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华师校园喧嚣之外

那些易被忽略的缝隙里

藏着无数温暖的故事

让我们透过缝隙

发现校园的另一种美





在缝隙中

校园的美好风光

静美抑或飞扬的青春记忆

都被聚焦和放大

带给我们无限治愈

缝隙里的校园图景

叶隙是春的画框

指尖轻点图片

看少女如何跃入光影

从叶缝中显现

与绿意撞个满怀


阳光挤进叶缝

像是揉碎了的金箔

春日的诗行正从缝隙里发芽






丝绒的光吻过指缝

点击图片移开手掌

捕捉那日出日落的朦胧


阳光发出邀请

我们用指缝定格

光线渲染的景色




课室门半掩

阳光悄悄溜进室内

几道模糊人影浮现眼前

看看门缝里的他们在干什么


隔着门上的玻璃

灯光勾勒出伏案思考的剪影

轻轻推开门来

专注的面庞悄然出现



透过书架中的层层缝隙

随处可见翻阅书籍的身影

查看藏在书缝里的求知精神


一道道书籍与书架的缝隙

似通往知识殿堂的通道

镜头推进

我们仿佛看到思想火花的碰撞





微光跃动

缝隙中少年跃起

在渐变的暮色中

挥洒汗水 脚下生风





阳光穿越铁丝网

汗水滴落

在运动场上刻下青春的轨迹

每个空隙都跃动着不熄的火焰


校园里的缝隙

不止有一见倾心的风景

在不同专业学子的眼中

缝隙又存在着别样的涵义

缝隙与不同专业碰撞的火花

破“缝隙”出新意


美术学院国画专业2022级研究生刘建

刘建认为,艺术创作中的“缝隙”,意味着专业学习的突破口。他的两幅作品——与美术学院教授周耀威合作的《西部支教日记》,以及与副教授肖映河合作的《地平线》正是他突破“缝隙”的实践成果。

“让我们时刻保持对任何事物的好奇心。”“要时刻做一个有心人。”周耀威和肖映河的教诲令刘建铭记于心,也成为了他破开“缝隙”的动力。后来,刘建前往西藏支教,在这一年半里,西藏的人民、风景、建筑不断冲击着他的艺术认知,给予了他灵感,由此他创作出了《西部支教日记》。在创作《地平线》时,作品形式需要从国画转向版画,近乎陌生的领域却激发了他的好奇心,他潜心钻研版画与国画的共通之处,这才成就了《地平线》这一融入国画风格的版画。


“我想人生就是从一个一个缝隙不断去打破拼凑起来的”,刘建说,在未来,他将继续秉持着对艺术的热忱与执着,以好奇心为引领,以锲而不舍的精神为驱动力,不断在艺术的广阔天地中跨界探索,寻找新的“缝隙”,创作出更多具有深刻内涵和独特魅力的作品。

缝隙中的光芒


化学学院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2024级本科生钟云翔

“目前,新能源领域的一大‘缝隙’是传统电池性能瓶颈与未来能源需求之间的差距。”钟云翔谈到,传统电池的续航能力已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应用需求,而硅基材料作为新一代电池的关键方向,虽前景广阔,但仍面临诸多技术挑战。

为突破这一“缝隙”,钟云翔从大一开始便注重夯实专业基础,并积极拓展跨学科能力。他意识到,新能源研究不仅需要化学和材料学的知识,还需要掌握数学建模和数据分析能力。在电池性能优化研究中,他尝试运用数学工具分析充放电曲线,为实验设计提供理论指导。这种跨学科的思维让他对问题有了更全面的认识,也让他发现了传统研究方法中可能被忽视的优化空间。


钟云翔提到,破开“缝隙”的过程充满挑战,但也让他感受到科研的魅力。他期待未来能通过自己的努力,为新能源技术的发展贡献力量,推动社会绿色转型。在他看来,缝隙是挑战,更是机遇,而青年学子正是破开缝隙、创造未来的关键力量。

