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师父,弟子修炼多年,为何总觉得差了点什么?"年轻道士躬身问道。
白发道长微微一笑:"你可知何为命门?"
"命门?"
"正是。《道德经》曰:'玄之又玄,众妙之门。'而命门穴,正是这'众妙之门'在人体的体现。"道长轻抚长须,"古人云:'一撮先天气,全凭命门收',可惜世人多知丹田,少识命门。"
道家密典《天仙正理》中有云:"命门一窍,内藏先天,实为性命之根。"这个藏在两肾之间的神秘穴位,为何被称为"先天一气所藏之处"?又有何等玄机,让历代真人对它如此珍视?
黄帝时期,道家医经《黄帝内经》记载:"命门者,精神之所舍也,原气之所系也。"这部最早记录命门之名的典籍,揭开了命门穴的神秘面纱。命门穴位于人体脊背两肾之间,约当第二腰椎与第三腰椎之间,脊柱旁开一寸五分处,乃十二正经、奇经八脉的交汇之地,被道家奉为"先天一气所藏之处"。
一日,南华真人庄子在山中遇见一位年过百岁的白发老者,精神矍铄,步履如飞。庄子好奇上前询问其长寿之道。
老者笑道:"老朽不过是懂得养命门罢了。"
庄子问:"何谓命门?为何被称为先天一气所藏之处?"
老者指着自己的腰背说:"此乃命门所在,乃人身一大关窍。《道德经》有云'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此'一'指的就是命门中的先天一气。此气先天而生,藏于命门之中,能通三界,贯穿六合。"
庄子恍然大悟,请教修炼之法。老者却只是神秘一笑:"欲知此中奥妙,须自悟之。"说完,飘然离去,留下庄子独自思索。
后来,庄子在《庄子·知北游》中记载:"造化者之境,识神刑者之始。神明者,有焕焕之大美。"这段话被后世道家解读为对命门先天之气的描述,命门正是"造化之境"的核心所在。
汉末魏初,炼丹家魏伯阳撰《周易参同契》,其中有云:"凝神聚气,以养命门。吐故纳新,以固元精。"这部被誉为"万古丹经王"的典籍,首次明确揭示了命门与先天一气的关系,并指出了修炼的基本方法。
命门为何被称为"先天一气所藏之处"?《太清中黄真经》给出了答案:"人之初生,禀父母之精,集天地之气,皆藏于命门。此气未散,乃为先天;既散,乃为后天。修道之人,要在收摄后天之气,复归先天,而命门正是先天一气之居所。"
有一个关于张三丰修炼命门的故事,流传甚广。话说张三丰年轻时曾在武当山遇见一位白发老道。那日,他正在山间采药,忽见一位老者盘坐在古松下,面色红润如婴儿,气息绵长如丝,宛如与天地融为一体。
张三丰见状心生敬意,上前拜问:"老道长在此修行,不知可有心法可传?"
那老道缓缓睁眼,凝视张三丰片刻,笑道:"你骨骼清奇,是个修道的好材料。你可曾听说过'命门'二字?"
张三丰摇头道:"弟子孤陋寡闻,不知命门为何物。"
老道神秘地笑道:"世人皆知丹田,却少有人知命门之妙。丹田如池,命门如泉。池无泉则干,泉无池则溢。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张三丰好奇道:"敢问道长,何谓'先天一气所藏之处'?"
老道抚须道:"先天者,天地未分之前也;一气者,纯阳不杂之气也。此气藏于命门,乃生命之本源。古仙经有云:'得一而万事毕',此'一'即指命门中的先天一气。"
老道见张三丰悟性不凡,传授了他一套"太极命门功"。他说:"此功非同小可,需在子时(晚上十一点至凌晨一点)坐定,意守命门。初时如守空谷,毫无所得;久之,会有一丝暖意生出,此乃命门气机初动;再久,暖流渐盛,自命门而上行,通达泥丸,此为小成;若能意守三年,命门真气自生,周身百脉贯通,可称大成。"
张三丰依法修炼。最初七日,一无所获。第八日,忽觉命门处有如微风拂过,似有若无。又过七日,一丝暖意在命门处生出,如春日阳光初照。再过七日,那暖意渐强,如一团小火在命门处燃烧。
一月后,张三丰深夜打坐,忽感命门处一股热流喷涌而出,如同开了一眼温泉,暖流沿着脊背上行,直达头顶,然后环绕全身,浑身舒畅,精神倍增。他惊喜地发现,多年的旧疾不药而愈,目光如炬,双耳能闻远处细微声响。
第二天,老道又来,见张三丰面带微笑,气息沉稳,点头道:"不错,你已入门。"
张三丰拜谢道:"多谢师父指点。弟子有一疑惑,为何命门如此神妙,却鲜为人知?"
