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Gary
来源|汽车服务世界(ID:asworld168)
欢迎供稿|陈凯:15827582449
比亚迪可能要做养车连锁了。
日前,第三方信息平台天眼查显示,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已于3月20日提交“迪迪养车”、“小迪养车”、“精诚养车”等商标申请。
信息显示,比亚迪申请的三个商标已经受理通知书发文,处于等待实质审查状态。
三个商标的国际分类都是建筑修理,从上图看到,商品/服务项目涵盖汽车保养和修理这一类别。
由此看出,比亚迪可能是在为养车连锁做准备。
在燃油车时代,上汽、北汽、广汽等车企相继推出汽服连锁品牌,美嘉壳等品牌商也已入局养车连锁赛道。
在新能源时代,造车新势力的授权体系之外,宁德时代率先布局宁家服务,并向独立售后市场开放加盟。
作为中国乃至全球新能源汽车销售龙头,比亚迪拥有巨大的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售后业务无疑是潜在的增长点。
最新数据显示,2025年第一季度,比亚迪累计生产新能源汽车105.71万辆,同比增长72.64%;累计销量100.08万辆,同比增长59.81%。其中,纯电动汽车销量41.64万辆,同比增长38.74%,成为全球纯电销冠。
所以,比亚迪申请多个养车连锁商标,应该不是无心插柳之举,而是已经注意和开始重视汽车后市场的相关布局。
有行业人士戏称:“比亚迪是什么钱都不放过。”
只是,对于独立售后市场的40万汽服门店而言,他们更关心的话题是:比亚迪布局养车连锁,到底是来分钱,还是来抢钱?
一、比亚迪有可能推出养车连锁吗?
过去几年,我们看过不少“XX养车”在行业当中起起落落,比如互联网基因的途虎养车、天猫养车、小桔养车等,汽配供应链旗下的京猫养车、特特养车等,以及抖音新近推出的懂车帝养车等。
当然,有的养车连锁品牌已经更名或退出市场,但不可否认整个行业的养车连锁风潮非常强劲。
在申请“迪迪养车”等商标的过程中,比亚迪并未正面回复汽车后市场的战略布局规划。
但是,首先的一个判断点是,比亚迪肯定是观察到了汽车后市场的养车连锁趋势,包括途虎养车上市这件事,才会在注册商标时选择“迪迪养车”、“小迪养车”等名称。
更进一步,我们可以从理论层面推断,比亚迪是否有可能推出自己的养车连锁品牌。
第一,宏观市场维度。
截至2024年底,比亚迪累计销量超过1100万辆,2005年销量目标550万辆,考虑到报废车辆这一因素,到2025年底,仅看比亚迪的保有量,就超过1500万辆。
按照单车年均800元保养费用来计算,比亚迪旗下汽车的养车业务每年就有百亿规模,同时售后业务的毛利之高也不容小视。
第二,车主服务维度。
过去几年,车主对于比亚迪售后服务,出现了不少争议事件,最为典型的有两例。
一是2023年5月,比亚迪对部分车型的保养费用进行上调,比如宋、秦系列混动车型的最低保养价格,从325元增长到485元,涨幅49.2%。(现APP上宋最低340元)
众所周知,比亚迪的售后业务仍然由4S体系来承载,保养涨价背后,应该是考虑到4S体系的经营成本过高的因素。
二是比亚迪推出的三电终身质保服务,引起的争议较大。
三电终身质保不等于保养免费,车主在4S店进行保养服务,仍然需要支付正常的配件费用和工时费用。
在此背景下,一旦车主在官方4S体系之外进行保养,甚至只是换个轮胎,被比亚迪发现后,车主将失去三电终身质保资格。
这其实决定了,车主的保养业务和4S店进行了深度绑定。
当然,2024年6月,比亚迪针对这一现象也做出了售后政策调整,允许车主在正规修理厂,进行三电系统以外的维修保养,但需要车主提交外修记录,并交由官方审核,最终解释权仍在比亚迪手中。
所以,未来会有不少比亚迪车主逐步脱离4S体系流向独立售后。
汽车服务世界也提出过,2025年是新能源过保业务元年。
第三,渠道建设维度。