缝隙照亮前行之路


人工智能学院人工智能专业2021级本科生李彩桦

在李彩桦的求学之旅中,“缝隙”始终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她眼中,“缝隙”从未是阻碍,而是助推她突破思维局限、跨越学科边界的关键因素。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李彩桦初次发现“缝隙”的价值。

比赛初期,团队构建的模型看似严谨,后续应用时却频频报错。复盘后,她们发现代码逻辑错误,便连夜推翻了原有框架,直到凌晨三点还在重建模型。这个及时修补的“缝隙”没有耽误比赛进程,反而为她们的项目打下坚实的基础。最终,团队成果突破层层筛选,拿下了全国二等奖。这使得她明白,只要勇于直面困难,“缝隙”就不是暴露出的缺陷,而是通往成功的契机。


不仅如此,“缝隙”还为李彩桦带来了启发。她的国家级大创课题在挖掘教育数据对学生知识状态建模时,需要补充自然语言处理的相关知识,钻研这个知识“缝隙”启发了她研究生阶段的学习方向。此时的“缝隙”对她而言,已不是单纯的漏洞,而是发现新问题的入口。“当你能坦然直面裂缝时,它便不再是障碍,而是指明前行之路的明灯。”李彩烨说。

在专业领域里上下求索


教育科学学院(汕尾)学前教育(师范)专业

2022级本科生陈心瑶

对陈心瑶来说,破开专业的“缝隙”不仅指学术研究的突破,还包括教学实践的创新。在校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中,陈心瑶参与了关于粤东地区小学生美育课堂的调研;在课外一般课题中,她与同伴围绕STEAM教育理念,深入探究汕尾市幼儿园特色课程的构建。

作为一名师范生,陈心瑶在教学实践方面亦有所成长。她曾在珠海市一所幼儿园进行教育见习,当时的她尝试给小朋友们开展一场课堂活动。尽管陈心瑶已经掌握了一定的教学理论,但她的实践经验不足,这让陈心瑶感到紧张和担心。彼时,珠海市正举办第十五届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她便尝试将珠海航展与教学内容结合,设计了一节名为“飞翔的骄傲”的课堂活动。这堂课受到了小朋友们的喜欢,让他们对航展和其举办地珠海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原来课堂活动的主题不一定要源于教材,也可以从社会时事中提取。”陈心瑶意识到,之后在设计课程时也能将教学内容与社会生活相结合。在填补实践知识空白的同时,陈心瑶也深刻认识到,课堂不只是教师的单向传授,还应重视师幼之间的双向情感互动。陈心瑶表示:“今后,我将上下求索,在专业领域里破开更多的‘缝隙’。”

缝隙中可以孕育希望的萌芽

我们捕捉风景与情感

触及深层的思考与领悟

于缝隙中把握美好机遇

在走向光明中永不止步

可选购最新华师文创

华南师范大学文创商店

采写丨唐嘉琪 吴姗蔓 陈沫含 吴意 邱可佳

盛洪琳 刘芊彤 周丽茵 陈燕敏 李琛菲

刘心 夏雨菲 刘澍堃 苏婉儿 曲思畅

摄影丨陈慧遥 陈浩铎 杨昕霓 张砚茗 梁倩宁

谭晓薇 罗子茗 徐诗缘 席敏 黄咏芯 邰杨杨

王思凡 谢咏茹 徐佳迎 周培欣 李钧陶 许晴

朱冠豪 阿依库特 王旭欣 黄樱楠 许云清

部分图片由本人提供

模特尤嘉琪 何跃奇 王广榕

杨梓莹 周慧祺 廖俊深

执行编辑丨侯玉燕 毛紫薇 林柏铭

责任编辑丨卢嘉裕 吴建国 陈婧

初审丨沈蔚瑜

复审丨林海岸

终审丨周宪

可以第一时间

了解华师最新资讯


我们在场 懂你悲喜 给你力量

校历丨PPT丨招生丨水电费丨网费丨投稿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