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明文小说连载之三十九



这段时间,张小毛心里头就像被一团乌云罩着,郁闷得不行。他怎么也想不明白,自己明明是好心送个“人情”,怎么差点就送出个仇人来。

这事儿还得从前几天说起。那天,在外地打工的张小毛,百无聊赖地刷着手机,突然看到一向死气沉沉的初中同学微信群热闹非凡。一长串“节哀顺变+合掌图像”在群里疯狂刷屏,张小毛心里“咯噔”一下,赶忙往上翻消息。原来,是班长转发了覃星同学父亲去世的讣告,上面写着老人殁于何时、因何而殁、何时大葬,还感谢乡邻亲朋前来吊唁等信息。

张小毛和覃星初中时关系还算不错。初中毕业后,覃星上了高中,张小毛读了技校,两人时不时还有些联系。后来,覃星考上大学,张小毛直接打工就业,渐渐地,彼此的联系就少了。

张小毛心里盘算着:自己现在在外地打工,路途遥远,请假回去参加同学父亲的葬礼肯定不现实。不过,送个“人情”还是很有必要的,一来能安慰下老同学失父之痛,二来也能加强同学感情联络。

可那段时间,张小毛手上的事情又杂又多,等他突然记起这事儿时,覃星的父亲已经下葬两三天了。张小毛也没多想,赶紧找到覃星的微信,抬手就转了600元过去,还煞费苦心地写了一句自认为还算“温馨”的留言:“老同学,听说伯父过世,心有戚戚,请节哀顺变,一点心意,敬请收下!”他觉得“六六大顺”是个好兆头,便没多想就发了出去,满心期待着老同学覃星能回一句“感谢老同学关心挂念”之类的感激话。

可事与愿违,半天过去了,覃星那边毫无动静,既没领红包,也没说一句话。张小毛心想:在这个手不离机的时代,这么久没看到信息不太可能,难道老同学在忙,暂时没时间看微信?那就再等等吧!

从上午等到下午,又从下午等到晚上,依旧没有丝毫反馈信息。张小毛坐不住了,心里开始犯嘀咕:读了个大学就了不起了?看不起我们这些打工的老同学了?就算不想和彼此有人情来往,说声谢谢也不难啊?

张小毛是个直性子,不想一直揣测别人的心思。见短信半天没回,他气不打一处来,抓起手机就开始发微信语音:“我说覃星老同学啊,读了个大学了不起了是不?嫌人情钱有点少了是不?短信发了大半天,一个泡都没出,看不起我们这些混得差的老同学,就直接讲,卵大个事啊,谁靠谁吃饭啊……”

这次,“叮咚”一声响,覃星的短信秒回了。张小毛激动地抓起手机,心想这小子终于知道道歉了。可点开一看,他更是一脸懵逼,覃星回的短信是:“谢了,红包自己领回去,我不想骂人……”

“狗X的,太气人了!我省吃俭用,花个600块钱,用热心贴了个别人的冷屁股……”张小毛自言自语地发着牢骚。

他的声音引起了同宿舍几个老乡的关切询问:“小毛,怎么啦?追妹子没追到?”

“鸡儿个妹子,哪儿跟哪儿啊!”张小毛气呼呼地把事情的来龙去脉原原本本地说了一遍,末了还问大伙一句:“经过就是这么个经过,你们评评理,这个屌毛,还有必要和他交往不?”

众人听完张小毛的叙述,都摇摇头笑了,七嘴八舌地回应起来:

“你真是个哈卵,不顾禁忌也就算了,你还给别人来个六六大顺!”

“净干这些卵蠢事,人家骂你算轻的,遇到脾气不好的,还有可能揍你一顿!”

“小伙子啊,读了几年书,都读迂腐了,尽读到牛屁股里面去了!”

张小毛本想获得大家的附和与同情,可大家却是一句句嘲讽,这让他更加不解,说话也开始变得结巴起来:“怪卵了,这里面,难道……难道还有什么……什么禁忌不成?”

看到张小毛确实不懂,其中一个上了点年纪的老乡,语重心长地说:“不知者不为罪,这红白喜事送礼,肯定是有些规矩的。既然没人告诉你,那我今天就当一回你师父吧!”接着,便滔滔不绝地讲起来。

“送礼的学问可多了,水平有限,我也讲不透,只能给你讲几个基本的节点送礼常识,叫做:喜不送伞,寿不送烟,丧不后补……”

“先说‘喜不送伞’。结婚随礼,有时候不局限于送钱,还包括送一些日常用品。比如说在过去结婚的喜事上,随礼送东西可以送锅碗瓢盆,可以送日用百货,但唯独不能送伞,因为伞的谐音是‘散’,难免让人产生‘分散’、‘离散’的联想。”

“再说‘寿不送烟’。在过去农村,老人遇到逢十大寿——比如六十大寿、七十大寿或者八十大寿等等,有条件的人家,都会举办寿宴。寿宴也是要随礼的,但是,绝对不能送烟的,为什么呢?因为‘烟’的谐音是‘咽’,会让人联想到‘咽气’,这和诅咒没什么两样。因此,祝寿送烟,遇上讲究的人,人家不但不会感谢你,而且还会骂你不懂规矩。”

“最后来跟你说说‘丧不后补’吧,也就是你现在遇到的这种情况。”

“在亲戚朋友办事请客时,由于种种原因,没能及时随礼的话,一般情况,都是可以在事后补上礼金的,比如:小孩满月酒啊、金榜题名酒、老人祝寿酒啊、升职祝贺酒啊,乔迁新居酒啊……”

“但是,有两种事情,如果耽误了随礼,是不能补的,特别是后一种,万万不能补礼的,那就是结婚和丧事。”

“结婚,是人生三大喜之一,刚结婚,人们都希望从一而终,百年好合,没有人喜欢多次结婚。想想看,别人刚结完婚,你却来给他们补个礼,是预祝他再次结婚吗?”

“丧事补礼,会给人更不好的联想:一来,人家是白事,你发个红包,未免叫人难堪;二来,人家还没有从悲痛中走出来,再去补礼,就等于揭开了‘伤疤’;三来,按民间的说法,白事随礼是‘上贡’给亡者‘享用’的,因此丧事一结束,即使没有随上礼,这一曲就算完了,这事也翻篇了,你这时候却来这么一出,还搞个六六大顺的双数出来,别人不接,你还不懂味,还说那些阴阳怪气的话,别人不生气才怪呢!现在懂了吗?若有心的话,以后多留意你那同学的其他情况,再设法加倍补上吧……”

静静听完年长老乡的“人情课”,张小毛感觉自己像个傻子一样,不得不承认:自己虽然多读了几年书,但若论这些人情世故基本常识的掌握,那些老乡们却甩了自己几条街。

张小毛反应还算快,老乡的话刚说完,他便赶忙接话:“感谢师父,感谢师父,这声师父叫得值!一下子明白了以前听都没听说的礼数,若不经过师父点拨,不知不觉间,好心办了坏事,自己还像个哈卵样蒙在鼓里呢。看样子,民情风俗不见得都是过时老古董,有时候还真有必要多学点,不然,得罪人了,不但不自知,还觉得自己挺了不起……”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