目前比亚迪拥有四大品牌,分别为比亚迪、腾势(参数丨图片)、方程豹和仰望,后三个品牌的渠道以直营模式为主,而比亚迪品牌旗下的王朝和海洋系列,则是直营+经销模式,并以经销模式为主。
目前比亚迪的经销模式,包含三种门店形态,分别是4S店、城市展厅和商超店。
这样的经销模式决定了,比亚迪可以在一二线等高线城市建立较高的售后服务网点,但是下沉市场仍然很难覆盖。
一位接近比亚迪销售网络的人士称,2025年,王朝销售网络中,以4S店为核心的一级销售渠道会大幅减缓扩张,“重点是抓县级市场”。
而在下沉市场,比亚迪不选择4S店形态,而是采用二网模式;那么,对应的售后服务,也需要新的门店形态来承载。
比亚迪某经销商员工就提到:“我们在一些区县设立了‘县县通’服务网点,兼顾销售与基础售后服务,而复杂维修则集中到市区服务中心。”
所以,综合市场、车主、渠道三个因素,比亚迪肯定有动力推出独立于4S体系之外的售后服务网络。
利用售后赚钱倒是其次,比亚迪的主要目的,还是做好车主服务和运营,同时更好地拓展下沉市场,从而有效助力前端销售。
二、比亚迪养车连锁会是什么形态?
如果比亚迪真的推出诸如迪迪养车这样的汽服连锁,那么,门店会是什么形态?
参考已有的养车连锁经验,大部分定位于100-400平米的社区店,主要提供洗美养护、快修快保等业务,部分提供轮胎、底盘等深度维修业务。
总的来说,目前养车连锁的核心在于两点,一是门店密度较高,贴近车主,二是服务项目较轻,时效性强。
当然,比亚迪的特殊之处在于,叠加了新能源这一变量,这是现有养车连锁所不具备的因素。
基于上述提及的比亚迪在售后业务上的潜在需求,再结合现有的养车连锁经验,比亚迪亲自下场布局的养车连锁,可能会存在几个异同点。
在相同性方面。
比亚迪应该还是会选择社区店这种形式,门店规模不会太大,同时会有意识地向下沉市场倾斜。
在下沉市场这个维度,以小米汽车为例,在今年年初首次招募授权售后服务合作伙伴,第一批开放的80个城市,大多是三线及以下城市,比如蚌埠、揭阳、清远等。
事实上,途虎养车也在近两年大力布局西北区域的下沉市场,逻辑类似,都是根据实际的业务需求来做的决定。
在流量维度,比亚迪开发并运营自有APP多年,车主已经习惯在APP上预约下单,随后到店服务。
所以比亚迪积累了一批线上流量,应该可以为门店直接导流,或者通过某些营销手段(比如免费洗车保养),促使车主选择比亚迪连锁体系的门店。
在服务品牌维度,比亚迪的养车连锁不会只服务比亚迪品牌的汽车,而是跨品牌服务,定位于一个开放的服务体系,这样才能支撑门店的正常经营。
以上几点,基本上脱离不开养车连锁门店的大框架。
那么,在相同点之外,比亚迪养车连锁的最大差异性,可能在于门店项目层面。
首先,比亚迪养车的门店不可能只为新能源车提供简单的保养业务。
上面两张表格是根据比亚迪官方信息,梳理的纯电和混动车型的主要保养项目及价格,可以看到,即便是混动车型,保养项目也是极为有限,不可能保证门店的正常盈利。
而4S店的主要优势在于三电维修、钣金喷漆等项目,养车门店应该也不会涉足。
那么,比亚迪的养车门店,很有可能横跨燃油车和新能源车,不仅提供新能源车所需的洗车美容、三电检测、充电换电、电池回收等业务,还能提供燃油车所需的维修保养、轮胎底盘等业务。
另外,比亚迪已经取得保险牌照,经营新能源车险一年多时间,因此,养车门店也能涵盖保险销售、续保等业务。
还有一个信息值得关注。
去年年底,比亚迪推出“精诚一家”营销活动,针对合资车主,只要到比亚迪4S店参加试驾,就能得到价格99元(普通机油)或199元(全合成机油)的免费保养。
很显然,这一举措是为了将车主原来的燃油车,转化至比亚迪的新能源车。
不出意外,在未来的比亚迪养车连锁体系当中,类似的营销活动还会进一步加强。
换句话说,比亚迪的养车门店,应该还会承载部分新车销售职能,比如通过某些营销手段,收集新车销售线索,再实现后续转化。
总的来说,比亚迪养车连锁体系,在新能源技术、供应链等方面具备特有的优势,同时积累了大量车主数据和运营经验,后续可协同的业务也较多,包括燃油车维修、保险续保、新车销售等。
其现象空间还是很大的。
三、比亚迪养车与40万汽服店之间,分钱还是抢钱?
