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人名地名皆是虚构,请勿与现实关联,本文所用素材源于互联网,部分图片非真实图像,仅用于叙事呈现,请知悉

“有些东西,就该放在那个位置上,动一下都不行。”

李大爷放下茶杯,眼睛直勾勾地看着对面的阿姨,“你看,这个相框放在这里已经十年了,十年。为什么你要把它挪到窗台上?”

钟点工王阿姨手足无措,“我只是觉得擦桌子的时候……”

“不行,就应该放在这里。”李大爷打断她的话,把相框重新放回原位,手指轻轻抚过相框里微笑的女人,“她喜欢看着这个方向。”

王阿姨望着这位固执的老人,不知该如何回应。这已经是她第二次被批评了,大概明天就要成为第七个被辞退的钟点工。

她不知道的是,李大爷看似平常的举动背后,藏着一个谁也不知道的秘密。

01

周日下午,李海军站在父亲家门口,滑动手机屏幕查看转账记录,眉头越皱越紧。短短一个月内,七条不同姓名的转账记录排列整齐。

“到底怎么回事...”李海军嘀咕着,按响了门铃。

“来了来了。”门内传来李大爷拖着步子的声音,还伴随着些许物品挪动的声响。

李海军听见父亲似乎在慌忙整理什么东西,过了好一会儿门才打开。

“爸,我来看你了。”李海军提着水果和几盒营养品,脸上挤出笑容。

李大爷穿着整齐的格子衬衫,头发梳得一丝不苟,脸上堆满笑容,“今天怎么想起来了?快进来快进来。”

李海军一进门就不动声色地环视起客厅。自从母亲去世后,这个家就缺少了女主人的精心打理。李大爷虽然生活能自理,但家务活一直是他的弱项。

奇怪的是,家里确实挺干净,但某些区域特别整洁,而另一些区域却显得凌乱不堪。电视柜一尘不染,摆设排列得整整齐齐;茶几上却报纸杂志乱七八糟,几个茶杯都没收拾。

“屋里挺干净啊。”李海军把东西放在餐桌上,试探性地问道,“王阿姨干活还行吧?”

李大爷的表情立刻变了,摇摇头,“别提了,不行。”

“又不行?这都第七个了吧。”李海军无奈地叹气,“爸,你这么挑剔,以后谁还敢来啊?”

“就是不行,”李大爷声音提高,“她把相框给挪位置了,还给我把调味瓶全部重新排了一遍,现在找酱油都得翻半天!”

“人家打扫卫生难免要挪一下东西吧?”李海军忍不住说,“又不是故意的。”

李大爷不再说话,转身走进厨房倒水。李海军注意到父亲的背影比以前佝偻了些,但走路的步伐依然有力,看上去并不像有健康问题。

就在这时,李海军的手机响了。来电显示是“幸福家政”。

“您好,”电话里女声带着明显的无奈,“关于您父亲家的钟点工问题,恐怕我们没有合适的人选了。最近一个月您父亲已经换了七位阿姨,说实话,我们公司都快被投诉了。”

李海军走到阳台,压低声音,“我知道,确实给你们添麻烦了。这样,先不用安排了,我想想办法。”

02

挂断电话,李海军回到客厅,发现李大爷正站在书柜前,背对着他,若有所思地整理着一排旧相册。

“爸,家政公司说没有合适的阿姨了。”

李大爷头也不回,“不需要了,我自己能行。”

李海军走到书柜旁,注意到父亲手中的相册是母亲生前最爱翻看的那本,里面都是他们年轻时的照片。

“爸,我下周要出差,你一个人在家,总得有人来帮忙吧?”

“不用!”李大爷突然激动起来,“他们都不行,还不如我自己来!”

李海军被父亲突如其来的情绪爆发吓了一跳,没再坚持,转而继续观察起屋子。最奇怪的是,主卧门居然是关着的,这在以前从未有过。母亲在世时,卧室门总是敞开的。

“爸,妈妈的房间,你让钟点工打扫吗?”

李大爷的动作顿了一下,放下相册,装作若无其事地回答:“那是我和你妈妈的地方,外人别进。”



临走前,李海军在小区门口遇到了住了二十多年的邻居赵婶。

“小李啊,你爸最近还好吧?”赵婶神秘兮兮地问,声音特意压低。

“挺好的,怎么了?”

“没什么,就是最近看你爸家进进出出好多生面孔,一会儿这个阿姨一会儿那个阿姨,大家都在猜,是不是...”赵婶眨眨眼。

李海军一头雾水,“是钟点工,帮我爸打扫卫生的。”

“哦~”赵婶一脸恍然,但表情又变得担忧,“那你得多注意了。前几天张奶奶家就被假装钟点工的人骗走了两万块钱。你爸不会交了什么坏朋友吧?”

李海军心里一沉,邻居们的议论让他担忧。父亲到底怎么了?是老年痴呆的前兆?还是被钟点工们偷东西了?亦或是有什么奇怪的事情瞒着自己?

