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声明:本故事根据资料改编,人物、时间、地点、情节、配图均为虚构,与现实无关,本文旨在宣扬正义,杜绝犯罪发生,并无不良导向,请理性阅读!

“父亲不在了,母亲也需要照顾,这钱,你就拿着吧。”

韩月月看着大哥,真诚地说道。

父亲葬礼结束,回程的路上,韩月月却收到了一条让她泪奔的消息……

01继母

韩月月今年六十岁了,家住在云南的一个小山村。

她从小生活在山里,村子依山而建,土地贫瘠,日子过得紧巴巴。



村民们常年种玉米、红薯,忙活一年也填不饱肚子。

最艰难的时候,村里人只能进山挖野菜和草根充饥。

偶尔有人运气好,抓到几只野兔,就会按村里规矩,熬一大锅肉汤分给大家,一家一小碗,算是改善生活。

母亲去世时,韩月月才八岁,弟弟韩旭六岁。

母亲是村子里有名的能干人,不仅会种地,还会钓鱼。

每次钓满了鱼,她总是晒成腊鱼干,留着家里没菜的时候拿出来炸一盘。

母亲走后,韩月月再也没吃过腊鱼干,母亲的身影也成了她心里最深的痛。

可母亲去世才一个多月,父亲带回了一个陌生女人。

那是个看起来瘦弱又沉默的女人,带着一个比韩月月大两岁的男孩。

父亲把他们叫到一起,说:“以后她就是你们的妈妈,他是你们的哥哥,咱们是一家人了。”

韩月月和弟弟自然不愿意接受。

继母谢兰秀笨手笨脚,做饭不好吃,干活也不利索,完全比不上母亲。

她和弟弟对继母充满敌意,甚至连那个“哥哥”周晨也不待见。

一次,韩月月看到继母偷偷给周晨煮了一个鸡蛋,顿时气得不行,拉着弟弟在地上打滚大哭。父亲忍无可忍,第一次对他们动了手,说周晨发烧刚好,需要补充营养。

尽管周晨性格憨厚,平时默默干活,还会替他们分担活计,但韩月月和弟弟依旧视他为外人。

02重担

随着时间流逝,韩月月渐渐长大。



她成绩优异,是村里唯一能考到年级第一的学生,周晨的成绩也不错。

父亲对周晨寄予厚望,送他考上了县里的重点中学。

为了供孩子们读书,父亲去了城里的工地干最累的活,换来微薄的收入。

可没想到,周晨初三时成绩突然下滑,连普通高中都没考上。

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他初中毕业后就跟着父亲去工地打工。

轮到韩月月升学时,她顺利考上了县重点中学。

几年后,弟弟韩旭也考上了中专。

家里负担依旧很重,韩月月读书时格外节省。

一次体育课摔伤了膝盖,她硬生生忍着没去医务室,就怕花钱。

周末回家时,谢兰秀看到她走路一瘸一拐,心疼地连忙带着她去了村里的医生那里,还割了几两肉煮汤给她补身体。

韩月月这才意识到,继母对他们一直是关心的。

韩月月之后考上了中专,毕业后分配到了一所乡村小学当老师。

后来,她和同校的一个外地老师结婚,随丈夫调去了外省。

弟弟韩旭中专毕业后也被分配到了外省工作。

一家人渐渐分散开来,家里的事全都落在了周晨一个人身上。

每次韩月月和弟弟写信回家,父亲总说:“你们安心工作,家里有小晨照顾,什么都不用操心。”

过年时,她看到嫂子对父亲和继母很好,心里稍微放下了一些担忧。

可弟弟的妻子却很挑剔,嫌家里的房子破,甚至觉得村里人“土气”,每次过年只待两三天就匆匆回城。

03离世

某天早上,韩月月接到了周晨的电话,说父亲病重。

她赶紧请假带着丈夫往老家赶,但等他们到家时,父亲已经走了。

弟弟因为家远,第二天才赶到。

灵堂前,韩月月跪在地上,看着父亲的遗像,泪流不止。



她心里满是愧疚,这些年她和弟弟都在外地工作,从未尽过孝,家里的事情全都是大哥一家和继母操持,父亲却为了供他们读书,年近六十还在工地上干活。

那天晚上,她看着继母谢兰秀憔悴的脸,第一次叫了一声“妈妈”。

谢兰秀愣住了,眼泪一下涌了出来,紧紧抱住了她。

父亲的丧事办得简单却很体面,韩月月心里始终挂念着继母的未来。

她知道,周晨虽然老实本分,但他家里的条件并不好,嫂子又要养两个孩子,日子过得紧巴巴。

思来想去,她瞒着丈夫,把家里的两年积蓄——十万元,偷偷交给了周晨。

她没有告诉周晨存款的具体数额,只说父亲不在了,母亲以后需要生活费。

周晨听完,感动得红了眼眶,答应得很爽快,说一定会好好照顾母亲。

04短信

办完丧事回程的车上,韩月月靠在车窗边,脸上的疲惫和悲伤掩盖不住。

山路蜿蜒,视线中是熟悉的家乡风景,但她的心却依然沉甸甸的。

韩月月心头的愧疚感却让她无论如何都无法平静下来。

父亲为了供他们读书,辛苦操劳了一辈子,最终却连一天福都没享到,这让她心里像压着块巨石,喘不过气来。

她望着窗外发呆,脑子里回想着父亲的音容笑貌,继母的眼泪,以及周晨愧疚的表情。

就在这时,她的手机震动了一下。她低头一看,是周晨发来的短信。

打开那条短信的瞬间,她瞬间泪奔……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