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跨越国界,文化架起桥梁”。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文化和旅游部联合推出的大型国际文化交流节目《美美与共·和美之歌》于4月12日收官。节目以艺术为纽带,编织出一幅文明交流互鉴的锦绣长卷,让观众不仅感受到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更能领略到不同文明“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深刻内涵。
△第14期《中国电视报》对《美美与共·和美之歌》进行整版报道
以艺通心
超越时空的情感共振
以歌会友、以艺通心,《美美与共·和美之歌》展示了和而不同的文化魅力。节目呈现了“2024汤显祖国际戏剧交流月”活动中,昆曲艺术家张军、表演艺术家濮存昕合作的实验戏剧《哈姆雷特》。汤显祖、莎士比亚两位生活于同一时代的文学巨匠,在400多年后跨越时空“相遇”,重现经典,再续辉煌。
芭蕾艺术在历史上曾为中国与古巴搭起友谊的桥梁。20世纪60年代,古巴芭蕾传奇艾丽西亚·阿隆索双目近乎失明,却依然率团来华演出;2014年,中央芭蕾舞团赴哈瓦那国际芭蕾舞节演绎《唐·吉诃德》,续写了两国芭蕾对话新篇章。如今,这座友谊之桥也延伸到了《美美与共·和美之歌》的舞台上。
节目邀请了古巴国家芭蕾舞团总监维恩赛·瓦尔德斯与中央芭蕾舞团团长冯英,两人共同揭秘“古巴派芭蕾”柔美婀娜的动作与中国芭蕾的戏曲融合美学。冯英现场示范《红色娘子军》中的“黎族少女舞步”,古巴舞者也展示了拉丁风格舞姿。
音乐是人类的共同语言,节目以音乐为切口,用音符架起世界多元文化沟通的桥梁。18世纪,瑞典商船“哥德堡号”三次远赴广州,以茶叶、瓷器、丝绸为纽带,开启中瑞贸易与文化往来。1745年,“哥德堡号”在返航途中沉没,于1984年被重新发现。瑞典历时十年复刻古船,2006年沿原航线重返广州。中国歌手秦勇的歌曲《远航》,创作灵感就源自他2006年登上“哥德堡号”仿古船的经历。
此外,希林娜依·高与阿联酋国宝级歌手哈姆丹·阿布里联袂献唱《飞云之下》,高亢纯净的歌声宛如天籁;俄罗斯歌手卡捷琳娜与中国歌手井胧带来大气磅礴的歌曲《骁》,唱出豪迈自信;中国歌手张赫煊和埃及歌手Ghada唱响《世界这么大还是遇见你》,共同诉说中埃文明“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永恒诗篇……一首首中外歌手合作的经典之作,让《美美与共·和美之歌》仿佛国际范儿十足的大型歌会,通过舞台艺术与歌声的融合,传递出文化交流与共同发展的理念,共享和而不同的文化魅力。
绚丽舞台
多元文明的视觉交响
舞台艺术之美,是《美美与共·和美之歌》带给所有观众的第一印象。“山从天目成群出,水傍太湖分港流。行遍江南清丽地,人生只合住湖州。”首期节目舞台以湖州吴兴宛如桑叶的花海为依托,通过舞台艺术的融合,向世界解读具有中国特色、体现中国精神、蕴藏中国智慧的优秀文化。色彩斑斓的舞台光影效果,犹如一幅流动的画卷,令人仿佛置身于一个梦幻世界。
《美美与共·和美之歌》以震撼的舞台美学,构筑起文明对话的第一现场,节目对跨文化场景的构建更显匠心独运。为献礼中意建交55周年,制作团队以但丁《神曲》为蓝本,通过70多个3D沉浸式投影技术,在荧屏上再现了意大利语言之父但丁创造的经典场景,融合了摇滚、流行和歌剧等多重音乐元素……当现代数字科技遇到古典文学巨著,一场跨越时空的文化盛宴就此展开。
在哈尔滨,中俄交响乐团的碰撞交融,见证了中俄人民心灵相通的美好故事;在湖州,克罗地亚钢琴演奏家马克西姆指尖的悠扬旋律,伴随着中式风情的服饰秀,让人在“中西合璧”的和谐之美中久久沉醉;在意大利大提琴家Ivo Martinenghi演奏的悠扬旋律中,中国演员吴正丹、魏葆华带来融合杂技《化·蝶》,东西方艺术在交融中迸发出超越语言的美学震撼……节目让观众在温暖的“和合之美”中,感受同心和鸣的、凝聚的、奔涌的情谊。
有观众在看完首期节目后就表示,“《美美与共·和美之歌》果然有点东西,舞台设计大气磅礴,灯光璀璨夺目,湖州也好美,让人都想去看一看当地的风景了”。
匠心传承
技艺碰撞的智慧火花
《美美与共·和美之歌》邀请代表嘉宾实地探访、深入体验当地特色文化与人文风情,以其包容性、开放性、多元性,接地气地展开了一场跨国界、跨时空、跨文明的文化奇遇。
节目中,当主持人龙洋与来自中国台湾的歌手陈立农一起,探访绵延千载的丝绸故事,我们知晓了湖州何以“一根丝绸联结世界”。从领蚕种到采桑叶喂蚕、制作柴龙,跟随嘉宾的脚步,观众也仿佛身临其境。
“一带一路”大型主题艺术景观“丝路金桥”以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国花和市花为媒,成为连接世界的和平符号。节目中,外景主持人舒冬先后前往北京和广州,拜访“丝路金桥”艺术景观的创作者舒勇,揭秘“丝路金桥”诞生的背后故事。金桥的造型复刻了赵州桥,彰显中国智慧、中国技术。
如今,中餐致力于融合全球各地的饮食文化,吸引了大量外国人加入中华美食文化的探索与传承。节目邀请了参加2024世界中餐欧洲大赛的大厨们,现场上演“厨神”争霸。晋菜黄花三丝虾筒集山西大同元素与药膳滋补理念于一身、淮扬菜“蟹蟹米饔鲍食界”有着“谢谢你拥抱世界”的美好寓意、东北菜中的“婉约派”雪衣豆沙让人垂涎欲滴……世界也可以通过舌尖读懂中华文化的厚重底蕴。
此外,中埃两国800余名考古工作者历时400个昼夜,在52℃沙漠中携手揭开萨卡拉地宫之谜,用阿拉伯文、中文、英文三语发布成果;中泰两国科研人员基于共同的生态理念,在携手研究保护布氏鲸这一珍稀海洋物种的道路上密切合作;中国与克罗地亚专家进行了一场双向奔赴的国际合作——围绕九寨沟和克罗地亚普利特维采湖国家公园生态保育恢复开展一系列联合研究……《美美与共·和美之歌》展现了丰富多彩的国际人文交流活动,更生动诠释了“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精神内涵。
艺术,一直被认为是一种世界通用的特殊语言。《美美与共·和美之歌》通过“大型歌会+城市探访+实景创演+文化互赏”的形式,将各国的艺术瑰宝集中展示,讲述了不同艺术的融合创新、不同国度的民心相通,让人们可以近距离感受不同文化背景下艺术的独特魅力。
值得一提的是,节目不仅有宏大的叙事,更有沉入日常烟火的中外交流互鉴。如位于义乌的全球最大的小商品批发市场,其中200多万种商品,早已融入海内外每一个普通人的生活日常。节目用小切面,把中外文化融合的宏大叙事,用具象化、生活化的方式呈现出来,让观众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世界文化之间的紧密联系以及合作的必要性。
从大型歌会到城市探访,再到文明互鉴,《美美与共·和美之歌》让更多人感受到“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的深刻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