憋闷,次日就医。检查显示她血压 166/104mmHg,左心肥大,脉搏波传导速度升高。她听到医生夸 90 多岁老人血管年轻,轮到自己时,却被告知血管比 80 岁老人还硬,要服药并改变生活方式,张阿姨十分疑惑,为什么自己66岁的年龄,血管却80岁了?
什么是动脉硬化和血管早衰?
动脉硬化是一种慢性血管疾病,发生在全身各个血管。它以动脉壁内胆固醇等物质的沉积为特征。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沉积物在动脉内壁形成称为“斑块”的堆积物,导致动脉逐渐变硬、变窄,从而限制血液流动。
动脉这种随年龄增长而出现的硬化就属于血管衰老,当动脉硬化到一定程度,就会引起心血管疾病,以及一些相关疾病。
血管健康与人的寿命紧密相连,血管健康者通常长寿。不良生活习惯、情绪及疾病等会加速血管硬化,致使血管早衰,即血管年龄大于身体年龄。
66 岁的张阿姨,因长期熬夜、工作压力大、高血压,血管已硬化至 80 多岁。不过,只要张阿姨遵医嘱服药并保持良好生活习惯,血管衰老速度就会减慢。
动脉硬化怎么评估?
临床上评估动脉硬化程度方法众多,涵盖评估血管壁厚度、斑块情况及血管硬度等。测量脉搏波传导速度是最常用的评估血管硬度方式,借此可直观知晓血管硬度与哪个年龄段相当。定期检查利于早发现血管早衰并干预,预防相关疾病。
警惕血管已经出现严重老化的5种情况
■爬楼梯时感觉胸闷、胸骨后疼痛,持续3分钟以上,休息后很快缓解。
■短暂的意识丧失,表现为眼前一黑、突然晕倒,持续几秒至几分钟后缓解。
■双臂血压不一样。当双上肢血压差值在20mmHg以上时,可能提示血压低的那一侧上肢血管有血栓或狭窄。
■间歇性跛行,表现为走路的过程中突然出现下肢疼痛、无力、麻木,休息之后症状缓解,在站立或开始走路时没有异常。
■脉压增大,超过60mmHg;血压波动大,安静状态下血压变化超过40mmHg。
动脉硬化怎么治疗?
动脉硬化多见于 40 岁以上中老年人,尤其是有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等基础病,以及存在吸烟、少运动、工作压力大等不良生活方式的人群。所以,一旦发现动脉硬化就应重视。
改变生活方式
预防和治疗动脉硬化,首要在于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如健康饮食,保持低胆固醇、低饱和脂肪和高纤维的饮食习惯;定期锻炼,每周 5 天以上,每天至少 30 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利于控制体重和改善血脂;坚决戒烟,可显著降低动脉粥样硬化风险 。
药物治疗
药物能控制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他汀类降脂药可降低低密度脂蛋白,减缓斑块形成;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钙通道阻滞剂等降压药,能控制血压防血管损伤;阿司匹林等抗血小板药物,可防血栓,减少心脑血管事件。
手术治疗
严重动脉硬化可能需手术治疗。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是经微创手术在狭窄动脉内置支架、球囊扩张来保持血管通畅;冠状动脉搭桥术则是在血管严重堵塞时,用患者自身其他部位血管绕过狭窄动脉,给冠状动脉远端供血,因似架桥得名。具体选哪种手术,建议听从医生专业建议。
定期监测与复查
定期进行血压、血脂、血糖等指标的监测,以及心电图、超声心动图、血管造影等必要的检查,有助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保护血管健康。改善或治疗动脉硬化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患者持续关注并管理相关危险因素。
动脉硬化怎么预防?
■ 首先,保持健康生活状态,适当运动以促进血液循环、降低血脂,戒烟限酒,清淡饮食,多吃富含维生素 C 和植物蛋白的食物;
■ 其次,患有高血压等易致动脉硬化疾病者,应在医生指导下积极治疗基础病;
■ 此外,定期体检,早发现早干预,减少严重并发症。
来源:人卫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