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谈保定军校同学录在籍生——第一期步科第四连的将军们

(胡博)



— 续前文 —

步科第4连在籍学生总计97人,其中河北16人、山东13人、辽宁9人、河南、山西各8人、陕西6人、四川5人、湖北、湖南、广东、黑龙江各4人、江苏、福建、广西、甘肃各3人、吉林2人、安徽、江西各1人。

据同学录所载,步4连年龄最大者贺对廷(山东临朐)——30岁(生于1884年),年龄最小者王铭儿(陕西咸阳)、杨用斌(福建侯官)、吴松常(黑龙江省城)、余家万(余道一,湖北汉阳)、徐岱毓(山西五台)——五人皆21岁(生于1893年)。据笔者考察,年龄最大者确为贺对廷,但年龄最小者实为金世成(江苏江宁),生于1895年(同学录载22岁,即1892年)。

根据笔者对这97人的生平逐一考察,已知最早去世的是贺对廷(山东临朐),1928年被桂军逮捕枪决,时任中将师长,年仅44岁。最后去世的是苏炳文(辽宁新民),于1975年病故,享年83岁。



步科第4连学生——王景儒

通过对这97人的仕途经历追踪,有2人位至上将职(占步4连总人数的2%),7人位至中将职(占步4连总人数的7%),16人位至少将职(占步4连总人数的16%),21人位至上校职(占步4连总人数的22%)。也就是说,步4连官至上校职以上的有46人,占该连总人数的47%,占第一期总人数的4%。如单算将官的话,则占该连总人数的26%,占第一期总人数的2%。

在这97人中,仅9人有过军事深造学历,分别是范魁麟(陆军大学第五期)、万金声(陆军大学第五期)、余家万(余道一,陆军大学第五期)、李荣亨(陆军大学第五期)、王景儒(陆军大学第六期)、雷广闻(陆军大学第六期)、赵延琮(陆军大学第六期)、吴尚(陆军大学第六期)、周址(陆军大学第六期)。9人中有5人位至将官,但仅吴尚一人长期带兵,并一度官职第8军上将军长,惜于1931年因病早逝,年仅39岁。周址和王景儒一度带兵,但最后都返回“办公室”,其余6人则长期从事军事教育或参谋业务工作。



步科第4连学生——王守中

官至上将职者如下:

苏炳文,官至军事委员会上将委员(后降任中将职);

吴尚,官至第8军上将军长(后降任中将职),1931年因病去世。

官至中将职者如下:

王景儒,官至第53军中将副军长/河北省政府建设厅厅长;

陈以燊,官至第2集团军鲁西剿匪中将司令;

贺对廷,官至独立第2师中将师长,1928年被逮捕枪决;

周址,官至中央训练团中将团员(曾任第12集团军中将兵站分监);

左世允,官至第22军中将军长/陕西省军区副司令员;

张为(张为炯),官至第24军训练委员会中将副主任/四川省人民政府副省长;

余家万(余道一),官至第10战区中将军法执行总监。



步科第4连学生——李铨

官至少将职者如下:

王守中,官至东北边防司令长官公署军事厅军衡处少将处长/河北省硝磺局局长;

康景桂(康攀林),官至独立第10旅少将旅长;

崔树椿,官至第41军少将高级参谋(后降任中校职);

黄维汉,官至第4路军参谋处少将处长;

李铨,官至军事参议院少将参议(曾任鲁苏战区军务处少将处长);

徐幼陵,官至国民军第3军第6混成旅少将旅长;

杨用斌,官至福建省第2保卫区少将指挥官/福建省第5区行政督察专员兼保安司令;

黄中汉,官至第2集团军驻陕总司令部少将参谋长/北平市政府土地局局长;

万金声,官至第15军少将附员(曾任河南保卫军第12军少将参谋长),1941年阵亡;



步科第4连学生——万金声

何振藩,官至第34师少将代理师长,1931年遇兵变亡故;

苗玉田,官至第12战区少将高级参谋(曾任绥远全省少将保安副司令);

税梯青,官至第22集团军少将参谋长,1938年病故;

韦华龄,官至广东绥靖公署少将参议(曾任广西省民团武鸣区少将副指挥官);

汤有光(汤万宇),官至川康绥靖公署少将参军(曾任第29军少将参谋长);

