坦的出现为这幅画增添了一层神秘和吸引力,激发观者对历史与幻想交织的好奇心。画家通过独特的历史想象和细腻的描绘,带领观者进入一个充满奇幻与真实并存的世界。
俞晓夫 钢琴系列之纪念肖斯塔科维奇
布面油画 200cm × 160cm 2001年
俞晓夫的艺术体系建立在对时间本质的独特理解之上。与大多数历史题材画家不同,他拒绝将历史视为已经封存的标本,而是看作一种持续发酵、不断与当下对话的活体存在。他的绘画技法融合了表现主义的笔触力度、写实主义的造型精确度和象征主义的隐喻深度,创造出一种极具辨识度的个人风格。在构图上,他善于运用“画中画”、“景中景”的多层结构,让不同时空在同一个平面上产生对话;在色彩处理上,他偏爱低饱和度的调性,但在关键细节处会施以醒目的高纯色点,形成视觉节奏的跌宕;在笔触运用上,他既能以粗犷的刮刀效果表现历史的沧桑感,又能以细腻的描画呈现人物的精神世界。
更为难得的是,俞晓夫的作品虽然具有强烈的时代特征,却从不沦为简单的时代传声筒。他的每一幅画都是一次思想的历险,邀请观者穿越时间的迷雾,重新发现那些被固化的历史形象背后鲜活的生命力——他让科学精神回归人间烟火,他拷问文化记忆在工业时代的生存状态......这种对历史的重访是一种创造性的误读与重构,正如本雅明所说:“过去的真实图像稍纵即逝,只有在被认知的瞬间才能被捕捉,从此不再消失。”
在当代艺术日益观念化、技术化的今天,俞晓夫坚持用油画的传统媒介探索时间与记忆的哲学命题,却赋予了这种传统媒介全新的当代意义。他的画布是时间的考古现场,每一层颜料都是不同时代的沉积物,而观看他的作品,就是在进行一场跨越时空的精神考古。我们突然意识到:历史从未真正过去,它只是以不同的方式栖居在我们当下。俞晓夫用画笔揭开时间的褶皱,让我们得以一窥那些被遗忘的、被遮蔽的、被误读的历史真相,而这正是他艺术最珍贵的价值所在。
站在俞晓夫的画作前,我们不仅是观赏者,更成为了时间的旅行者。那些看似错位的时空并置,实则揭示了历史与当下之间隐秘的共鸣频率。在这个意义上,俞晓夫的油画不仅是对过去的怀念,更是对未来的预言——只有理解时间褶皱中隐藏的线索,我们才能真正把握正在书写的现在。
(文/DeepSeek)
作品欣赏
俞晓夫 从美国带回来的朋友·三联之左
布面油画 150cm × 100cm 2012年
俞晓夫 从美国带回来的朋友·三联之中
布面油画 150cm × 100cm 2012年
俞晓夫 从美国带回来的朋友·三联之右
布面油画 150cm × 100cm 2012年
俞晓夫 从美国带回来的朋友
布面油画 150cm × 182cm 2016年
俞晓夫 伦敦湖区
布面丙烯 60cm × 80cm 2024年
俞晓夫 苏格兰小村镇
布面丙烯 60cm × 80cm 2024年
俞晓夫 巴公房子
布面丙烯 80cm × 60cm 2025年
艺术家简介
俞晓夫
上海师大美院院长、教授
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
上海文史馆馆员
曾任上海油画雕塑院副院长
曾任中国美协上海分会副主席
曾任中国美协油画艺委会委员
曾任中国油画学会常务理事
曾任第十一届上海市政协委员
奖项:
油画《寓言三联画》获第十届全国美展银奖
油画《一次义演》获首届中国油画展大奖
油画《工作室》获第六届全国美展铜奖
油画《钢琴系列·六》获首届上海美术大奖金奖,第三、四届全国连环画、插画大展银奖,荣获首届“上海艺术十佳”称号
中国重大历史题材创作《鲁迅与新文化运动》《马克思在大英博物馆》等十余件作品分别为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军事博物馆、中国国家画院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