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觉得,现在这个时候,让楼市回暖的最佳方案是啥?下一剂猛药?还是采用挤牙膏式的节奏好一些呢?
有一位房地产资深媒体人认为:
“现在挤牙膏似的慢慢出政策,主要是怕用力过猛,不想承担责任。
毕竟要是猛药良效好,市场难控,楼市疯狂上涨,谁也担不起这个责任。但挤牙膏是在消耗信用,挤牙膏最终付出的总代价反而更大。”
不过,我倒是觉得,高层采取挤牙膏的方式,其实更多的原因是想让楼市回归正常,也是考虑到更多的方面。
这么做,更像在调试水温。就好比想让一锅凉水热起来,要是直接倒开水容易烫手,不如先开小火试试温度。
比如现在解决房价下跌需要十成功力,要是上来就使出二十成力气,搞不好适得其反。所以现在,最稳妥的方式就是:先用一成力探探路,见效不够再加到三成,有效果了就继续加到四五成。要是温度升得太快,还能随时关小点火,这样水温变化就全在掌控中了。
而当前的情况可想而知,2025年必然还会继续加大功力,毕竟2024年的楼市数据还在下滑。
.01
最近两年的房贷情况
从2024年至2025年初,存量房贷利率经历了三次关键调整:
①2024年房贷基准利率总共降了0.6%,降息60个基点,2月下调25个基点、7月下调10个基点、10月下调25个基点,推动房贷利率挂钩的5年期LPR从4.2%降至3.6%;
②2024年10月统一给存量房贷批量调整打,符合条件的房贷利率统一调整为LPR-30BP,很多地方利率降到3.9%
③2025年1月房贷利率进一步降至3.3%,部分城市甚至低至3.1%。
举个简单的例子:张三贷了100万买房,利率从3.9%降至3.3%,现在每月能少还337块,30年下来能省出辆小轿车钱(12万)。
还有惠州的李大姐,利息降到低点,从从3.7%降至3.1%,每月省了168元的月供钱。
.02
2025年的政策创新
为了缓解居民负债压力,2025年新招数更贴心:
1、利率市场化改革:取消下限,定向降息央行取消房贷利率政策下限,允许银行根据市场供需自主定价,推动存量房贷利率进一步下行;
啥意思?
这就相当于,以前银行房贷利率有个"最低保护价",好比卖苹果规定不能低于5元/斤。现在央行把这个底价撤了,银行就像摊主可以自己定价,3块5块随便喊。
举个现实例子:原来张三的房贷利率是5%,现在政策放开后:
A银行说:"我们存款多,房贷可以降到3.8%!"
B银行喊:"来我们这转贷款,直接3.5%!"
最后原本5%的利率,可能就降到4%甚至更低。
2、公积金贷款利率同步下调,首套5年以上利率降至2.85%,二套降至3.325%,惠及组合贷款人群。
3、 重定价机制灵活化:缩短周期,即时受益
已经明确了,自2024年11月起,借款人可与银行协商将重定价周期从1年缩短至3个月或6个月,利率调整频率提升至每年4次或2次;
这就好比你和银行签了份"年度会员卡":房贷利率一年才调一次价。不管中间市场利率怎么变,你得等到每年固定的"会员日"(比如每年1月1日)才能享受新价格。
但是,从2024年11月开始,你可以和银行商量把这份"年度卡"换成"季卡"或"半年卡":季度卡(3个月)利率每季度调一次,相当于每年有4次调价机会,半年卡(6个月)利率每半年调一次,每年2次调价。
这种改变的好处就是:
①如果遇到降息周期,以前要等满1年才能降月供,现在最快3个月就能享受
②2024年三次降息的情况下,选择季度调整的人可比年度调整多省3-9个月利息 。
.03
2025年房贷利率或下调50个基点?
尽管1月LPR暂时按兵不动(1年期3.1%,5年期3.6%),但业内普遍预测,2025年房贷利率仍有50个基点的下调空间,理由有三:
①国家明确宽松的货币政策: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定调“适度宽松”,央行将择机降准降息,全年政策利率或降50个基点,引导LPR下行;
②市场需求偏弱:现在买房的人还是太少,得继续给优惠,为刺激购房,5年期LPR可能定向降息至3.1%以下;
③银行现在存款利息也降了,可以为房贷利率下调腾出更多空间。
房贷利率的持续下调,既是经济逆周期调节的必然选择,也是居民“减负”的重要契机。但市场从来没有“只降不涨”的利率,现在降得欢,将来也可能涨回来。
不过,2025年能否真正“卸下担子”,不仅取决于政策力度,更考验每个家庭对风险与收益的权衡。
总之一句话:再低的利率,也不要盲目乐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