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保障‘挑大梁’检察机关在行动”特别报道

法护长江,绿动荆楚

湖北:开展“助力长江大保护”专项行动服务保障“支点建设”

浩荡长江,滋养着荆楚万物,也感受着“经济大省挑大梁”的澎湃脉动。

2024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北考察时强调,要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中奋勇争先,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湖北篇章。

当好挺起长江经济带“脊梁”的支点,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是必由之路。今年2月,湖北召开“新春第一会”,打响“支点建设”发令枪。会议指出,要大力实施美丽湖北战略,整体提升支点的生态承载力。

检察机关如何在“支点建设”中有行动、见实效?近日,记者走进基层一线,探索湖北省检察机关助力长江大保护、护航绿色发展的高质效履职故事。

筑牢绿色发展根基

跨越1700年峥嵘岁月的赤壁古战场位于长江中游南岸,北依武汉,青山壁立,江水东流。不久前,四辆满载着长江原种鱼的卡车从赤壁汽渡口登船,五分钟后行至江心。随着渔业技术人员打开阀门,3万余尾胭脂鱼幼鱼分批次通过滑道被放流入长江。

武汉市江汉区检察院公益诉讼检察部主任李琳向记者介绍,这次放流的起因,是该院2024年办理的三起非法捕捞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案件,10名被告人被判承担11.7万元生态修复费用。目前,这笔费用已按规定用于购买、放流鱼苗,确保生态修复效果。

“坚持刑民共进、综合履职,让违法者既承担刑事责任,也承担生态环境损害的赔偿责任。”参加放流活动的湖北省人大代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消化内科胃肠疾病研究室主任朱良如认为,该案的办理,是湖北省检察机关坚持高质效办案、做实恢复性司法的生动体现。

湖北省检察院党组副书记、常务副检察长金鑫表示,近年来,湖北省检察机关制定实施贯彻长江保护法20条检察措施,以“助力长江大保护”专项行动为抓手,打造“专业化法律监督+恢复性司法实践+社会化综合治理”生态检察模式,针对不同类型案件采取损害赔偿、增殖放流、补植复绿、异地修复、碳汇认购等方式,做好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后半篇文章”。

决心和行动,在具体办案过程中最能体现。记者注意到,在办理某企业非法挖山采石破坏生态环境案时,湖北省检察院指导宜昌、武汉两地检察机关分别提起刑事诉讼和民事公益诉讼,依法追缴违法所得9000余万元,追究生态损害赔偿和惩罚性赔偿近1300万元,向社会昭示“恶意破坏环境当受重罚”。

保护好长江流域生态环境,是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前提。据了解,2024年以来,湖北省检察机关起诉倾倒危险废物、非法采砂等相关犯罪2226人,运用“属地+交叉+巡回”模式立办湖泊保护、船舶污染等生态环境领域公益诉讼案件3143件,督促补植复绿207亩、清理河道82公里、清除固体废物11371吨,督促改造质量不合格的高标准农田5874亩。

以案促治助力绿色转型

春日的宜城,万棵垂柳悄然吐绿,位于汉江之畔的一处绿色智能船舶制造产业示范基地同样含“绿”量极高,一家造船厂“蝶变”后,迎来了新的春天。

2023年初,该造船厂将船舶修造和拆解作业产生的固体废物随意堆放,存在环境污染风险。因企业无力负担建设环保设施的大额费用,案件一度陷入僵局。

生态环境要保护,企业也不能因此失去发展机遇。宜城市检察院检察官王刚正犯难时,恰逢湖北省委省政府出台措施支持绿色智能船舶产业发展,明确在襄阳等地建设绿色智能船舶制造产业示范基地。王刚闻讯后,邀请相关部门负责人进行磋商,建议争取项目落户在宜城,推动造船厂转型升级。

在当地党委政府大力支持下,经过多方共同努力,该造船厂最终以股权置换入股的方式,引入一家企业投资,共同成立绿色智能船舶制造新公司,原造船厂顺利实现了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

“截至目前,新船厂已投入2亿余元,5个车间投入运营,已建和在建的船舶有6艘,订单金额3000余万元,解决了100余人的就业问题。船厂二期建设也将在2026年全部完工。”看到新造船厂的经营步入正轨,原造船厂负责人、新造船厂股东的喜悦溢于言表。

以案促治,让企业和生态环境都焕发新生机的故事也发生在恩施。

位于长江中上游重要水源涵养地的恩施是著名的“华中凉都”,“清凉经济”成为当地旅游业发展的强劲动力。流经恩施的官渡河麂子渡段,峡谷雄奇、水清浪急,逐渐发展为漂流景区。然而,为了解决枯水期水量不足的问题,某旅游公司违规在河道中建起拦河坝和升降式水闸,后被有关部门叫停营业。

恩施市检察院公益诉讼检察部介入监督后,通过制发检察建议的方式,督促行政机关引导旅游公司拆除原有拦水坝,重新修建滚水坝。如今,完工后的漂流项目正铆足干劲准备迎接今年盛夏的火热“出圈”。

深化综合履职服务特色产业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

记者走访了解到,湖北省各地检察机关也在结合地域特色,通过深化知识产权检察综合履职,加大对前沿科技领域原始创新的保护力度,为长江经济带创新发展保驾护航——

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检察院上线“企业防范法律风险秘籍”小程序,以问答形式向辖区企业推送商业秘密风险排查清单和防控指引,助力企业提升知识产权保护能力,努力营造公平有序的市场竞争环境;

鄂州市检察院制定保护知识产权十条措施,聚焦武昌鱼、粮油、花卉苗木等特色产业链,结合临空经济区、光谷科创大走廊等区位优势,围绕花湖国际机场和武汉新城两大省级战略,激励当地科技创新;

黄冈市检察院深化“蕲艾”产品知识产权保护,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检察院开展“一红一绿”(红茶“利川红”和绿茶“恩施玉露”)等重点地理标志保护专项监督,该专项监督成功申报特色农副产品知识产权保护先行区改革项目,为打造当地茶叶金字招牌提供助力;

黄石市检察机关联合工商联为企业提供诉讼风险分析、法治体检服务,并在劲牌、大冶特钢等创新型企业设立知识产权检察保护联系点,助力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

不久前,在湖北省检察机关“服务保障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行动”动员部署会上,湖北省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王守安再次强调,要准确把握“经济大省挑大梁”的重要要求,以“助力长江大保护”等专项行动为抓手,以高质量司法服务高质量发展,在“支点建设”中打造检察机关服务大局“升级版”。

春潮涌动千帆竞。围绕服务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新时代生态检察的荆楚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把长江经济带

打造成为绿色发展示范带



全国人大代表

湖北省蕲春县横车镇九棵松村党委书记

董振兴

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是检察机关服务保障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我深切感受到,湖北省检察机关在“助力长江大保护”专项行动中,聚焦服务绿色转型发展高质效履职,强化以案促治,引导企业落实生态环境保护责任,促进把长江经济带打造成为绿色发展示范带。立足推动村集体经济转型升级,我将带领全村上下创新发展模式,坚定不移做好绿色发展文章,加快推动生产生活方式绿色低碳转型,加快将“蕲春艾灸师”打造成国家知名劳务品牌,促进村集体传统产业向新产业、新业态转变,收集好、解决好村民的急难愁盼问题,让全体村民在集体经济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

(来源:检察日报·要闻版 记者:刘怡廷)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