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看官老爷,麻烦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精彩内容不错过,方便随时查看。

文|万象硬核

编辑|万象硬核

«——【·前言·】——»

2025年4月,南京玄武湖的湖面上出现了一群特别的鸭子,它们顶着一个“爆炸头”,就像是搞了一个洗剪吹一样。

它们在水中悠然自得地游弋,灵动活泼的模样吸引了众多市民和游客的目光,迅速成为了“网红”。

因为它的“发型”实在是很独特,所以被网友亲昵地称为“烫头鸭”。



面对网友们的讨论,南京玄武湖的工作人员回应说:这些鸭子的“爆炸头”是天生的,景区的工作人员养殖了一些这种鸭子,而且最近还进行了繁殖,后续还会有一批小鸭子出生。

因为这种“烫头鸭”曾经是明代皇室的宠物,在清代也是非常出名的“宠儿”。

但就是这样的一种长相可爱的鸭子,在中国还曾经一度濒临灭绝,这又是什么情况呢?



«—【·消失300年之后回归的宫廷宠儿·】—»

时光流转至2005年,镇江市一家公司的老板戴网成在进行“鸭稻共作”时,在田间发现了几只头上长着“凤冠”的鸭子。

这些鸭子看上去很是特别,它们的羽毛有花有黑,很少有全白的,与普通鸭子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戴网成一眼就被它们独特的外貌所吸引,出于对美好事物的本能喜爱,他决定留下这些鸭子。

当时的戴网成或许想不到,正是因为他的这一小小举动,为凤头鸭的保护与复兴保留了珍贵的火种。



带着鸭子回去之后,戴网成就开始寻找关于这种鸭子的记录,后来在明代著作《事物绀珠》里找到了关于这种鸭子的描述,得知这种鸭子名叫“凤头鸭”。

但是清代的记载里面表示这种鸭子的羽毛是纯白色的,所以戴网成觉得自己带回来的这些鸭子应该基因不够用纯粹,是“杂交”后代。



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凤头鸭逐渐失去了宠物的功能,所以群体的数量一再减少,如今已经差不多销声匿迹300来年了。

如果不进行保护,可能很快就在某些地方无声无息地消失了。

于是戴网成就想着自己要保护好这种鸭子,于是联系了扬州大学的专家,和他们一起进行保育研究。



对杂交后代进行提纯是很不容易的事情,于是他们开始抢救性地收集凤头鸭个体,然后研究史书中记载的纯种性状,然后进行“提纯”。

研究育种是一个非常浩大的工程,所以这项研究一开始就进行了10年的时间,总算是恢复了凤头鸭的基本种群。





2020年的时候,凤头鸭被正式命名为“润州凤头白鸭”,彼时的种群已经有5000来只了。

那么凤头鸭究竟是什么生物,为何如此讨皇室的喜欢呢?

«——【·皇帝的“宠物”·】——»

在明代,凤头鸭已然凭借其别具一格的外貌成为宫廷中的宠物。



它们顶着一个爆炸头,生活在皇家园林的池塘之中,享受着精心的照料,成为宫廷生活中的一抹独特风景,供皇室成员观赏娱乐。

宫廷画师们也常将其入画,这些画作不仅是艺术创作,更是凤头鸭在明代宫廷地位的生动写照,从侧面反映出当时社会对于奇珍异兽的追捧,以及宫廷文化对精致生活的追求。



到了清代,凤头鸭依旧备受皇室喜爱,比如康熙皇帝就特别喜欢凤头鸭,即便听闻其味道鲜美且有益健康,也不愿意将它们当成食物。

在一些清代的诗词中,也能寻觅到凤头鸭的身影,文人雅士们借凤头鸭抒发情感、描绘景致,使其融入到了当时的文化氛围之中,从侧面反映出凤头鸭在当时社会文化生活中的重要地位。



凤头鸭最显著的标志就是其头顶那撮高耸的羽毛,如同凤凰头上的羽冠一般,故而得名“凤头鸭”。

这撮羽毛有的细长而柔软,自然地向四周散开,仿佛是精心烫过的时尚发型;有的则较为蓬松,呈直立状,使鸭子看起来更加精神抖擞。



不过,凤头鸭“凤冠”的大小、形状以及羽毛的疏密程度在个体之间存在一定差异,这也使得每一只凤头鸭都拥有独一无二的“发型”,充满了个性。

科研人员研究发现,凤头鸭“凤冠”的形态差异与遗传因素密切相关,同时也会受到生长环境和营养状况的影响。



在良好的饲养环境和充足的营养供给下,“凤冠”往往更加丰满、有型。

凤头鸭的嘴部大多呈乌黑色,与它们的羽毛颜色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种色彩上的反差使得它们的外观更加醒目。

凤头鸭的身体结构紧凑,体型适中,既不过于庞大,也不过于小巧。



其腿部较短,但却十分粗壮有力,脚蹼宽大,这使得它们在水中能够轻松自如地游动,无论是快速穿梭还是悠然漂浮,都显得游刃有余。

凤头鸭的身体结构特点与其生活习性高度适应,短而有力的腿部有利于在浅水区或泥泞地面行走,宽大的脚蹼则是其在水中高效游动的关键。



这种身体结构的优化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使其能够在复杂的水域环境中生存繁衍。

如今,科研人员和企业还积极探索凤头鸭的创新发展之路,致力于培育新型凤头鸭种群,以满足不同市场的需求。



比如科研人员将柯尔鸭与凤头鸭进行杂交,希望能够培育出一种兼具凤头鸭独特外貌和柯尔鸭小巧体型的新型鸭子。

一旦这种鸭子能够培育成功,它大概率会成为人们喜欢的宠物,也会为养殖户再增加多一份收入。



当然,他们也在研究一些可供食用的鸭子,这些鸭子也是一些杂交物种,不过体型是凤头鸭的两倍大。

相信通过科研人员的努力,凤头鸭很快就会进入“寻常百姓家”。

参考:

新江苏客户端·中国江苏网 《“隐身”三百年,凤头鸭“重出江湖”》2024-10-8
都市快报橙柿互动《南京玄武湖的“烫头鸭”走红,景区回应:爆炸头天生的,它曾是明代宫廷宠物》2025-4-11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