开车回家的路上,李海军给女友杨雪打了电话。

“杨总,忙吗?”李海军调侃道。他和杨雪认识多年,现在两人已经交往一年多,杨雪是一家外贸公司的经理。

“少来这套。”杨雪笑骂,“什么事?几点了还打电话。”

“我爸那边出了点事。”李海军叹气,“一个月换了七个钟点工。”

“七个?!”杨雪惊呼,“你爸也太挑了吧。”

“就是,关键是他也说不出哪里不行,就说'他们不合格',一问具体的就支支吾吾。”李海军转动方向盘,拐进小区,“最夸张的那个,才干了半天就被他赶走了。”

“会不会是...”杨雪压低声音,“老年人有时候会有点小迷信,或者怪癖什么的。”

“不可能,我爸以前是机械厂的工程师,最讲究科学了。我妈生前经常笑话他什么事都要讲证据,太死板。”

电话那头沉默了几秒,杨雪突然说:“要不这样,让我去试试?”

“啥意思?”

“我去应聘钟点工,近距离观察一下你爸。”

李海军差点踩了急刹车,“你?开什么玩笑,你可是经理,怎么可能去当钟点工!”

“你瞧不起钟点工啊?”杨雪笑了,“就当帮你忙。我每天五点下班,去你爸那儿两小时完全没问题。再说了,我本来周末也没啥事,正好锻炼一下生活技能。”

“可我爸见过你啊,那次我生日,你还来我家做了一桌菜。”

“那都一年多前的事了,我戴个口罩,穿得普通点,他哪能认出来?”

李海军沉默了一会儿,确实,李大爷对人脸从来就不敏感。而且如果不找出父亲古怪行为的原因,这事没完没了。家政公司也没辙了,或许杨雪的主意是个不错的选择。

“行吧,不过要小心,万一我爸发现了,估计会很生气。”

“放心,我会小心的。对了,你出差几天?”

“一周,下周六回来。”

“正好,给我一周时间观察。”杨雪信心满满,“得找个新家政公司,免得被认出来。我表姐前几年做过家政,我问问她有什么推荐的。”

03

两天后,杨雪通过“阳光家政”成功应聘成为钟点工,被派去李大爷家工作。她特意穿了普通的运动服,扎了马尾辫,戴着口罩和帽子,看起来和平时精英女性的形象大相径庭。

“别紧张,别紧张。”杨雪站在李大爷家门口,自言自语地给自己打气,然后按响了门铃。

“您好,我是阳光家政的小杨,来给您打扫卫生的。”杨雪刻意压低了声音,心跳加速。

门开了,李大爷穿着整洁的衬衫和西裤,白发梳得一丝不苟,上下打量了杨雪一番,“嗯,进来吧。”

杨雪小心翼翼地走进屋内,环视四周。李海军说得没错,房子的某些区域一尘不染,而另一些区域却十分凌乱,仿佛两个不同的人在打理一样。

“我先说清楚,”李大爷严肃地说,站得笔直,眼神却有些闪烁,“一些地方不用你动,我自己会弄。你主要负责厨房、卫生间和客厅的那一半。”

“好的,李叔叔。”杨雪顺从地点点头,“有什么特别需要注意的吗?”

李大爷指了指电视柜和茶几,“这些地方你可以擦,但上面的东西绝对不能乱动,就是擦的时候稍微挪一下,擦完必须放回原位,一定要放回原位。”

杨雪点点头,暗暗记下。

“还有,”李大爷指着紧闭的主卧门,语气变得更加严肃,“这个房间不用你打扫。”

“好的,我明白了。”

杨雪开始打扫,一边干活一边悄悄观察。客厅墙上挂着几张全家福,照片中,李大爷和一位气质温婉的妇人站在一起,身旁是年轻时的李海军。

那位妇人就是李海军的母亲,李大爷的妻子。照片中的她笑容恬静,眼角微微上扬,看起来十分和蔼可亲。

打扫到电视柜时,杨雪注意到上面摆放着几个相框。其中一个是李大爷和妻子的合影,看起来是在某个旅游景点拍的,背景是蓝天碧水。还有一个相框里放着全家福,但照片已经泛黄。

正当杨雪小心地擦拭相框时,李大爷突然从厨房走出来,目光紧紧盯着她的动作。

“你要把相框放回原位,”李大爷紧张地说,甚至有些微微发抖,“就是这个位置,不能偏移。”

“我会的,李叔叔。”杨雪点点头,“我只是擦一下,马上就放回去。”

李大爷站在一旁,一动不动地盯着她。杨雪把相框擦干净后,小心翼翼地放回原位。

“不对,”李大爷突然说,“角度不对。”

他走过来,亲自调整相框的位置,直到满意为止。杨雪注意到,他调整的幅度可能不到一厘米,但李大爷却非常在意。

接下来的几个小时,李大爷几乎寸步不离地跟着杨雪,监督她的每一个动作。



当杨雪试图整理茶几上的杂志时,李大爷立刻制止了她。

“这些不用动,我自己会整理。”

杨雪点点头,转而去打扫厨房。在厨房里,她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所有的调料瓶都按照高矮排列得整整齐齐,就像用尺子量过一样。而且每个瓶子上都贴着标签,字迹娟秀,明显不是李大爷的笔迹。

当杨雪正要擦拭调料架时,李大爷又出现了。

“这个架子可以擦,但瓶子不要动。”李大爷强调。

“好的,我会小心的。”杨雪好奇地问,“李叔叔,这些标签写得真好看,是您写的吗?”

