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名心理师

今天要聊的是关于《多屏分裂症》

了解自我,洞察人性的本质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体验?

明明在加班赶PPT,手指却不由自主地滑向抖音;

刚点开微信回复消息,转眼又迷失在淘宝的推荐页;

睡前发誓“只看10分钟短视频”,结果凌晨两点还在屏幕间反复横跳……

这不是自律问题,而是一种正在摧毁现代人专注力的“精神癌症”。心理学上,它叫“多屏分裂症”,而你可能早已病入膏肓……


1

什么是“多屏分裂症”?

2015年,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Clifford Nass团队首次提出“媒体多任务处理”的概念:当人类同时操作多个电子设备(如手机+电脑+平板),大脑会陷入一种“虚假高效”状态——你以为在同时处理多项任务,实则注意力被撕成碎片,记忆力和创造力暴跌30%以上。

这种现象更极端:打工人一边开腾讯会议,一边用手机刷小红书,电脑右下角还弹着拼多多的促销广告——心理学界称之为“多屏分裂症”

故事案例

小张,28岁,上海某互联网公司运营:

“上周老板让我写618活动方案,我同时开了5个网页查资料,微信里还有3个群在讨论。结果写了3小时,文档里只有一行标题……更可怕的是,我完全想不起刚才看过什么。”

神经科学研究显示:当你在屏幕间快速切换时,大脑前额叶(负责决策和专注)会像“过热CPU”一样超负荷运转。长期如此,你的注意力跨度可能比金鱼还短(平均8秒)


2

为什么上班族更容易“中招”?

1. “内卷式”工作文化:企业微信24小时待命,导致国人平均每6分钟检查一次手机(《2024中国职场人注意力报告》)。

2. 算法围剿:某音的“无限下滑”、小某书的“信息流瀑布”,专门针对东亚人大脑的即时反馈机制设计

3. FOMO(错失恐惧症):生怕漏掉任何一个微信群红包或热搜话题,宁可错刷三千,不可放过一条。

3

给大脑装上“防沉迷系统”

1. “5分钟铁律”:处理重要任务时,把手机锁进抽屉,告诉自己:“5分钟后再看”——90%的推送根本等不了这5分钟。

2. 物理隔离法:学习任正非——开会时所有人交手机到“停机坪”,违者罚款500元。

3. 注意力训练:每天早晨用10分钟做“单线程任务”(比如抄写《心经》),像健身一样锻炼你的专注肌。

这个时代最奢侈的不再是豪宅名表,而是你还能完整地拥有自己的注意力——别等到大脑被撕成二维码的那天,才想起要赎回它。


参考文献

1. Ophir, E., Nass, C., & Wagner, A. D. (2009). Cognitive control in media multitaskers. PNAS, 106(37), 15583-15587.

2. Mark, G., et al. (2018). Effects of multitasking on productivity and stress. CHI Conference on Human Factors.

3. Xu, R., et al. (2023). Algorithmic Fragmentation: How Social Media Splits Attention in East Asia. Nature Human Behaviour.

如果觉得今天的内容对你有启发,希望您能点亮下方【小红心♥️】谢谢您


心理学上有过一个实验叫:婴儿面孔偏好实验(为什么仅仅是看到他们粉嘟嘟的小脸、无辜的大眼睛,我们就会忍不住想要亲近?)

心理学上有过一个实验叫:科尔伯特道德两难实验(一个5岁女孩命悬一线——救她意味着倾家荡产;放弃余生将被良心拷问。是你,怎么选?)

心理学上有过一个实验叫: 六度分隔理论(你和世界上任何一个陌生人之间,可能只隔着六个人的距离?)

心理学上有过一个实验叫:虚假独特性效应实验(为什么你总觉得自己比90%的人聪明?一个让千万人自欺欺人的心理实验)

心理学上有过一个实验叫:识别情绪实验(教你微表情识别,只需0.2秒,你的表情就能让陌生人看穿,你相信吗?)

心理学上有过一个实验叫:群体歧视实验(我们有一种本能,会迅速将自己和他人划分为不同的群体,对产生偏袒和歧视,这是一种潜意识行为)

心理学上有过一个实验叫:超常刺激(为什么你总是忍不住吃垃圾食品?为什么你总是忍不住刷手机?为什么你总是忍不住买买买?)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