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历史底蕴深厚,红色文化丰富,民族文化多姿多彩,要利用这一优势,增强文化自信、化风育人,助推经济社会发展。对民族特色村寨、传统村落和历史文化名村名镇,对革命战争时期留下的红色旧址,要加强系统性保护。要坚持移风易俗,积极培育文明新风。


开阳县南江乡龙广村。

近年来,开阳县以党员示范为引领,以村规民约为基石,以典型带动为抓手,在宣传引导上下功夫,全方位、多层次推进移风易俗工作,绘就乡风文明底色,助力乡村振兴。

“以前,村民办红白喜事,碍于情面,都喜欢讲究排场。村里成立红白理事会以来,标准统一了,攀比跟风的少了,邻里关系更和谐了……”开阳县南江乡龙广村党支部书记陶大模介绍着移风易俗带给村里的变化。

龙广村的变化,只是开阳县移风易俗工作的一个缩影。

如今,开阳县乡村面貌焕然一新,一幅淳朴清朗、向善向上、孝老爱亲乡风文明新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强化约束 激发治理新活力

如今,越来越多村民意识到,推进移风易俗,自己都是受益者,就更支持和配合村里的工作。


入户签订承诺书。

“以前一遇到红白事,都得花费大量的精力和财力准备,如今一切从简,规定红白喜事办酒桌数,烟酒也有规定。刚开始有些不适应,后来大家都一样,慢慢就觉得这样挺好,大家都把省下来的钱用到更重要的地方。”提到红白理事会,禾丰乡穿洞村村民姚大爷赞不绝口。

该县秉持“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其他不办”渐成风尚,吸纳“五老”人员加入所在村红白理事会,并完善修订《红白理事会章程》,对红白事操办的规矩、待客标准、礼金限额等制定统一指导标准。各村理事会成员严格按照既定标准,到村民家中帮忙操持,全程监督办事流程。

以村民自治为着力点,充分发挥村规民约和红白理事会的作用,将抵制高价彩礼、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孝老敬亲等内容纳入其中,让移风易俗有了明确的行为准则。在红白理事会的积极引导下,喜事新办、白事简办、小事不办的新风尚在农村蔚然成风。

同时,开阳县通过村民自己亲身讲述身边的故事,以通俗易懂的方式解读村规民约,使村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移风易俗的重要性和实际意义,激发了村民参与移风易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村规民约深入人心。截至目前,共开展活动100余场次。

示范引领 弘扬文明新风尚

推动移风易俗工作,党员干部要带头,做移风易俗的引领者、践行者、监督者,以正确导向和行为示范带动广大群众转观念、破旧俗、立新风。


好婆媳评选活动现场。

“我倡议,抵制高价彩礼,倡导文明婚俗!”在开阳县龙水乡花山村“倡导移风易俗 树立文明新风”倡议书线上签名活动中,党员代表童付光、杨建、余正书郑重宣誓,广大党员干部参与。借助网络的力量,将移风易俗的理念传递给每一位村民,有效提升村民参与移风易俗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签订《不承接违规办理酒席承诺书》,带头破旧立新,摒弃陈规陋习,自觉抵制不良风气,争做文明新风的积极倡导者、主动传播者和自觉践行者。

与此同时,不少党员还主动加入所在村红白理事会,主动为村民的喜事、丧事操办做好服务,为全村当好崇尚节俭的表率。用实际行动诠释着文明新风的内涵,为广大村民树立了榜样,引导村民们自觉摒弃陈规陋习,共同参与到移风易俗的行动中来。

典型选树 文明新风拂阡陌

在移风易俗工作中,开阳县涌现出一批先进典型,以自身的实践成果为全县移风易俗工作提供宝贵经验和示范引领。

以“德”换“得”,如何让乡风文明之花更加枝繁叶茂?先进典型是鲜活的价值观,也是有形的正能量。


志愿者理发。

近年来,开阳县持续以榜样的力量推动社会文明进步,全县乡风文明不断向好向善。通过开展各类评选活动,共表彰“五好文明家庭”“最美家庭”“最美基层奋斗者”“开阳好人”“好公公”“好婆婆”“好妈妈”“好儿媳”60余名。

加强乡风文明建设,持续挖掘本土文化资源,在破旧俗、立新风上下真功夫、深功夫。充分发挥党员干部和先进模范的带头作用,紧抓“关键少数”,带动形成“新风正气传得开、陈规陋习必须改”的生动局面。

“红白喜事规范办,其他的事咱们就一律不要办,这样大家的负担都减轻了……”全县各乡(镇、街道)党员干部奔走在基层一线,让移风易俗宣传走进群众家中。聚焦群众关切热点问题,将高价彩礼、人情攀比、厚葬薄养、铺张浪费等写进村规民约,建立健全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村民议事会等村民自治组织,推动形成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

从“请客收礼”到“请客退礼”,再到“不收不送”“婚丧从简”,如今,“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其他不办”的文明氛围已在全县基本形成,群众“人情”负担得以有效减轻,社会文明程度大幅提升。志愿服务是一种社会风尚和文明的标志,不仅能促进社会和谐和进步,也能增强个人的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南龙乡成立了关爱老年人志愿服务队,志愿服务队每月为该村的老人、小孩开展免费理发、磨剪刀和菜刀、配钥匙等便民服务,让老年人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关怀。在传统节日期间,志愿服务队还组织村民共同制作传统美食、体验制作乐趣,传承传统文化。

同时,各乡(镇、街道)开展的“光盘行动”“垃圾分类”“清洁家园”等知识宣传,志愿者走进街道、小区和小吃店等地,用自己的热情和行动,感染着身边的每一个人,让节约粮食、保护环境的理念深入人心,成为移风易俗工作中的一抹亮丽色彩。

劲吹文明风,入目皆风景。文明如水,润物无声,如今的开阳,不论城乡,文明已蔚然成风,一村一景弥漫着文明的气息,一言一行彰显出文明的温度,一幅文明和谐的新画卷正从容运笔。(文/杨刚 图/开阳县人民政府网)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