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鞋底脱胶、拉链卡顿、雨伞失灵,这些生活中的“小麻烦”不期而至时,您会怎么办?老一辈或许会说“找人修修”,可对许多年轻人而言,去哪修、找谁修、花多少钱,却成了一道难题。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曾遍布街头巷尾的修补摊,已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然而,在上海市宝山区罗泾镇,有一位“小皮匠”,却用四十年的时间,守护着“市井”手艺人的尊严和荣耀。

“约定好的事,哪能反悔呢”




每周一,罗泾镇社区党群服务中心门口,总会准时出现一个身影,带着他那重达五六十斤的“百宝箱”,如约而至。他就是曹和,大家都亲切地称他“小皮匠”,可这位“小皮匠”,其实已经66岁了。

“约定好的事,哪能反悔呢?”这是曹和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也是他近四十年如一日的行动准则。他摆摊的位置,就在服务中心南门,没有任何遮挡。夏天烈日炎炎,冬天寒风刺骨,可他从不“缺席”。

“平常大家都喜欢在他修理的时候和他一起聊聊天、唠唠家常,气氛非常融洽,他和所有人关系都很好。”罗泾镇党群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看着腿脚不便的曹和每周一从不缺席,心中都十分敬佩。

“做了这一行,我就好好干,我心里很珍惜这一门手艺,这是我和自己的约定。”曹和虽然年事已高,但是做“小皮匠”这件事他说他会一直坚持下去。

“做生意,最重要的是良心!”



在曹和的摊位前,总围着一群人。修伞的、补鞋的、磨刀的、配钥匙的……他就像一位“魔法师”,总能让那些破损的物件“起死回生”。

曹和年轻时投奔嫁到罗泾的二姐,因为读不起书,为了谋生,19岁开始学修伞,一干就是近四十年。“当时我腿脚不方便,地里活也干不动,我姐这边正好有个师傅会修理,就让我来学手艺。我学了半年之后,师傅给我买了这些工具,我就开始自己干了。”后来,他陆续学习修拉链、补衣服破洞、磨刀……几乎无所不能。

曹和的收费也是十分亲民。“做生意最要紧的是良心。材料费多少就多少,再赚个几块钱辛苦费,足够了!”

以真心换真心,这么多年相处下来,曹和的真诚和手艺让他真正融入了罗泾,和村民们成了“家人”,“经历了50多年的磨合,曹师傅就像我们这边本地的村民一样,我们就像亲人一样。”村民说道。

“助人为乐,举手之劳不言谢”


曹和不仅是一位诚实守信的手艺人,更是一位热心肠的“活雷锋”。除了每周一在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的固定服务,他还积极参与罗泾镇的“3·5学雷锋”活动、“12·5国际志愿者日”等志愿服务。他还会乘上“泾彩巴士”走村入户,为居民提供上门服务。“只要乡亲们需要,我随叫随到!”这是他的承诺,也是他的快乐。

在服务过程中,曹和发现,许多居民对衣物修补、小家电维修等“小修小补”有着强烈的需求。于是,在罗泾镇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的支持下,他作为召集人,牵头成立“小修小补”便民市集,把“裁缝王阿姨”王玉云、“钟表电器维修师”顾跃良这些老手艺人都“请”了过来。他们一起采取“固定+流动”的形式,把“有温度”的服务送到了居民家门口,让这片社区充满了浓浓的人情味。

曹和的故事,就像一首温暖的歌,在罗泾镇的街头巷尾传唱。他用一把老茧、一颗诚心,诠释着“诚实守信”的真谛,也传递着人与人之间的真情。

近2000户居民受益!宝山这个小区房屋修缮工程正式启动!

来宝山滨江,遇见上海的第一缕晨光!感受入境中国第一站的浪漫与活力

整治小区出口安全隐患,多方联动筑起居民安全屏障

记者:陆倩倩

编辑:颉廉杰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宝山官方微信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