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院面临退院潮!为何老年人数量上升而养老行业却走向衰退?

到2025年,中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将占总人口的22%。

也就是说,会有3.1亿老人,这个比例比2023年的15.1%又高了不少,真是个惊人的增长。

老龄化的难题,实在是咱们国家当前不能忽视的一个问题。

看看国际,平均水平才8.1%,咱中国的增速真的是把别人甩在了几条街外。

有专家网上计算过,从2020年开始,每年要增加2000万的老年人。

照这样的趋势,未来中国每三个人当中就会有一个是老年人。

街上年轻人越来越稀少,小孩的欢声笑语也变得不那么常见了。

放眼四望,真是老人聚集的场景。

养老院听起来好像是个不错的解决方案,

截至2022年,全国已经开设了38.7万家养老机构,提供的床位超过80万张。

听起来养老资源不少,实际上却让人失望。

养老院不仅人满为患的情况不存在,反而还出现了一波退院潮。

在北京的571家养老院里,入住率居然连一半都不到。

最近两年,全国范围内,有10%的老人选择了退院。

这就让人困惑了,明明老龄化这么严重,养老院怎么还留不住人呢?

乍一看,老人数量确实增多了,但他们好像并不太愿意去养老院。

实际上,这几年里,养老院确实建设得挺热闹,数量不少,

毕竟如今的中年人忙得就像陀螺,上面有父母,下面有孩子,

工作得继续,哪有那么多时间天天陪着老人呢。

特别是老人一旦生病,住院、跑腿、照顾,忙得不可开交。

把老人送去养老院,乍听上去是个省心的办法,

可为什么到了2025年,这个生意却出现了问题呢?

养老院的问题,得先聊聊老人的心声。

在中国,老人普遍觉得在家养老更让人安心,

家中那熟悉的香味,还有院子里晒太阳的椅子,

跟邻居聊聊天,打发时间,这些在养老院里可享受不到。

养老院的环境再优越,也得遵循规章制度,比如几点用餐,几点就要上床休息,

活动都是统一安排的,和家里那种随意自在的生活比,真是差得远呢。

有些老人特别开朗,能很快和新邻居打成一片,要是性格稍微内向一点的,

一旦到了养老院,内向的老人就像到了陌生的地方,孤孤单单的,没人能聊上几句。

时间一久,心里那种闷闷的不舒服就涌上来了。

农村的老人特别难以适应,他们一向习惯在田间地头过日子,

种种菜、养养鸡,日子过得悠闲自在,一旦进了养老院就得听人安排,

连门都出不去,哪还有什么乐趣可言。

别说隐私了,在养老院这儿,真是人多嘴杂,根本没法安心。

房间可能是合住的,连个能独自待着的地方都不太好找。

老人家本来就想要个安静的环境,结果整天都被人盯着,这谁受得了啊!

有的养老院的服务还不错,但要是遇上服务差的,那真是让人闹心了。

饭菜没味道,护工态度又冷淡,房间还脏兮兮的,老人待在那能舒心吗?心里不闷得慌才怪呢。

这些年,出院的老人越来越多,有些是回到自家的。

有的另寻出路,总之这养老院的牌子,慢慢就不那么吸引人了。

再深入聊聊,养老院难以留住人,钱这因素可真是相当关键。如今的养老资源真是分布得乱七八糟。

数据从不撒谎,20%的老人占据了80%的养老资源。

那些富有有权的老家伙,住的都是高档养老院,服务好的简直像五星级酒店一样。

护工随时都能到位,餐食营养也很均衡,活动更是丰富多彩,想打牌的话总能找到伙伴。

想跳舞有地方,连医生随时都在。

那剩下的80%老人呢?日子就没那么美好了。

靠着孩子的补贴,或者攒了大半辈子的那些微薄存款,勉强维持生计。

要是一旦得了大病,钱就像流水一样,一下子就得收紧开支了。

城里的人情况还不错,可是农村的老人就惨多了,养老金每个月才一千多块。

连点基本的生活都过得紧巴巴,哪有闲钱去养老院享受啊。

这种差距真是到处都能感受到。城里有些养老院一个月的费用动辄几千,甚至过万,

普通家庭勉强还能考虑一下,但农村的老人听到这个数,直接就摇头走了。

养老院的床位倒是挺多的,可是真正能承担得起的老人却屈指可数。

资源全都集中在少数人手中,大多数老人只能依靠自己或者亲人的支持。

时间一长,养老院的口碑就越来越差了,人们一看这地方既贵又没自由,索性就不愿去了。

日本65岁以上的老年人占总人口的四分之一,比例比中国还要惊人。

东京都的老年人,财富合计得超过100万亿人民币。

70%的老人每个人的资产都能超过120万人民币。

退休后可真是没事做的,喜欢钓鱼的老大爷,专门找个年轻人来给他帮忙提东西。

顺便聊聊天,日子过得真滋润。

打高尔夫的还有专门的人照顾,连兴趣爱好都没落下。

普通的老年人却没这么好的待遇,养老金换成人民币也就3000块钱。

日本的物价真是高得离谱,差不多是中国的1.5倍呢。

去菜市场随便割点肉都得花个百来块,饭吃起来真得好好琢磨琢磨。

为了生活,大部分普通退休的人,退休后还是得出去工作挣点钱。

所以日本那边常常拿“米饭仙人”“寿司仙人”来吹嘘。

其实这是一种无奈的选择,根本没法安心退休。

日本政府也没办法,只得让企业放宽年龄限制,70岁以上的老同志也能继续上班。

这老龄化真是搞得,不仅连养老都变得要“卷”起来了。

回过头来看看国内,国家可没闲着在应对这事儿。

现如今搞了一个分级护理系统,简单来说就是根据老人的经济条件,划分出不同的养老方式。

钱多的可以去住高级养老院,手头宽裕的可以利用社区服务,而没啥积蓄的也有公共护理可以帮衬。

举个例子,像浙江温州那边搞的共享养老服务,把老人统统聚集在一起管理,每个月只收680块钱。

白天有专人送饭,还有定期的理发、打扫卫生服务。平时也能测测血压、查查血糖,真是蛮周到的。

子女不在身边,这些护理人员就帮忙照看,老人总算有个照应,不至于没人管。

城市里的资源丰富,服务也容易普及,农村虽然稍微落后些,但也正在逐步赶上。

从大方向看,这种分级护理真的是蛮有希望的。

欧美那边的一些方法确实值得我们借鉴,尤其是他们的社区医院,运作得相当不错。

医学院的学生下乡实习,既能增加实践经验,

还能好好照顾老人,老人要是头疼脑热的,就能省去跑那么远的麻烦。

要是咱国内也能搞点跟这个差不多的,把医疗和养老合起来,那老人的生活就能轻松不少了。

现在养老院虽然多,但服务跟不上,资源配置也不理想,这才导致了退院潮这么严重。

要是分级护理真正实施开来,老人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养老方式,养老院也不会出现冷清的情况。

再往前推一步,科技也能提供帮助。

如今智能设备越来越普及,AI监护、远程医疗这些东西听上去有点神奇,但实际上操作起来并不复杂。

在老人家里装个监控,身体的各种数据能实时传给医生,养老院也能借此节省些人力资源呢。

资源不均的问题可不是一蹴而就就能搞定的。

不过,技术可以把服务扩展到更广泛的地区,

至少让乡下的老人也能享受点好处。

养老这事儿,路还长着呢,得慢慢来,一步一个脚印。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