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9日,商务部等12部门联合发布的《促进健康消费专项行动方案》,首次将“增强银发市场服务能力”列为十大重点任务之一,明确提出支持适老化改造、智慧养老产品研发、老年旅游专线建设等举措。这一政策不仅是对我国3.1亿老年人口需求的精准回应,更是推动银发经济从“被动应对”向“主动创新”转型的关键信号。
政策亮点:
1. 适老化改造全面升级
《方案》明确支持老年人家庭及公共场所的适老化改造,如居家安全设施、景区无障碍通道等,并鼓励研发适老化智能终端产品(如健康监测设备、智慧养老终端),推动“养老”向“享老”转变。政策还鼓励电商平台、商超等设立“银发消费专区”,优化老年人购物体验。
2. 智慧养老深度融合
通过“智慧广电+养老服务”“互联网+医疗健康”等模式,政策鼓励开发场景化、互动式养老服务;促进慢性病管理、生活照护等智慧养老服务研发,探索区域性综合服务中心,提供康复辅助器具租赁、评估等服务。
3. 产业协同释放消费潜能
《方案》提出推动健康管理与体育、旅游等业态融合,丰富银发旅游产品,如“体育赛事进景区”“老年旅游专线”等。某旅游APP显示,老年旅游专线预订量年增200%,数据印证了老年消费从生存型向发展型的蜕变。上海前滩太古里健康主题街区的成功案例证明:商业体通过“健康+消费”模式,可重构空间价值,拉动银发经济新增长。
行业趋势:
当前,老年消费正经历三大转型:
- 需求升级:从基础医疗向健康管理、精神文化延伸,如老年体检套餐销量3年增长470%。 预计2030年,医养结合市场规模将突破5万亿元,成为中高端养老的核心赛道。
- 科技赋能:智能手环、远程医疗、居家安全监测系统等工具普及,推动智慧养老从“设备”到“生态”的升级跨越。
- 政策驱动:国家卫健委预测,2035年老年人口将突破4亿,银发经济规模或达16万亿元,政策红利将持续释放。
尽管前景广阔,银发市场仍面临高质量服务供给不足、城乡差异显著等痛点。例如,康复辅助器具产业虽被政策支持,但区域性服务中心覆盖率不足;适老化产品研发需更贴近实际需求。未来,企业需聚焦“精准化服务”与“普惠性覆盖”,政府则需强化标准制定(如智慧养老产品规范)和跨部门协作。
《方案》的出台不仅是经济层面的战略选择,更是社会文明的进步标志。当健康消费成为“新潮流”,银发经济的繁荣将托举起亿万老年人的“稳稳幸福”,也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持久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