老道叹息道:"世人多被幻相迷惑,追逐外物,却不知返观内照。命门虽妙,却无形无相,难以察觉。古人云:'大道至简,大智若愚。'那些追求神通的人,往往舍本逐末,白白错过了真传。"
"那命门究竟是如何产生神奇效用的呢?"张三丰继续追问。
老道神秘一笑:"命门之妙,不可轻言。待你功行深厚,自会明白。"说完,飘然离去。
张三丰继续苦修,终于创出太极拳。后人传言,太极拳的核心奥秘正是源于命门修炼之法,讲究以意引气,以气运身,而命门正是气机发动之源。
在《抱朴子内篇》中,葛洪记载了一段关于命门与先天一气的重要论述:"先天之气,藏于命门,后天之气,行于经脉。修道之人,当收摄后天,回归先天。命门一开,三关自通。"这"三关"指的是尾闾关、夹脊关和玉枕关,是真气运行路径上的三个重要关口。
道家高人吕洞宾曾在《天仙正理》中写道:"命门一穴,实乃元阳之根,元阴之蒂。修道之人,必先固命门,然后真气可存。"
吕洞宾曾亲自指点一位名叫李玄的年轻道士。李玄拜师学艺多年,却总感修行无果。一日遇见吕洞宾,便痛诉困境。
吕洞宾看了看李玄,轻叹道:"你修行多年无果,是因为未得命门要诀。"
李玄惊讶道:"敢问仙师,何谓命门要诀?"
吕洞宾道:"世人修行,往往只知守丹田,却不知命门为何物。丹田如湖泊,命门如源泉。源断则湖干,湖满则源溢。二者互为表里,缺一不可。你每日只修丹田,却忽略了命门,如何能有所成就?"
李玄急问:"命门在何处?如何修炼?"
吕洞宾指着李玄的后腰说:"命门穴位于两肾之间,乃先天一气所藏之处。一般人只见其表,不见其里。表者,穴位也;里者,气机也。修炼时需清心寡欲,静坐调息,想象命门处有一团火焰缓缓燃烧,日久自有感应。"
李玄又问:"为何说命门是先天一气所藏之处?此气从何而来?"
吕洞宾微笑道:"先天一气,乃混沌初分,太极初判时所生之气,纯阳无杂,至清至纯。人降生时,禀此一气于命门,为生命之本。后因七情六欲,此气渐散,故而衰老。修道之人若能守固命门,收摄此气,便可延年益寿,甚至长生不老。"
李玄恍然大悟,拜求真传。
吕洞宾传他"纯阳命门诀",道:"此法修炼时需在寂静之处,采自然之气。先调息至绵长,然后意守命门,想象那里有一团明亮的火焰在缓缓燃烧。每日坚持,百日可见小效,千日可成大道。"
李玄遵教修炼。初时毫无感觉,但他坚持不懈。三个月后,突然感到命门处一丝暖意生出,如同春风拂面。又过三月,暖意渐强,化为热流,沿脊柱上行,遍布全身。九个月后的一天,李玄忽觉体内一阳升起,通透全身,浑身轻松,精神焕发,仿佛回到少年时期。
李玄欣喜若狂,前去感谢吕洞宾。吕洞宾却道:"你才入门而已,莫要自满。命门之妙,无穷无尽。真正的秘密尚在后头。"
李玄修炼数月,某夜打坐时忽见一道金光自命门穴透出,惊喜之余赶忙前去拜见吕洞宾。
"师父!弟子命门处有金光透出,这是何种境界?"
吕洞宾神色凝重:"你已初窥门径。不过,你可知道命门穴为何被古籍称为'先天一气所藏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