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最潮的方式传承最老的智慧。
近年来,无论是在校园操场、公园广场还是写字楼休息区,八段锦、太极拳等中华养生功法,正成为大众养生的新晋顶流。
在社交平台抖音上,八段锦等话题视频播放量超65亿次,太极拳等相关话题视频播放量超120亿次;在社交平台小红书上,八段锦养生等相关话题浏览量超10亿。此外,五禽戏、易筋经等中华养生功法均有相关话题。
这些传承千年的古法养生操,正以“轻量养生”“身心双修”的姿态,成为当代年轻人对抗“脆皮”的热门选择。从清晨公园的集体习练,到深夜直播间的“打卡”跟练,传统古法养生与现代生活节奏的碰撞背后,藏着怎样的养生密码?
马王堆《导引图》
是中国最古老的养生功法
4月7日下午,美国网红“甲亢哥”现身长沙,体验了“马王堆导引术”,一招一式让他直呼:“牛!”
“马王堆导引术”源自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画《导引图》,距今已有2000年历史,44幅导引图是中国古人的养生保健动作,被称为“中国最早的养生保健操”。
全国政协委员、湖南医药学院院长何清湖介绍,据目前史料考据,《导引图》是可追溯的最早的养生功法,比东汉末年华佗创造的五禽戏早一二百年,“可以说,《导引图》是传统体育的‘爷爷’,也是中华养生功法的鼻祖”。
由《导引图》改编的马王堆导引术,被群众喜爱和习练。湖南中医药大学体育艺术学院副院长龙专介绍,马王堆导引术中每个招式都对应相关经络,比如第一式“挽弓”对应人体手臂上的太阴肺经,当动作往外撑的时候,这条经络从起点(中府穴)到止点(少商穴),逐步实现拉伸。
五禽戏是“神医”华佗编创的一套健身体操。资料图
“整套功法十二式对应我们人体的十二正经,每一招式都有很强的针对性,在折叠、旋转等动作中,会对相应经络所循行的穴位产生一定刺激,同步调理到经络所对应的脏腑机能,再配合呼吸、意念,从而达到养生保健的效果。”龙专说,目前推广的五禽戏、八段锦、易筋经等功法,均由国家体育总局编创和推广。
“现代体育追求更高、更快、更强,挑战的是人类的极限;中华养生功法强调的是调身、调息、调心,要练好这些功法需要长期坚持。”龙专说。
古法养生操“拿捏”脆皮年轻人
当下,越来越多的博主在社交平台用科学、新潮的方式解读古法养生操。曾被贴上“中老年专属”标签的中华养生功法,正“拿捏”着越来越多的脆皮年轻人。
脆皮年轻人是网络用语,指新生代青年群体,年纪轻轻小毛病却不少,因为一些无意间的动作而导致身体损伤或心理创伤,又被称为“复合型老龄青年”。
来自湖南的抖音博主“太乙龙子璇”是游龙拳十四代弟子,她每天14点开播,随讲随练太乙游龙拳招式;“见笑师父”抖音粉丝超300万,每天6点10分、19点10分直播,用易筋经的动作要领带大家跳“消气操”……社交媒体的裂变式传播,加速了古法养生操的流行。
京东消费及产业发展研究院联合上海体育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发布的《2024体育消费报告》显示,2024年太极服、太极剑等传统运动装备销量增速超50%;运动科技平台Keep出品的八段锦系列课程,跟练人次超500万,年轻用户占比超七成。
蓝山县第三完全小学大课间,小学生们在习练八段锦。资料图
八段锦、太极拳等古法养生操为何能俘获年轻人的心?它们又如何重塑现代人的健康观念?
