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助力,全程守护
珠江医院
“世界帕金森病日”活动
圆满落幕
2025年4月10日,第29个“世界帕金森病日”之际,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功能神经外科、神经内科及康复医学科联合主办的“科技新赋能--人工智能助力帕金森病管理”主题活动成功举办,活动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形式,为帕金森病患者及家属呈现了一场融合科技、医学与温情的知识盛宴,传递精准诊疗理念,助力抗帕之路。截至活动当日,百度、微博及医院视频号三大直播平台累计观看量达27787人次,充分展现了公众对帕金森病诊疗科技创新的高度关注。
多学科专家联合解读帕金森病全程管理方案
功能神经外科张世忠教授强调:“帕金森病的治疗需贯穿 '精准诊断→合理用药→适时手术→个体化康复' 全流程。特别是对于中晚期患者,DBS手术联合术后程控可显著改善运动症状,但需把握手术时机。”
功能神经外科郭燕舞教授指出:“若帕金森病患者得不到及时治疗,其运动功能(如行走、吞咽)将快速衰退,非运动症状(抑郁、认知障碍)将持续加重,最终导致生活自理能力丧失。鉴于年轻患者比例呈上升趋势,需在药物“蜜月期”内动态监测症状波动情况,通过多学科协作精准把握手术时机,适时引入DBS手术,以延长功能代偿期并降低药物依赖。”他强调:“治疗核心在于‘抢时间’,手术时机的选择应以最大化提升患者生活质量为目标,同时兼顾职业需求与长期获益。”
神经内科谢惠芳教授针对早期症状易被忽视的问题,提醒患者需关注“嗅觉减退、睡眠中异常喊叫或肢体乱动”等非典型信号,以及“手部静止性震颤、运动迟缓、表情僵硬”等典型表现,建议尽早就诊。针对药物并发症,她建议:“‘异动症’和‘症状波动现象’可通过调整左旋多巴剂量、联合受体激动剂或酶抑制剂稳定药效,严重者则需考虑DBS手术。”
AI技术联袂DBS 精准诊疗再升级
功能神经外科薛杉教授通过动态影像演示脑深部电刺激(DBS)的精准调控:“DBS可视化程控系统可实时观察电流覆盖范围,结合患者主观反馈动态调整电压、频率参数,使震颤、僵直等症状改善立竿见影。”直观呈现电流参数调整对症状改善的影响。
AI辅助步态评估系统也很吸睛:在患者行走过程中,AI即刻生成数字人,精准报告患者步速、步幅变异度等指标,为术前评估及术后康复提供数据支持。薛杉教授解读道:“AI运动评估系统不仅能执行PD术前评估,还可量化术后康复效果,甚至对康复训练也有一定参考价值,比如‘重心偏移预警’提示跌倒风险,需针对性强化平衡训练等。”
康复训练讲解环节中,康复医学科陈雪贤治疗师通过演示与图文解析,详解吞咽功能康复的关键技术,包括“喉部抬升训练”“冷刺激吞咽法”“下颌抗阻运动”,帮助患者改善喉部肌群协调性,提高进食安全性;康复医学科金健治疗师则系统解析躯干异常姿势的矫正技巧,如“镜像反馈矫正法”,并结合动画演示“动态重心控制”“抗阻步态训练”等下肢平衡训练方法。他还提醒家属:“康复需融入生活场景,如安排患者参与择菜等家务,既能锻炼手部精细动作,又能提升生活参与感。”台下帕友们跟着示范积极练习,现场氛围轻松活跃。
互动与义诊:知识传递,暖心同行
功能神经外科、神经内科、康复医学科专家联合坐诊,为患者提供一对一咨询,解答用药、手术及康复困惑。
未来展望
珠江医院将持续深化帕金森病全程管理模式,依托成熟的AI智能评估系统,进一步优化诊疗服务,助力患者获取精准评估数据。本次活动的线上直播覆盖近2.8万人次,未来医院将探索AI技术在疾病预测和个性化治疗中的深度应用,并定期举办线上线下结合的科普活动,让更多患者受益于科技与医学的融合创新!
活动现场直播视频回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