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分享一个真实的用药错误案例——67岁的刘阿姨因用药细节疏忽突发脑梗,背后的原因值得每一位服用抗凝药的患者警惕!
刘阿姨去年确诊房颤后,一直遵医嘱服用达比加群酯(抗凝药)预防脑梗。她每天按时吃药,定期复诊,药快吃完也及时配药。然而,上周刘阿姨突然左侧肢体无力、口齿不清,送医后确诊**急性脑梗死!
“我一直坚持吃药,怎么会中风?”**面对刘阿姨的困惑,医生仔细排查后发现了关键问题——药物储存不当导致失效!
原来,刘阿姨服用的达比加群酯是铝箔水泡包装,需随用随拆。但她觉得拆包装麻烦,又担心漏服,便让女儿买了分装药盒,提前一周将药粒拆出存放。殊不知,达比加群酯胶囊一旦脱离原包装,极易受潮分解,导致药效大幅下降,抗凝作用“形同虚设”!
达比加群酯胶囊外壳对湿度极其敏感,说明书明确要求“给药前保留在原包装中”。脱离密封环境后,药物可能:
1. 有效成分降解,抗凝效果减弱;
2. 胶囊外壳破损,药物被胃酸破坏失效;
3. 药粉直接接触消化道黏膜,增加出血风险。
药师提醒:除了上述用药错误,下面这些用药错误也可能让抗凝药变“致命陷阱”。
1. 漏服后盲目补服,可能引发大出血
若漏服时间<6小时,可以立即补服;
若>6小时,跳过本次剂量,切勿双倍服药!因为过量服药会过度抑制凝血功能,导致消化道出血、颅内出血等急症。
3. 擅自停药,血栓风险飙升
有患者自行停药3天,竟诱发下肢静脉血栓!药师提醒:达比加群酯半衰期短(12-14小时),停药24小时抗凝作用即显著下降; 除非出现严重出血或医生指导,否则需要长期规律服药!
最后,我们一起了解下达比加群酯的注意事项:
达比加群酯是一种口服抗凝药,主要用于预防非瓣膜性房颤患者的中风及全身性栓塞,以及治疗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使用需注意以下事项:禁忌症包括活动性出血、严重肾功能不全(肌酐清除率<30 mL/min)及对该药过敏者。出血风险较高,用药期间应密切观察异常出血症状(如鼻衄、血尿、黑便等),严重出血需立即停药并就医。肾功能不全者需定期监测肌酐清除率并调整剂量。药物相互作用方面,避免联用强效P-gp诱导剂(如利福平)或抑制剂(如胺碘酮),同时慎与抗血小板药、NSAIDs合用以免增加出血风险。侵入性操作或手术前需根据出血风险暂停用药(通常术前24-48小时),具体需遵医嘱。孕妇、哺乳期妇女及儿童的安全性尚未明确,应谨慎使用。服药期间避免饮酒,并严格遵循剂量要求,不可自行调整或漏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