“不同于高强度运动的外放,八段锦是一种内养的艺术,通过缓慢舒展的动作引导气血流动,配合呼吸与意念,形成‘形、气、神’三位一体的调和。”国家武术一级裁判员肖茗鑫认为,八段锦独特的魅力源于其深厚的文化底蕴与身心平衡的智慧。
7岁开始习武,11岁进入湖南省武术队,13岁开始练太极拳,肖茗鑫获得过太极拳和八段锦世界级比赛的冠军。“八段锦的8个动作看似简单,实则每一式都暗含中医经络学说与人体力学的精密设计,如‘摇头摆尾去心火’通过脊柱旋转刺激心经,‘两手攀足固肾腰’强化腰部肌群,每个动作都是一剂运动处方。”肖茗鑫说。
当下,养生焦虑催生了这场“慢运动”革命。快节奏生活、高强度工作,以及对电子设备的过度依赖,让“颈椎病”“失眠”“焦虑”成为很多年轻人的生活状态,古法养生操则是一剂“情绪解药”。
“八段锦重新教会现代人如何正确使用自己的身体。”肖茗鑫说,当做双手托天动作的瞬间,练习者不仅是在拉伸躯干,更是在对抗一个时代性的困境:如何在机械重复的生活中,找回生命原本的韵律。
八段锦等古法养生操无需器械、不挑场地、身心双修,上班族能在午休时用10分钟解锁健康,学生党在宿舍即可完成一套动作——这种“低门槛、高适配”迎合了年轻人的需求。
回归大众是文化自信的彰显
龙璞是湖南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专业的一名大二学生,刚进大学时便报名参加了校传统保健运动队,每天2小时的训练,让他深深爱上了中华养生功法。
去年,湖南中医药大学传统保健运动队参加2024年全国高等院校健身气功锦标赛,龙璞获得八段锦个人赛一等奖,团队斩获马王堆导引术、五禽戏两个集体项目一等奖。
湖南中医药大学传统保健运动队参加2024年全国高等院校健身气功锦标赛。受访者供图
龙璞坦言,通过习练中华养生功法,明显感觉到体质增强,身体的柔韧性和力量也大大提升。在社交媒体平台上,不少年轻人分享练习八段锦“疗效”:“练完肩颈不僵了”“焦虑感减轻了”“睡眠质量直线上升”。
何清湖说:“《黄帝内经》提到‘圣人不治已乱治未乱’,中医养生强调‘未病先防、已病防变、病瘥防复’。中华养生功法融合了中医理论、哲学思想和实践经验,强调从饮食、情志、运动、起居等多方面来维持健康,通过调身、调息、调心,达到强身健体、延年益寿的目的。”
2024年11月,由何清湖、龙专主编的《全民阅读•中华养生功法进家庭丛书》出版,丛书介绍了易筋经、五禽戏、八段锦、大舞等12种中华养生功法,插配了大量功法招式彩图,并提供了动作视频。
“‘六字诀’通过呼吸调控和肢体运动,调和人体内在的气血运行;‘少林内功’强调内修外练,修身养性;‘五禽戏’通过模仿五种动物的动作,达到调和气血、舒展筋骨、强身健体。”何清湖说,中华养生功法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如同一部流动的历史长卷,记载着古人对生命奥秘的探索与实践。
“我身边有越来越多年轻人追捧古法养生,这是民族文化自信的增强,也是传统文化的血脉觉醒。”龙璞说,通过习练中华养生功法,他和同学对中医理论的认识越来越立体,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也越来越深刻。
中华养生功法的“出圈”,不仅是健康需求的驱动,也是文化自信的彰显,古法养生操正在回归大众。龙专介绍,湖南中医药大学十分重视传统体育课程,开设了长拳、太极拳等武术课程,以及易筋经、八段锦、马王堆导引术等传统功法课程;汨罗市多所中学将非遗武术“游龙十八式”纳入社团课程,学生练习后直呼“动作太帅了”。
古老智慧获得现代共鸣,当年轻人用中华养生功法疗愈身心,他们也在重新定义属于这个时代的生活哲学——快与慢的平衡,身与心的和谐,古法与现代的交融,传统与创新的承续。
文 | 政协融媒记者 黄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