宏观上,前几年不少行业人士判断,新能源发展趋势下,未来40万汽服店可能被淘汰一半。
比亚迪作为新能源时代的领头羊,无疑是上述观点的最大推动者。
未来,如果比亚迪真的推出比亚迪养车连锁,40万汽服店一定会关心一个话题:比亚迪来分钱还是抢钱?
从逻辑上来说,比亚迪推动和扩张养车连锁体系,大致分为两种方式。
一是体系内的方式,也就是鼓励旗下经销商,建立养车连锁门店,形成4S店+社区店的1+N模式。
广汽本田在2024年推出的乐享养车就是这种方式,由体系内的经销商投资和运营,把4S店的部分功能进行拆解,以独立售后养车连锁的方式呈现。
二是体系外的方式,也就是向全行业开放,包括已有的汽服门店都有机会加盟,从而进入比亚迪的连锁体系。
这种方式更为普遍,比如上汽旗下的车享家,上汽通用旗下的车工坊等,以及上游品牌商和互联网平台旗下的养车连锁,都是开放加盟模式。
这个时候,就要看比亚迪的选择了。
如果比亚迪更加顾虑自己的经销商体系,在体系内部推动养车连锁,对于独立售后而言无疑是冲击。
一方面,比亚迪的养车连锁会进入燃油车业务,挤占现有门店的燃油车生意;另一方面,比亚迪在新能源业务上具有一定优势,还将提前影响门店未来的新能源业务。
与此同时,比亚迪完全有可能利用营销杠杆,推出免费保养服务,比如可以和保险业务结合,推出99/199元免费保养套餐,加速燃油车向新能源车转化。
更有甚者,比亚迪还可以利用直接的烧钱补贴,来获取车主数据,促进前端销售业务,以其现有的营收和盈利水平来看,这也不是不可能。
当然,比亚迪也有可能开放连锁加盟,同时输出一定的技术、流量、系统、供应链等能力,这种选择在下沉市场的几率更大,小米汽车就是如此操作的。
最后,还是从比亚迪的初衷出发。
作为一个总市值超过万亿的全球头部车企,如果进入独立售后市场,“利用售后赚钱”一定不是比亚迪的主要目的。
其核心目的应该还是为了提高售后服务水平,增强车主满意度,实现更好地车主服务和运营,从而推动前端销售,以及更为长远的品牌效应。
售后服务体系,是车企在车主全生命周期运营中的一个环节,但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车主对于品牌的感知度和信任度。
车企实质上,是在争夺车主资源。
以前的车主资源争夺,聚焦于销售环节,而现在,已经延伸至售后环节。
这也是新能源时代,车企在车主运营上的本质性变化。
从这个角度出发,比亚迪当然和40万汽服门店之间,形成了某种竞争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