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的一天,贵州军区司令杨勇与政委苏振华收到了一封信,来信的人是一位叫孔宪权的瓦工,两位军区领导看到孔宪权的信后,他们显得非常高兴。

二人立即给孔宪权写了一封回信,他们都有些不可思议,还在信中表示真没想到孔宪权还活着。

随后,孔宪权的事情也引起了黄克诚等开国将帅的注意,众人得知他的消息后与杨勇等人一样都非常开心,原来孔宪权可不是一个普通的瓦工,而是曾经的红军英雄。



孔宪权出生在湖南浏阳的一个贫苦家庭,从小一家人的生活非常艰难,他不得不早早外出做工,受尽了地主豪强的欺负。

之后,革命的队伍来到了他的家乡,为了改变穷苦人的命运,孔宪权加入了红军,黄克诚对这个年轻人非常赏识,还亲自介绍孔宪权入党。

进入红军后,孔宪权的表现非常出色,而且运气也非常好,由于他在战场上英勇杀敌,导致他经常受伤,可他每次都能幸运地与死神擦肩而过。

他跟随红军部队先后参加了反围剿的多场大战,靠着自己的战功,逐渐升迁,到了长征时期,孔宪权已经是红三军团四司令部侦察参谋。



四渡赤水时期,孔宪权展现了自己的战斗能力,他经常带队远距离侦察,正是靠着他发现的娄山关情报,红军才能在二渡赤水期间顺利向这一带行进。

在夺取娄山关的战斗中,孔宪权更是如同战神一样,他带领突击队攻击敌人一个旅部的指挥所。双方陷入了激战,孔宪权靠着精准的枪法干掉了多个敌人,之后两边更是展开了白刃战。

眼看着周围的战友相继牺牲,孔宪权杀红了眼,连续干掉多个敌人,此时敌人的机枪打中了他,他的左腿胯骨连中6发子弹。他强忍着疼痛找到掩护的地方,继续与敌人周旋,直到后援部队抵达,孔宪权才顺利获救。

战士们将他抬到了遵义老城内的教堂里,赶紧找来医生帮他处理伤口,旁边的胡耀邦看到他的伤势也感到十分震惊,好在孔宪权身体素质极好,成功挺了过来。



这次战斗后,他在全军都出了大名,杨勇等人都称他为“打不死的程咬金”。随后部队继续开拔,孔宪东虽然并不符合随军行动的条件,但上级还是爱惜他这个人才。

当时几个战士抬着他继续跟着部队走下去,就这么一直走了两个星期,直到部队抵达贵州毕节黔西县,孔宪权的伤势有了变化。

由于他的胯骨被子弹击碎,医生虽然成功把碎骨头取了出来,但他的伤势非常严重,一路随军行动也确实没办法好好静养。

因此,他的伤口始终没有愈合,见此情景,战士们只能先把他安置在当地养伤,还特意给他留下了300银元以及一些医药费,并安排了一位医生一个通讯员负责照顾他。

孔宪权就这样暂时脱离了部队,他费了很长时间才把伤养好,可由于局势复杂,他身边的通讯员和医生与他失散,收留他的那位财主和红军关系不错,对他倒是挺好。



等到孔宪权准备去找队伍的时候,财主却不愿意放他走,因为财主觉得他要是走了,就没人能在红军那里证明自己好好照顾伤员了。

孔宪权想到别人照顾了自己这么长时间,便暂时留了下来,可之后他还是流落乡间,也没有部队的消息,自己只能在人生地不熟的遵义一带生活。

为了谋生,孔宪权经常挑着扁担,到各处村寨贩卖一些小商品,后来他改行去当了泥瓦匠,由于他的手艺还算不错,在周围也有了一定的名气。

周围的百姓都知道他的事情,把他当作活着的红军菩萨,甚至经常有人找孔宪权要他用过的东西,拿回去供奉或做法事祈求平安。



孔宪权就这样在贵州生活了下来,时间就这么来到了建国后,孔宪权意外在报纸上看到了贵州军区的事情。他突然发现现在军区的杨勇、苏振华两位领导,正是当年自己那个团的首长,于是他立即给二人写了信。

当年与他一起奋战的诸多战友都已经成为国家要员,他们都非常关心孔宪权的情况,胡耀邦与他关系一直都很好,二人不但是老乡,还在遵义一起养伤,他们也一直保持着联系。

孔宪权在信中,也表示自己身体还算硬朗,组织能否给他安排一个工作。见到他的请求,黄克诚等人考虑了一番之后,把他的情况向上做了说明,孔宪权因此顺利恢复了党籍。

之后又在组织的安排下,他成为遵义图书馆的副馆长,又被安排担任遵义会议纪念馆的馆长,就这样,这位为革命抛头颅洒热血的老红军,在建国后得到了一份非常不错的工作。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