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  枨

在内蒙古自治区准格尔旗准格尔召镇黄天棉图村,过去每到农闲,村里的青壮劳力大多外出打工。村民徐敬博便是其中一员。

而现在,正值春耕备耕时节,来到黄天棉图村的“企地共建、绿农共富”项目现场,徐敬博正熟练地操作着农用机械,有条不紊地翻整土地,准备播种新一季的紫花苜蓿。去年年初,他听说村里缺懂农事又有经验的人,便下定决心辞了外面的工作,回到村里。“在复垦区种植紫花苜蓿,不仅修复了生态,还收获了优质的肉牛饲料,增加了村集体收入,我们的工作也更稳定了,方便照顾老人,一年下来还能比在外打工多挣一两万元。”徐敬博说。

“现在像徐敬博一样,从外地回村的务工人员就有20多人,在家门口就能实现稳定就业,既能赚钱养家,又能陪伴家人。”黄天棉图村党支部书记苏喜军说。

这些变化得益于准格尔旗近年来开展的“政企民携手联建”发展模式,推动嘎查(村)集体经济不断壮大。准格尔旗是产煤大旗,工矿企业众多。为将优势转化为发展动力,准格尔旗拓宽嘎查(村)集体经济发展思路,构建企地结对模式。全旗211家企业包联158个嘎查(村),深入开展组织共建、资源共享等8项工作,促进企业与农民形成经济共同体。此举既让企业受益,又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提升乡村“造血”能力。

准格尔召镇通过“党支部+村集体经济公司+养殖企业+矿山企业+农户”的模式,8个嘎查(村)1个社区共同出资成立睿宸商贸有限公司,与当地23家煤炭企业签订合作订单协议,实现资源置换,以“固定收益+保障补贴+结余分红”给村民分红。

“目前,睿宸商贸有限公司与辖区煤炭企业签订合作订单超2亿元,实现牛肉置换5.7万公斤。2024年经营性收入超1.6亿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2000元。仅黄天棉图一个村就通过土地租赁、肉牛养殖、固废垃圾综合利用等村集体项目,年经营性收入达810万元,创造了20多个直接就业岗位。”准格尔召镇党委书记付国强介绍。

《 人民日报 》( 2025年04月14日 14 版)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