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的修习乃是一个循序渐进、逐步深入的漫长历程。在此过程中,我们不仅期望借助太极拳的修炼来切实提升自身的身体素质,更应潜心接受太极思想的深刻熏陶与滋养。而要达成这一目标,身法的规范与动作的精准把握无疑至关重要,与此同时,对于修炼所追求的目标能够形成清晰的见解与明确的思路,亦是极为关键的要素。
一、意念足而力莫发
太极讲究的就是用意念去带动全身,绝对不是用力来带动全身。打太极拳的时候,要柔,用心和脑结合起来,下发指令给身体,用意念的力量让气行走,从而带动身体的运动。
二、双腿求虚实结合
太极的最大特点就是阴阳,虚实结合。对于双腿的力道来讲,也是同样的道理。当练太极的时候,一腿用力时,另一腿就得虚,即左腿用力则为实,而此时右腿就为虚。只有这样,才能完整地体现太极。切忌,不能双腿都实而踩力。
太极拳中有很多对称、互抵关系,经常学习太极拳的人都知道,太极拳既是一种顺从也是一种矛盾。
三、气沉丹田顺气血
打太极时气聚小腹,通过含胸松腰下沉身姿,再起身运动使气升肺中,完成气血顺遂流转。
四、轻落双足妨震动
太极还有一个讲究,就是在运动过程中,落脚的时候,不管是哪一只脚,落下来的时候,都要轻落,不能大力,否则全破坏阴阳之势,让身体得到震动后,导致练太极时候的前功尽弃,因为太极讲究柔静。
五、上一动则下相随
太极讲究律动,上身动下身即跟,足、腰、手、头、眼神协同配合,一气呵成。
修炼太极拳重视的是内外双修,在打拳的时候,要上下、左右一致协调,这样才能达到祛病延年的效果。
六、内外结合互制约
太极讲究的就是内外相结合,对于太极来讲,要以内部的神就是指意念来带动身体的运动,然后再以身体的运动而达到养神的功效。所以,神即内,体即外,两者相结合起来,就完全达到了双修的功效。
七、沉肩坠肘若轻力
双肩直立不利习练,应臂展肘开,肩下沉微提有气上行,肘前后运动稍用力成内劲带动身体。
八、胸前含及背拔出
我们在观摩太极演练时,不难发现,习练太极之人皆呈含胸拔背之态。所谓含胸拔背,意即胸部不可向前挺起,而后背则以呈弓形为佳。如此一来,当挺胸时,气息得以提起,弓背之际,气息则贴合于后背,方能企及太极的至高境界。此时起身运动,气息向肺部上行,此一完整过程即为顺遂气血的流转之道。
九、绵而不断天行健
打太极如天行健,动作连绵不绝,一旦中断就似生机断绝,只有连贯不断才能稳固自身,不给对手可乘之机。
十、动中求静不散乱
太极在打的过程中,讲究动静结合,即看似不动的时候,则在动,看似动的时候,则在静,这就是心与身体的一种结合。即静体非知思想动,而动体非知思想静。就是这个道理。只有在动静中结合,才能让太极走上更高层次。
来源网络,转载旨在分享,侵权联系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