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房子就像一本被翻旧的课本,边角磨得发毛,可每一页都夹着故事。
1.
门铃响了。
我正往排骨里倒醋,油烟机“轰隆隆”地响,像极了当年教室里那台老式投影仪。王明一进门就皱眉:“妈,这油烟机该换了,吵得人脑仁疼。”
李佳跟在后面,高跟鞋踩在地板上,发出轻微的“咯吱”声。她没说话,只是把包放在沙发上,顺手抽了张湿巾擦了擦茶几。
小宝倒是欢实,书包一甩就扑过来:“奶奶!今天吃什么?”我揉了揉他的脑袋:“糖醋排骨,还有你爱吃的蒸蛋。”
李佳瞥了一眼灶台,欲言又止。我知道她想说什么——这口铸铁锅用了二十年,锅底都烧黑了,早该淘汰了。可这锅炖的肉,就是比他们家的智能锅香。
2.
饭桌上,李佳夹了块排骨,咬了一口,眉头微蹙:“妈,糖放多了吧?现在都讲究低糖饮食。”
王明赶紧打圆场:“妈做的排骨就这个味儿,我从小吃到大。”
我没接话,只是低头扒饭。
其实我知道,李佳不是嫌排骨太甜,是嫌这房子太旧。上次来,她说我的冰箱是“老古董”,上上次,说我的沙发“像从旧货市场淘的”。每次来,她都能挑出点毛病,仿佛这老屋连空气都是过期的。
可我能说什么呢?儿子有了自己的家,我这个当妈的,总不能还指望他们像小时候一样,觉得我什么都对。
3.
吃完饭,李佳坐在沙发上刷手机,王明陪小宝写作业。我收拾碗筷时,李佳突然抬头:“妈,你这洗碗池该换了,水龙头都锈了。”
我手上没停,笑着说:“能用就行,换它干啥?”
她撇撇嘴:“现在谁还用这种老式水龙头啊?我们家的一挥手就出水。”
我没接话,心里却像被针扎了一下。是啊,他们住的是市中心的新房,120平,带智能家居,而我这儿,连水龙头都是上个世纪的款式。
可这房子再旧,也是家啊。
4.
那晚,我批改完学生的作文(退休后我还在帮社区孩子辅导语文),胃突然疼得厉害。我扶着墙去拿药,结果腿一软,直接摔在了地上。
床头柜上的相框掉了下来,玻璃裂了道缝,正好横在我和老伴的合影上。照片里的他还在笑,好像在对我说:“老太婆,别老想着省钱,该花就花……”
可我哪舍得呢?儿子还背着房贷,孙子补习班一节课就三百多,我能省一点是一点。
救护车来的时候,我听见李佳在电话里跟护士解释:“我婆婆是老教师,平时身体挺好的,就是太省了……”
5.
住院那几天,李佳破天荒地天天来送饭。
第一天是外卖,第二天是单位食堂的粥,第三天……她居然自己炖了汤。
我看着她指甲缝里沾着姜末,袖口还蹭了面粉,突然有点想笑——这丫头,怕是第一次下厨吧?
她有点不好意思:“妈,汤可能淡了……您将就喝。”
我喝了一口,确实淡,可心里却莫名暖了起来。
6.
出院那天,全家都来接我。
小宝举着一张画蹦到我面前:“奶奶!我画了我们家!”
我接过来一看,歪歪扭扭的楼房上画了两只翅膀,底下写着:“奶奶家会飞~”
李佳突然说:“妈,周末我跟你学做糖醋排骨吧?就用你家那个铁锅。”
王明在后面推轮椅,哼起我小时候教他的童谣。
春风从车窗缝钻进来,带着玉兰花的香味。我突然觉得,这老房子好像也没那么旧了。
日子就像老房子的地板,磨得再旧,踩上去还是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