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钓鲫鱼水初暖,红虫蚯蚓是良伴。夏钓草鱼荷塘边,嫩草麦粒香飘远。秋钓鲤鱼水渐凉,玉米红薯最芬芳。很多新手钓友去野钓时,都希望使用一种鱼饵就能钓各种鱼,以为鱼饵是万能的。然而,并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万能饵。不同鱼类的食性有很大差别,导致钓鱼用饵也各不相同。下面,我来讲下野钓不同鱼类时的用饵的4个区别。
野钓不同鱼类时的用饵的4个区别
一、鱼饵的腥素。按照食性来分类,鱼类分为肉食性、素食性和杂食性三种鱼类。肉食性鱼类喜欢吃腥饵,素食性鱼类喜欢吃素饵,杂食性鱼类喜欢吃腥素比例适中的鱼饵。鱼饵中的动物性成分含量高,就属于偏腥味鱼饵;鱼饵中的植物物性成分含量高,就属于素饵。
野钓不同鱼类时的用饵的4个区别
二、鱼饵的味型。气味是鱼饵诱鱼的主要方式之一,不同鱼类喜欢不同的食物气味,所以钓不同鱼类时,鱼饵的味型也都各不相同。比如,虽然鲫鱼、鲤鱼、青鱼、草鱼都喜欢香味,但是香味有数十亿种,每种鱼最喜欢哪种香味,很难说清楚。但是,一旦鱼饵的味型对路,就能多钓好多鱼。
野钓不同鱼类时的用饵的4个区别
三、鱼饵的状态。有些鱼喜欢吃大颗粒的食物,比如青鱼、鲤鱼和草鱼,有些鱼喜欢吃散碎的食物,比如鲫鱼、鳊鱼、鲢鳙和罗非鱼等。所以,钓不同的鱼类,就需要使用不同形状和大小的鱼饵,有些时候需要雾化好,有些时候不能雾化,有时用大颗粒鱼饵,有时用小颗粒鱼饵。
野钓不同鱼类时的用饵的4个区别
四、鱼饵的用量。不同的鱼类,摄食量也有较大区别。有些鱼类的摄食量大,有些鱼类的摄食量小。钓一些大个体的鱼类时,鱼饵用量大,打窝量也大;钓一些小个体的鱼类时,鱼饵的用量小,打窝量也较小。比如,野钓鲫鱼时,每次打窝20到50克就足够了,等窝料快被吃光的时候,发窝以后再下竿即可。
野钓不同鱼类时的用饵的4个区别
综上所述,就是野钓不同鱼类时的用饵的4个区别。鱼类的食性还会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变化,所以没有万能的鱼饵,鱼饵必须随机应变。野钓时,如果要提高鱼饵的诱鱼、促食和留鱼效果,可以在鱼饵中添加多巴酒、鱼多巴和鱼安素,效果非常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