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周刊】
清明忆祖父:以笔为剑,以爱为炬
章绚丽
杏花细雨中,原林梓小学前的梧桐叶滴着水珠,在青石板上晕开一圈圈涟漪。我抚摸着树干上斑驳的刻痕——那是祖父三十年前教我识字时留下的“天地玄黄”。风过檐角,耳边似乎又响起了那悬挂的铜铃声音,恍惚间与1948 那年课堂上稚嫩的读书声重叠。祖父章金辉生于1920年,一生恰似他案头那方端砚,墨色深沉处皆是山河岁月。
第一章 烽火狼毫(1920-1942)
1937年的秋夜,十七岁的祖父章金辉伏在如皋老宅的书房里。月光透过雕花窗棂,将《满江红》的誊抄稿染成霜色。突然,东北方向传来闷雷般的炮响,砚台里的墨汁惊起涟漪。“儿子,收拾细软!”隔壁房间父亲的声音带着颤抖,“是日本人过江了…”
五年后的西河湾芦苇荡,祖父章金辉的布鞋陷在淤泥里。作为湖林乡民兵指导员,他正带着三十名青壮年埋伏在齐腰深的水中。伪军炮楼的探照灯扫过水面时,他怀中的《告同胞书》被打湿了一角,松烟墨迹在水中洇开,像一条游动的黑龙。
“指导员,这字泡糊了可咋整?”身旁的篾匠老赵压低嗓子。祖父掏出半截蜡烛,就着月光重描檄文:“墨能化水,水也能载墨。”忽然,炮楼里传来伪军的笑闹声,他蘸着河水在芭蕉叶上疾书:“诸君且看!那帮畜生正喝着咱们乡亲的血酿的酒!”凌晨突袭时,这份血书被绑在箭矢上射入敌营,第二日便有三个伪军携枪投诚。
1942年寒冬,祖父章金辉在转移途中遭遇扫荡。他将最后半瓶墨汁倒进雪地,用树枝写下“向东三里”的暗号。追兵至此时,雪地上的墨迹早已结成冰晶,在朝阳下折射出千万道光芒,恍若神迹。
第二章 废墟学堂(1943-1955)
1948年惊蛰,祖父章金辉站在林氏宗祠的断梁下。十二名孩童挤在漏风的偏殿里,课本是糊墙的旧黄历,黑板是烧焦的门板。他解下腰间烟袋,倒出全部铜钱:“明日去买十刀草纸,再赊半斤墨。”
第一堂课教的是“人”字。祖父章金辉握着六岁孤儿阿福的手,在沙盘上一笔一划:“左撇为脊梁,右捺是脚印。脊梁要挺直,脚印要踏实。”窗外飘雪,他将自己的棉袍裹在瑟瑟发抖的小女孩身上,单衣立在风口授课,呵出的白气与粉笔灰一同落在“天地君亲师”的板书上。
最艰难的岁月,祖父章金辉带着学生去运河边扛麻袋换米。十四岁的铁柱被货箱压弯了腰,他往铁柱嘴里塞了块麦芽糖:“读书人脊梁骨是钢铸的,记住喽!”月光下,学生们用树枝在河滩练字,祖父他把省下的窝头掰碎泡成浆,教他们在青石板上写《正气歌》。
1953年洪灾,校舍墙基被泡塌。六十岁的祖父章金辉跳进齐胸的浊水捞梁木,学生们哭着抱住他的腰:“先生,校舍没了可以再建,您没了我们怎么办!”三日后,他跪在教育局门前,额头磕出血印:“我不要救济粮,只要三十根椽木。”
第三章 墨耕岁月(1956-1992)
1972年早春,教育局档案室的煤油灯彻夜未熄。祖父章金辉伏案编纂《如皋乡土文化读本》,宣纸堆里埋着冷掉的烤红薯。他坚持用蝇头小楷誊写董糖配方:“白砂糖七钱,饴糖三钱,火候定在卯时三刻......”窗外批斗会的喧嚣传来,他默默在扉页题下“留与后人尝”。
人们总见我祖父他在乡间奔走:给盲艺人记录莲花落唱词,帮老秀才整理族谱,甚至蹲在豆腐坊抄录卤水比例。有次暴雨冲垮山路,他抱着书稿蜷缩在崖洞三天三夜,被救时第一句话是:“劳驾,帮看看怀里的墨瓶可摔碎了?”
1992年深秋,病榻上的祖父章金辉突然挣扎坐起。枯枝般的手指向书柜,我们翻出个褪色的铁盒——里面整整齐齐码着二百张汇款单,收款人全是贫困学生。最底下压着张泛黄的纸,上面是他用朱砂写的遗嘱:“骨灰就撒在林梓小学周边的银杏树下,作花肥也好。”
第四章 薪火长明(2025年清明)
今日细雨依旧,我轻拭爷爷墓碑旁的另一块青石板“教育报国”: 德润四方,教泽绵长。立身以诚,治学以勤,育才济世,家国永念。谨立此碑,铭恩千秋,风骨长存。此时手机震动,同学群里跳出一个视频:一群孩子们举着自制的毛笔,在晒谷场书写“光明”。镜头扫过他们脚上的新布鞋——鞋底绣着祖父生前最爱的兰草纹…
风过林梢,百年银杏簌簌作响。我忽然看清树皮上的刻痕原是副地图:弯曲的线条是运河水道,斑点构成林梓(也就是现在的如皋市搬经镇上的林上村 27 个组)。树根处有新发的绿芽,细看竟是毛笔状的嫩枝,笔锋上凝着清明雨露,宛如当年祖父笔尖将滴未滴的墨。
耳边传来远处下课的铃声,童声清越如雏凤初啼。恍惚见祖父立于云端,长衫沐雨,手中那支巨笔正蘸取满天霞光,在人间写下永不褪色的春天。
作者简介
章绚丽,笔名崇萱兰心,又用笔名旗飘扬,南通人,新领军智库执行主席、无锡市侨文化交流使者、无锡市作家协会会员、无锡市广电集团研创智库特邀专家、无锡市品牌学会副秘书长。从事战略规划,品牌打造,营销管理等工作。被授于"全国品牌高级管理师",撰写的大型纪实文学《巅峰谋略:张鸿雁策划传奇》一书,已由光明日报出版社出版。
关于江南文化播报
江南文化播报是一个关注江南,讲述江南,播报江南的公众号,文章部分来自江南文化研究会主办的《江南文化》杂志。欢迎广大作者惠赐大作,以文会友,欢迎关注传播。投稿信箱:jiangnanwenhua001@163.com
点击公众号名片关注我们