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环球网

4月12日,由安斯泰来中国主办的“中国胃癌创新大会(2025 CGIC)”在广州举行。本次大会以“以精准,创‘胃’来”为主题,汇聚国内胃癌领域顶尖专家、学者及行业领袖,通过多维视角剖析胃癌精准诊疗体系的革新方向。会议聚焦三大核心板块:中国晚期胃癌治疗范式演变、Claudin18.2(CLDN 18.2)靶点临床研究突破及精准医学动态风向,深度探讨从基础科研到临床转化的全链条创新路径,为中国胃癌防治事业注入新动能。


胃癌被称为“中国式癌症”,中国新发病例占全球近40%。2022年,中国新发胃癌病例近36万例,死亡近26万例,分别占全球的37%和39%,是我国癌症相关死亡第三大因素。因早期症状隐匿,约60%胃癌患者确诊时已至晚期,晚期治疗手段有限、预后不佳,中国晚期胃癌患者5年生存率仅9.1%。在胃癌防治工作中,推进突破性治疗方案的研发是当前的临床迫切需求。

中国广州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院长及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第四届理事长,徐瑞华教授表示,“中国胃癌新发病例和死亡病例占全球近半,晚期患者5年生存率不足10%。基于SPOTLIGHT和GLOW两项III期临床研究的数据支撑,以CLDN 18.2为作用靶点的治疗方案于去年年底在中国获得了上市批准,标志着中国消化道肿瘤治疗向个性化、精准化迈出了坚实步伐,展现了全球医学同道协同创新的强大动力。”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胃肠中心首席专家,季加孚教授表示,“中国胃癌呈现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进展期比例高,早期诊断率低、生存质量低、治疗选择低的“三高三低”特征。当前全球在胃癌精准治疗领域取得的革新性突破,体现了深化国际合作、加速创新药物落地的重要性,成为精准医疗与个体化治疗的典范。未来,多学科协作将推动胃癌肿瘤治疗向更高效、更精准的方向发展,为胃癌患者带来更多的希望。”

中国药科大学附属上海高博肿瘤医院院长,李进教授称,“我国胃癌患者现有治疗手段仍然有限,亟待新的治疗药物与方法。近期NCCN和ESMO等国际指南更新了胃癌在精准靶向治疗领域的进展和突破。目前国内CSCO指南的更新工作也在稳步推进,这意味着国内晚期胃癌的治疗格局正在与国际接轨,将进一步提升中国胃癌的整体治疗水平,逐步将胃癌个体化治疗的愿景变为现实。”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