徐岱毓,官至第66师少将副师长;

金世成,官至军事委员会参赞武官公署少将参赞武官(汪伪)。



步科第4连学生——杨用斌

附:上校职名单——王麟阁、阎金祥、刘汉涛、杨会文、陈锡瀛(陈次恺)、冯杰、萧德宝、范魁麟、沈镛、何其智、段其洲、张天骥、刘逢春、李奇(李辉南)、富经武、田炳如、以定邦、管春藻、乔士钊、谢云、陈庆敷、熊友三。



步科第4连学生——吴尚

官至将官者虽有25人,但这些人的官位并没有达到与其职级等同的地步,现将获授(任)官位陆军少将(含加衔)及以上的15人,按官位高低和获得的时间顺序列出如下:

任官陆军上将者,无。

任官陆军中将者4人:

苏炳文,1936年1月22日任陆军中将,时任军事委员会上将委员(1947年8月9日退役);

余家万(余道一),1946年7月31日晋任陆军中将(同时退役),时任军事委员会中将参议;

周址,1947年7月7日晋任陆军中将(同时退役),时任中央训练团中将团员;

左世允,1948年9月22日晋任陆军中将,时任第22军中将军长。



步科第4连学生——徐岱毓

任官陆军少将者14人:

黄中汉,1926年4月3日晋授陆军少将,时任察哈尔全区警务处少将处长;

崔树椿,1928年1月12日晋授陆军少将,时任安国军第1方面军第10师步兵第20旅少将旅长;

徐岱毓,1935年4月19日任陆军少将,时任第66师步兵第197旅少将旅长;

苗玉田,1935年4月22日任陆军少将,时任第73师少将参谋长(1946年7月31日退役);



步科第4连学生——周址

王景儒,1936年1月30日任陆军少将,时任第53军少将参谋长;

周址,1936年1月31日任陆军少将,时任军事委员会中将参议;

李铨,1936年2月4日任陆军少将,此时正在候差(原任军事委员会北平分会办公厅少将高级参谋,1946年7月31日退役);

余家万(余道一),1936年2月5日任陆军少将,时任军事委员会办公厅第1处少将科长;



步科第4连学生——余家万(余道一)

税梯青,1936年2月26日任陆军少将,时任第124师少将副师长;

张为(张为炯),1936年9月24日任陆军少将,时任第24军训练委员会中将副主任;

汤有光(汤万宇),1936年12月25日任陆军少将,时任第29军少将高级参谋;

左世允,1945年2月20日晋任陆军少将,时任第22军中将军长;

韦华龄,1947年1月29日晋任陆军少将(同时退役),时任中央训练团少将团员;

黄维汉,1947年2月15日晋任陆军少将(同时退役),时任中央训练团少将团员。



步科第4连学生——张为(张为炯)

上述15人中,苏炳文曾在国民政府1935年实施任官制度时被提名任官陆军二级上将,但被批复“暂缓”,不想这一缓,就给缓成了陆军中将,此后又被降任中将职务,便再也与上将无缘了。与之相反的是崔树椿,作为步4连学生中第二位获得陆军少将官位的“明星”,却因为阵营不同(效力于孙传芳),而在北伐战争后脱离军伍,其后虽又重返军队,但仅以中校任用,真是一落千丈。



步科第4连学生——苏炳文

在步4连的任官将官队伍中,仅黄中汉和崔树椿在北洋政府时期获得陆军少将官位,无人获得陆军中将官位,这是笔者目前写下来的一期4个连中最为“惨淡”的一个连。不过步4连后劲不错,不少人在国民政府初期反而成为了带兵官,他们分布于东北军、粤军、川军、晋军和陕军。但由于保定一期生大都“年事已高”,至抗战全面爆发时仍活跃于前线者仅剩徐岱毓、苗玉田、王景儒、税梯青、左世允五人,其中又有三人很快就病故或退居二线,仅苗玉田一人坚持在绥远前线,直至抗战胜利。倒是左世允在抗战时期异军突起,先是在绥远战场抗击日军,后戍守西北,由旅长、师长升至军长,更是在军长任上率部起义,成为人民解放军的高级将领,这在整个保定一期生中是十分罕见的。



步科第4连学生——左世允


— 待续(敬请期待步科第5连) —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