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Gary

来源|汽车服务世界(ID:asworld168)

“2月生意还可以,3月突然不行了”、“我们有好几次一天没开单的情况”、“今年可能是史上最淡的3月”……

3月过后,不少汽服店老板发表了他们的心声,甚至用“白板”、“空军”、“挂零”等表述来形容一天都没进厂量的情况。

在这样的背景下,出现了一个新现象。

有的老板表示,好几年都没做洗车、补胎这些吃力不讨好的业务,现在要重新捡起来了,不少夫妻店的老板甚至还要亲自洗车,“洗车是辛苦一点,但好歹有客户进店。”

过去几年,汽服店经营的大趋势是减规模减项目,聚焦核心业务,从而降低成本、提高整体效率。

然而,在核心业务普遍缺乏流量支撑的情况下,为了吸引客户,也有老板重新考虑加项,本质上还是一种寻找业务增量-提高进厂台次-转化高价项目的逻辑。

此外,也存在原有细分业务经营相对成熟后,门店寻找第二增长曲线的情况,促使门店布局新的增量业务。

汽车服务世界梳理过,现阶段的新增量集中于“三新一老一低”,也就是新能源、新媒体、新技术、燃油车老车业务以及低线城市。

宏观市场相对确定,在具体打法上,门店在寻找新增量的时候,就会伴随着调整店型、植入项目等课题。这其中,连锁和单店、大店和小店都有各自的方法论。

汽车服务世界总结下来,主要分为定人群、定需求、定项目、定店型四种方式,而在不同的方式方法当中,已经有汽服门店走在了前面并拿到了结果。

一、定人群

定人群通俗来说就是门店打算做哪部分人的生意。

这个概念在十年前还不是很清晰,早期大部分门店是做所有人的生意,并不会明确筛选客户。

当下,有两个核心因素决定了定人群的重要性。

一是价格内卷导致洗美维保等基础业务的利润空间有限,必须通过筛选客户来实现利润增长。

如果门店做所有人的生意,决定了所做的项目相对大众化,而抖音上的保养套餐基本上锁定在198元,改色膜也卷到了1999元,大众化项目一味地比拼价格,导致大部分门店都没钱赚。