李大爷愣了一下,眼神突然变得柔和,“不是我,是她...她写的。”

“她是...”

李大爷似乎不想说,立刻岔开话题,“你继续干活吧,我去看看电视。”

李大爷离开后,杨雪立刻拿出手机,偷偷拍下了调料瓶的排列和标签,发给了李海军。她在短信里写道:“你爸对物品位置特别讲究,而且家里还保留着你妈妈的笔迹。”

李海军很快回复:“我妈走了三年了,那些标签还在?”

杨雪继续观察,发现家中处处有这样的细节:书架上的书按照特定顺序排列,茶几抽屉里的遥控器摆放位置也固定,甚至连鞋柜里的拖鞋都是成对放置,间隔一致。

04

第一天的工作结束后,杨雪向李海军汇报了发现。

“你爸对家里某些区域特别敏感。最奇怪的是,家里到处都按照特定规则摆放,好像在遵循某种不成文的规定。”

“听起来不太正常。”李海军担忧地说,“明天能进主卧看看吗?”

“我试试,不过你爸特意说了那个房间不让进。”

第二天,杨雪特意改了个时间,还特意提前半小时到达,想看看李大爷的早晨习惯。通过李海军提供的备用钥匙,她轻轻打开门,却被眼前的一幕惊呆了。

李大爷正站在客厅中央,手里拿着一张照片,嘴里轻声说着什么。

杨雪故意弄出一点声响。李大爷立刻把照片藏进口袋,快速收起多余的碗筷,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

“李叔叔,早啊,我提前来了。”杨雪假装没看见刚才的一幕。

“哦,来了啊。”李大爷有些慌乱,“我刚吃完早饭,你先忙你的吧。”

杨雪点点头,内心却充满疑问。

第三天,当杨雪清理一个次卧的床头柜时,李大爷的反应强烈到不同寻常。

“这个必须这样放,”李大爷指着床头柜上的台灯和一个小闹钟,“台灯必须在左边,闹钟必须在右边,中间必须空着,一厘米都不能差。”

“好的,我明白。”杨雪好奇地问,“李叔叔,为什么一定要这样放呢?”

李大爷愣住了,似乎不知道如何回答,眼神闪烁,“就是...就是这样习惯了。你不用问那么多,按我说的做就行。”

杨雪注意到床头柜中间的空位摆放着一个精致的小枕头。当她试探性地用抹布擦拭小枕头时,李大爷一把夺过抹布。

“这个不用擦,我来。”

那一刻,杨雪在李大爷眼中看到一丝慌乱,还有深深的悲伤。有什么事情不对劲,这个老人似乎有太多不为人知的秘密。

05

下午,李大爷出门买菜,杨雪抓住机会查看了客厅的抽屉。在最下层的抽屉里,她发现了一叠老照片,都是李大爷和妻子的合影。照片背面写着日期和简短的文字:

“1985年5月12日,我和老伴在颐和园,她说荷花开得正好。”

“1990年10月1日,国庆节在天安门,她说蓝天配红旗最好看。”

“2005年春节,她穿红毛衣,说这是最开心的一年。”

字迹明显是李大爷的,有些歪歪扭扭。照片下面还有一个小本子,杨雪正要翻开,突然听到楼道里有脚步声,她赶紧把东西放回原位,装作在擦茶几。

心脏在胸腔里狂跳,差点被发现了。那个小本子里会记录着什么呢?为什么李大爷这么在意家中物品的位置?这些谜团让杨雪越来越好奇。

第四天,意外发生了。杨雪在打扫时,不小心碰倒了电视柜上的一个蓝色小花瓶。花瓶没有碎,但李大爷的反应出乎意料地激烈。

“你干什么!”李大爷冲过来,脸色铁青,“这不能动!”

“对不起,李叔叔,我不是故意的。”杨雪连忙道歉,被李大爷突如其来的怒气吓了一跳。

“你们这些钟点工,就知道乱动东西!”李大爷的情绪激动得不同寻常,手指因愤怒而颤抖。

杨雪小心翼翼地把花瓶放回原位,“李叔叔,我真的很抱歉。这花瓶很特别吗?”

李大爷神情复杂地看了她一眼,什么也没说,转身走进了主卧,重重地关上门。

杨雪站在原地,震惊于李大爷的反应。一个普通的花瓶竟然能引起这么大的情绪波动?那扇紧闭的主卧门后,一定藏着答案。



第五天,杨雪还是决定在早晨观察,她冒险提前一小时到达李大爷家,希望能发现更多线索。

天刚蒙蒙亮,六点不到,杨雪悄悄打开门,发现屋内漆黑一片。她轻手轻脚地走进客厅,突然听到主卧传来李大爷的声音。

她蹑手蹑脚地靠近主卧门,从门缝中往里看。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