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1日,渝北中央公园,“戏剧树”活动现场,市民席地而坐沉浸于话剧《天鹅之歌》带来的艺术世界。首席记者 龙帆 摄/视觉重庆
当戏剧走出传统剧场,演员在公园与观众亲密互动,一同欢笑、落泪;当音乐会融入山水夜景,成为心灵疗愈的良方;当无人机灯光秀点亮城市夜空,带来震撼的视觉体验……在重庆,这些演艺形式越来越受年轻人的青睐。
日前,艺恩数据发布的《2025年轻人文娱消费趋势图鉴报告》显示,沉浸式体验、女性叙事、精神乌托邦、碎片提升、速食主义是2025年年轻人文娱消费的5大趋势。重庆也正以多元的演艺生态,精准对接年轻人的喜好,在演艺市场革新中释放出活力与吸引力。
沉浸式演出——打破舞台边界观众深度参与
4月9日晚,渝北区中央公园一角被星光与灯光点亮,大树下,英文原版话剧《一个人的莎士比亚》正在上演。大地为舞台,夜色为幕布,清风虫鸣为伴,观众或席地而坐,或倚树而憩,在轻松惬意的氛围中感受戏剧的呼吸。
这场由渝北区文旅委主办,重庆演艺股份有限公司承办的中央公园·戏剧树活动,为市民带来“小而精”的戏剧艺术体验。
“这确实是一次很有意思的尝试,让很多没有进过剧场的人可以与戏剧不期而遇。”重庆大学美视电影学院表演系副教授、演员赵虎,专程从大学城赶到中央公园来观剧。在他看来,类似“戏剧树”这样的演出形式,让演员近距离面对观众,让观众在没有束缚的环境中感受艺术魅力。
“处在自然环境中观演,演员就站在面前与你聊天聊人生,这种情感的共鸣更为深刻。”连续两天,市民廖洨洨都在下班之后来中央公园观看演出。
当下,“情感共鸣”和“深度参与感”已经成为年轻人选择娱乐活动的核心关键词。越来越多的年轻观众不再甘心只做台下的看客,而是迫切渴望走进故事,成为剧情的核心。
由重演戏剧打造的沉浸式惊悚戏剧《黑暗降临时》即将赴上海首演。重演戏剧负责人胡蝶表示,该剧将结合互动体验与悬疑叙事,让观众成为剧情的推动者,沉浸式感受光怪陆离的场景。此前,重演戏剧已经在重庆推出了沉浸式互动游戏戏剧《终极骗局2.0》《金钱世界》特别版、《生存游戏》以及沉浸式光影互动戏剧《权利之夜》,均收获了良好的票房。
慢综治愈密码——重庆山水写就诗和远方
最近,重庆大剧院正在紧锣密鼓地筹备江畔音乐会,在购票平台,三个档次的门票均已售罄。以山水为舞台,在璀璨夜景和拂面的清风中聆听动人的音乐,作为极具重庆辨识度的IP,江畔音乐会已举办两届,深受市民和游客喜爱。
从民乐到京剧、交响乐,江畔音乐会这个品牌持续“上新”。重庆大剧院相关负责人介绍,即将于4月底上演的江畔音乐会将融入鲜花和美食元素,让市民游客不仅听乐声、风声、两江潮水声,也能听见花开的声音。
在快节奏的生活中,年轻人越来越渴望内心的疗愈,平实舒缓地还原生活本真的慢综受到极大关注。此前大热的慢综《种地吧》,就催生了无数“禾伙人”,“回村种地”成为许多人的梦想。而在重庆,也有极具地域特色的文化慢综《诗行长江》。
在渝中区湖广会馆,体会当年朝天门码头迎来送往的喧闹熙攘;在大足宝顶山,用XR虚拟现实技术与创刻人赵智凤对话,探寻宝象庄严背后的秘密;在巫山神女峰,体悟大江大川之间的闪亮遗珍……《诗行长江》于2024年5月播出第一季,由文化名家单霁翔领衔的诗行团,带领观众徜徉于巴山渝水之间,一览都市繁华与历史韵味。第二季节目今年1月播出,由“鬼才教授”郦波领衔,从涪陵出发,一路去往忠县、奉节,跟着诗歌的脚步,既探寻重庆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又能深度感受新时代新重庆的风物之美、文脉之魂。《诗行长江》总导演安丽佳透露,目前已在筹备第三季,不同的线路,同样的温度,为观众编织一个关于诗和远方的梦。
硬核科技秀——无人机释放“演艺+”活力
近日,重庆“官宣”无人机灯光秀常态化展演,全年演出90场次,月月换新。周末或节假日可以欣赏无人机演绎“山水人城”多维联动的视觉盛宴,对于市民游客来说,这着实是一个令人欣喜的消息。
事实上,近年来,我市演艺市场持续探索,川剧院、杂技艺术团等推出《醉人的川剧》《极限快乐》沉浸式驻场演出,市文旅委等相关部门通过对“演艺新空间”的动态管理和“文化旅游惠民消费季”的资金扶持,充分构建起创新生态、释放市场活力。
作为文化创意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演艺产业是提升文旅消费的有效抓手。未来,随着演艺+科技、演艺+文旅、演艺+消费等的深度融合,重庆将持续吸引年轻群体用“脚”投票,走进剧院、走进光影大秀、走进演出发生的每个角落。(新重庆-重庆日报记者 周双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