最近有个门店老板透露,由于日常维保下滑严重,他特别看好洗美,但只做20万以上汽车的洗美业务,这个出发点就是对的。

二是线上流量的权重越来越高,在短视频直播时代,定人群的价值在于定下了内容方向和形式。

在新媒体时代,门店在项目投入之前,需要想清楚做什么内容,换句话说,门店已经不仅仅是经营汽修洗美,更是卖内容。

因为抖音是兴趣电商,内容标签决定了匹配的人群,如果标签打得好,那么抖音就会对内容进行流量奖励。

很多门店说现在做抖音内容很难,其实不仅仅是设备、剪辑等技术问题,而是一开始的内容方向就错了。

举个例子,这几年自媒体上的设备风潮,本质上也是设备支撑的内容更高效,更有传播点,从而触发潜在客户。

在上述两个行业因素的影响下,以现有的市场来看,在定人群方面,目前主要存在三种形式。

一是定位高端品牌车主。

这个方向是比较明确的,不少门店也在近几年主动转型,从原来的广泛性车主转型到高端品牌车主。

一方面,这些车主的消费能力相对较强,客单价比较高;另一方面,也更为重要,这些车主更认同和感知服务体验和价值,从而让门店实现服务溢价,同时建立行业护城河。

汽车服务世界采访的广州路通,就是从2018年开始转型到高端车维修,并且通过洗车价格主动筛选客户。

二是定位特定品牌车主。

定位特定品牌,可以理解为在高端品牌上的进一步细分。

最近几年我们看到了不少做特定品牌的门店,比如T9刚开始只做特斯拉轻改业务,在此基础上,逐渐延伸到特斯拉的贴膜、保养、维修等业务。

皇冠参数图片)、阿尔法等特定品牌商,也涌现出化州七色、安路驰等企业;玩奥迪小李子则是从奥迪切入,模式成熟之后再向保时捷等品牌延伸。

三是定位年轻和女性车主。

目前中国车主的结构正在重组,90后甚至00后逐渐成为主流,同时,女性车主占比也越来越高,他们呈现出不一样的消费特性。

也因此,目前有一批门店主做年轻车主和女性车主的生意,在项目、服务、标准化等方面向这些车主倾斜。

综合上述信息,再回头看有些门店老板在缺少流量时重新洗车、补胎,这种选择就并未考虑清楚服务的对象是谁,服务的流程怎样,以及更为长远的客户运营。

本质上,这还是一种被动的行为,并非主动的设计和执行,最终可能导致一些不可控的结果。

二、定需求

在确定了服务人群之后,下一步就是根据人群特性来定需求。

首先以行业讨论较多、也是最为常见的洗车业务为例。

洗车是汽车后市场最为普遍的业务需求,从价格几万到价格上百万的车型品牌,都离不开这一业务需求。

众所周知,洗车业务的行业定位经历了多个发展阶段,从粗放化洗车,到低价洗车引流,到洗车价格分级,到自主洗车、自动洗车机等新技术的影响,一直变化至今。

当下,以场景和价格为基本要素,洗车大概可以划分为几个层级。

一是免费,主要是由保险公司、加油站等赠送;

二是10元左右,以自动洗车、自助洗车为主,也有自助/自动+部分人工的形式;

三是20-50元,定位于汽服门店的普洗业务,由洗车工操作;

四是50-300元,定位于汽服门店的精洗业务,或者由洗车+部分服务来组成;

五是300元以上,定位于极致洗车,有的汽服门店还提供差异化服务。

可以看到,作为一个跨越所有品牌、车型、车主的业务需求,已经细分出了如此多的场景和价格,原因就在于所谓的定需求,往往需要提前定好价格带,并在这个价格带与同行竞争。

以领结站为例,领结站给人的印象之一就是“贵”,补胎300元起,小保养1000元起,远高于市场均价。

不过,“贵”往往只是表面,“贵”的前提是给客户提供极致的服务和体验,包括环境、设备、人员、流程、产品等,所以,车主被满足的核心需求不在于省钱,而是省心,以及对于行业IP的信任。

对比来看,途虎就是另一个代表,通过规模效应来压缩保养、轮胎等业务的价格,同时还能为车主提供标准化服务,满足了车主对于高性价比的需求,在省钱的同时也能让车主省心。

所以,领结站和途虎就是典型的不同价格带的头部企业,因为他们满足的是车主的不同需求,使得双方没有产生直接竞争。

也有行业观点认为:定价定生死,这是有道理的。

因为价格定下来后,竞争对手就确定了,要打造的超级性价比的范围就确定了,如果在所定价格带内缺乏超级性价比的优势,就很难突围。

前面说过,有的门店老板发现流量不行,又跑回去重新洗车。

然而,洗车价格到底是30元还是50元,或者,要不要直接赠送,竞争对手是谁,这些问题都欠考虑,最终很可能折腾自己却达不到效果。

三、定项目

在人群和需求之外,调整项目结构,或者更为直接的增项,是近几年行业讨论更多的话题,因为项目是一个更为显性的维度,门店和车主的认知度更强。

宏观上,在燃油车老车和新能源新车的重叠发展期,底盘、贴膜、轻改、全车整备、三电维修等是比较明确的行业增量项目。

然而,门店进行调整项目或者新增项目,并不是今天决定明天就能上线,背后也需要遵循一定的逻辑。

目前来看,行业中出现了几种项目逻辑。

一是以车型为基础的项目打造。

汽车服务世界最近参观了车匠人路虎整备升级工厂,占地面积8000平米,据了解新店开业4个月就能做到300万产值。

这个工厂的项目涵盖机修、发动机维修、钣喷、贴膜、内饰升级、全车整备等,还打造了一个赛车场景,可以定义为专车全品类店。

最近T9进行战略升级,也是以特斯拉这个单车型为基础,项目从改装、贴膜延伸到机修、保养等,目标打造特斯拉一站式服务平台。

他们背后的底层逻辑都是先做细再做全,以车型为基础提高项目深度。

二是以门店为基础的项目叠加。

比如兔师傅,成立之初定位于“3个工位12个保养项目”,在减法上做到了极致。

不过,在保养业务站住脚之后,近几年兔师傅叠加了轮胎项目,如今定位于做保养、换轮胎,店面的盈利能力也实现了提高。

三是项目研发和植入。

在细分车型和细分门店之外,行业中还有不少综修厂,他们有另外一种项目逻辑,那就是以项目研发的方式进行增项。

华胜和恒泰都透露过类似的战略。

华胜在内部成立了十大科室,随着燃油车平均车龄超过7年,目前集中精力研发和推广特色科室与项目,在专项上做深做透、定点突破。

恒泰也成立了一个项目部,每个独立的项目都有专门的研发人员,细分到洗美、轮胎、底盘、发动机等项目,恒泰在每个项目达到一定标准后,才逐步植入各个门店。

观察上述三种项目逻辑,我们会发现,门店不管是减项还是增项,都要有专业作为支撑。

恒泰郑永杰认为,门店的战略关键之处,其实不在于做多做少,而是能否把已有项目做好,做出专业度。

如今是专业红利时代和短视频直播时代,门店做项目讲究的是点-线-面-体,如果缺乏全局思维,很难把握好方向和节奏。

另外,行业所说的爆款思维也是类似的,先通过某个项目打爆一个点,再通过点做成项目链,最终就像是车匠人或T9这样,做成一个项目的有机体。

四、定店型

店型是综合人群、需求、项目等各种因素之后,所呈现的最终形态。

汽车服务世界总结,目前汽服门店的店型出现了两种特性,一种是专项门店,另一种是门店专项化。

专项门店比较好理解,就是一家门店经营细分垂直的项目,这些门店往往具有小而美的特点,比如上面提到的领结站,以及衢州Lbc的第一家门店等。

除了特色单店,头部养车连锁也在力推专项门店,比如途虎和天猫都相继升级洗美贴膜业务,并以门店为单位进行扩张,天猫的贴膜轻改中心就很典型。

专项门店的大量出现,证明了细分是行业的趋势之一。

门店专项化这个概念相对抽象,汽车服务世界观察到一个现象,那就是一些融合门店的出现,让我们感觉不到洗美、维保、轻改、升级、改装的边界。

以苏州和信行为例。

门店的入口是服务大厅,进入车间首先是维保工位,走过维保工位后,通道的一边是腾势的轻改工位,一边则是贴膜工位。

可以说,一个店涵盖了奔宝奥维保、专车轻改、贴膜等多个板块。

如果仔细观察工位设计的逻辑,会发现背后还是项目逻辑,只不过呈现出了更为显著的模块化的特点。

具体而言,就是一个项目对应一个团队,同时借助线上流量的打法,实现这个项目的独立运营和盈利。

对比以前的门店,门店往往设置一个店长、一个技术总监,他们管理整个门店,门店技师也没有明确的项目对应关系。

而如今的门店,越来越多地呈现以项目为基础的模块化的特点。

这可能是未来店型发展的趋势之一。

定人群、定需求、定项目、定店型,这些概念看似抽象,其实体现出如今汽服经营的一个特点:粗放化的经营模式已经不适用于当下的市场环境。

未来,只有精细化运营才有出路。

所谓的精细化运营,主要还是体现在门店的专业度上,包括技术、管理、线上流量、客户运营等等方面。

毫无疑问,汽服行业早就告别了开店就能赚钱的时代,而是进入专业红利时代。

在当下的市场环境中,过于激进可能是找死,过于守成一定是等死,要想成为剩者,门店经营者唯有不断迭代升级,才能剩者为王。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